职业农民风采 梦圆沙葱奔富路
——记甘肃省民勤县新型职业农民叶长炼

2016-06-17 01:50
甘肃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民



职业农民风采梦圆沙葱奔富路
——记甘肃省民勤县新型职业农民叶长炼

历经失败不回头,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是大漠深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小沙葱”做成大产业。二十座试验棚,三十年追寻路,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沙葱大王”的华丽转身。这就是被武威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大农民科技明星”、被民勤县委县政府授予“温室沙葱种植状元”的叶长炼,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有胆略、善思考、肯吃苦、乐助人的人。

艰苦创业 播撒希望

叶长炼,现年52岁,民勤县大坝乡八一村农民。高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上过水库、修过干渠、开过荒地、搞过收购,一路走来小日子过得从容自得,有滋有味。但2004年种植的棉花受春天迟来的晚霜冻和秋天早来的早霜冻双重影响,收入无几,加上两个女儿上高中开支很大,让他苦闷心烦,一筹莫展。

2006年9月,经村组、乡镇推荐,叶长炼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农民创业培训班,认真学习了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2007年3月县农广校组织学员赴宁夏中卫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过程中,他听说了温室种植沙葱的成功范例,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考察回来后,他立马动身到内蒙学习考察,发现棚内沙葱长势喜人,收入不错,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2008年春天刚解冻,叶长炼便雇人建温室,购来沙葱种子,在庄前屋后的承包地里搞实验。同时,走酒泉、上左旗、到武威找专家、聘师傅,请教拜访,学习掌握反季节温室生产沙葱的关键技术。在县乡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狠下决心,向银行贷款3万元,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8万元,搭建10座日光温室,当年全部种植了沙葱。刚开始还好,从生根、发芽到出苗、灌水都没有问题,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11月份,所有的沙葱都进入了休眠状态,直到次年春天才发芽,当年几乎绝收。好心人为他担心,不少人开始怀疑,他自己也很纳闷,难道沙葱就不能在冬天生长吗?但他亲眼看到人家的沙葱明明是在冬天的日光温室内生长的。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沙葱冬眠的问题解决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春天,他和乡农技人员一道,再次请教专家、查阅资料,通过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沙葱冬季休眠的难题,同时,在棚内安装喷灌设施,形成“人工降雨”的小天地,完成了野生沙葱的人工驯化。3月底,沙葱出苗了,而且长势喜人。此时的叶长炼来了劲头,为了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沙葱,他又采取“一托一”的模式搭建了10座拱型日光温室,全部种植了沙葱。2010年元旦,他的首茬温室沙葱开始上市,当年收入高达15万元。

言传身教 培育新人

为全面推广温室沙葱种植,造福乡邻百姓,他邀请专家教授开办沙葱技术专题讲座,先后开展技术培训活动20多次,培训农民达2000多人次。依托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网络服务工程,建设12316乡村信息服务点,向农民及时提供农业信息,为沙葱种植户提供服务,受益农民达1 000多人。说到技术管理时他更是说得有板有眼。他说:“沙葱根系不发达,生长的时间也长一点,但是效益还是相当可观。从管理上来说,沙葱浇水特别少,一般20天左右浇一次,天气凉的时候,一个多月才浇一次水;用肥也特别少,一般用点羊板粪就行了,病虫害至今没发生过,一次药也没用过,沙葱真正是节水省事的绿色产品。”

如今,叶长炼建立了全县第一家集沙葱示范种植、农民科技培训、沙葱贮藏销售为一体的农民培训基地,并将自己的培训基地提供用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课堂。他说:“我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故事坚定创业信心,看到设施农业发展的希望,带动更多的人留守家乡创业。”

开拓市场 前景广阔

随着温室沙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沙葱销售问题日益凸显,他注册资金118万元,成立了长炼沙葱专业合作社,建立沙葱收购销售网点16个,派专人联系其他农户集中收购沙葱批量销售,吸引外地客商,维持价格常年稳定,促使客商与农户互惠互利。注册“漠上花”商标,设计制作了精美的礼品包装盒,邀请甘肃省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开展沙葱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自己的沙葱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为延长沙葱销售期,提高种植效益,他投资12万元,新建100立方米的贮藏保鲜库,购置价值8万多元的贮藏保鲜设备,使沙葱生产实现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流程,实行了统一种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年销售沙葱1 250吨,销售额达1 000多万元,并与海口、成都、北京、广州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至目前,每座温棚沙葱年均收入稳定在3万元左右,最高的达5万多元。他感慨地说:“一棚沙葱一冬天至少可采五茬,一茬可以卖到一万元,温室沙葱真就这么值钱,销售的渠道顺畅了,温室沙葱效益年年攀升,群众种植温室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温室沙葱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不仅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而且还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

辛勤耕耘 成果丰硕

沙葱被誉为蔬菜中的灵芝。为了让沙葱走上节日餐桌,成为馈赠佳品,叶长炼在高标准绿色食品认证和产品包装上下功夫,2010年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资格。由于他敢为人先的特殊尝试,当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大农民科技明星”、“农村实用人才”,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温室沙葱种植状元”、“设施农业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农民技术员”等荣誉称号。经县农广校培训、指导和服务,被县上认定为首批新型职业农民。

2011年,叶长炼在农业结构大调整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早日受惠。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要求,将自家8亩承包地全部栽植了红枣,并在红枣行间套作沙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成功探索出了红枣套作沙葱新模式。他的先进事迹曾于2012年5月3日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2012年10月1日被央视教育频道味道栏目播出,并多次被新华网、省市县政府网站播发。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他所在的民勤县大坝乡八一村共建成日光温室150座279亩全部种植沙葱。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络绎不绝,他总是毫不保留的把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并注册成立了长炼沙葱专业合作社,开通了“长炼沙葱专业合作社”网页。这使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沙葱王”。为了把小沙葱变成大产业,叶长炼在县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深入全县13个承担日光温室建设的乡镇,举办沙葱产业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农民3 000余人(次),并在大坝、三雷、东坝、双茨科、泉山、收成等6个乡镇的30个村带动412户,种植沙葱628棚,现已全部见效,棚均效益达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县沙葱种植年收入达1 884万元。

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叶长炼经过反复探索实践,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思路,在红枣行间套作沙葱,成功探索出了红枣套作沙葱新模式。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稳定的营销网络,注册了商标,实现了沙葱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走出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的设施农业发展新路子,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了更多的人留守家乡创业致富。

(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监管中心民勤县农广校供稿)

金昌市扎实推进春耕备耕生产

金昌市今年的春耕备耕生产动手早、行动快、措施扎实、保障有力。各级农牧部门根据土壤墒情和市场趋向,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预计今年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增长5万多亩。同时,举办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种草养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90多场,召开现场会260多场,培训农民1.3万人次。今年全市春耕生产预计共需农贷资金9.8亿元,现已发放5亿多元。全市供销系统及农资经营单位已购进各类化肥11万标吨、农药40吨、农膜280吨、储备各类农作物种子2 655吨,目前60%的各类农资已销往农户。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农机人员开展农机具检修工作,已维修各类农机具7万多台件,可满足春耕需求。市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158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38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全面清查,保障了农资质量安全。

武威市抓乡促村夯实执政根基

武威市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乡促村,逐级抓好党建责任落实,构建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制定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季度工作报告、领导干部履行党建责任专项考察机制,逐级落实党建责任。推行“抓乡促村”,加大党建工作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市考核乡镇,县区考核村,乡镇考核结果全市排序,村考核结果全县排序。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定级评星、晋位升级、动态管理,根据“六有”要求,聚焦强书记、抓班子、建队伍、提能力、转作风、建制度六项重点任务,确定三级评价指标,每年按10%比例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形成常态机制。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一支一策”,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顿。达不到标准的,联系单位不评优、涉及干部不提拔、驻村工作队不撤离、帮扶单位不脱钩、党建考核不通过。

漳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漳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首位工作”来抓,在全国妇联和省市有关单位的倾力帮扶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该县按照“1+19+4”精准扶贫方案,深化落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工作和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紧盯68个贫困村、11 484户、5.14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目标,坚持自我加压、提速提标、提效增质,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一查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和方法,全面完成贫困村户脱贫验收,并通过省、市、县各级抽查验收。截至年底,全县15个贫困村、1.91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际脱贫人口超出计划的89.3%,贫困面缩小到18%以下;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7元、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张掖市甘州区50万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近日,张掖市绿涵农产品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塔吉克斯坦工商会签订50万吨农产品出口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张掖农产品将大批量走向国际市场。

张掖市甘州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西菜东运基地,也是农业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甘州区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加工型蔬菜和设施蔬菜,蔬菜产量逐年增长,产品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至目前,全区蔬菜播种总面积达3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6.7万亩,露地蔬菜28.3万亩。建成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和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40多个,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12家,年集约化育苗3.5亿株。全区蔬菜种植种类达到8大类28种220多个品种,实现了温室蔬菜、拱棚蔬菜、露地蔬菜一年四季连续生产上市,蔬菜总产量达到136万吨,总产值达到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定西市安定区“四个依托”推进脱贫攻坚

安定区积极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切实际、找路子、补短板、抓衔接、重实化、促落实,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依托土地流转增加贫困户脱贫活力。该区不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流转审查机制和监督检查制度,规范流转台账,实行乡、村两级登记备案制。依托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增收致富。引导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规模经营倾斜,促进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依托金融扶贫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探索推广“农户贷款+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获取收益”的模式,全面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现了贫困村互助协会和互助资金全覆盖。依托考核管理落实责任突出实效。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帮扶范围。

阿克塞县多措并举为“三春”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阿克塞县聘请专业技术员和温室蔬菜种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手把手开展生产指导,面对面讲解重点技术。同时,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生产技术推广宣讲,先后举办科技讲座和科技培训9期,培训农牧民680人次。

结构调整推“三春”。大力发展以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的特色林果、日光温室产业。接羔育幼促“三春”。调引贮备饲草料120万斤、饲料100吨,计划接羔10.41万只。备足农资助“三春”。采取多项措施,储备良种4.1吨、化肥305.7吨、农家肥7 610方、农药3吨、农膜18吨,保证生产所需物资。疫病防控护“三春”。成立巡回医疗服务小组,调运各类动物疫苗20.6万毫升、消毒药品6 000公斤,其他器材和防疫物资20余种,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巡回医疗,保证了农牧业安全生产需求。水利服务供“三春”。组织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对各引调水管线、闸门、管件进行全面巡查、维修。

永登县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永登县共投资48 211.7万元,建设农村公路1 283.2公里,其中,2015年投资达13 432.5万元,建成农村公路建设317.4公里;完成徐树公路张家庄桥等10座危桥改造工程。特别在近三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安排中,该县将贫困乡镇和全县107个脱贫村作为重点,在项目计划和资金扶持上重点倾斜,强化贫困村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切实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有力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2013年至2015年共完成脱贫村通村水泥路340.4公里,完成投资13 616万元。其中:2013年为36个脱贫村建成通村水泥路80公里,完成投资3 200万元;2014年为36个脱贫村建成通村水泥路132.7公里,完成投资5 308万元;2015年为35个脱贫村建成通村水泥路127.9公里,完成投资5 586万元。农村道路建设成为山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金塔县农户春节前后忙增收

近年来,金塔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1151”产业富民增收工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连续多年推进日光温室建设,累积建设日光温室12 000多亩。温室瓜菜产业的发展,让全县农民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挣,呈现出一派“冬闲人不闲、人人忙挣钱”的繁忙场景。

春节前后,金塔县开展了“调结构、促增收”服务进村入户活动,为农民送优惠政策,谋发展之计,定增收措施。据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6年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种植结构和种植意识进一步向科学化、市场化方向迈进。小麦、豆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棉花、油料、玉米种植面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经济农作物均呈现增长态势。

(编辑:刘国华)

甘肃出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新标准

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省公安厅近日出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新标准。

据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时,农业转移人口凭本人申请、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居民身份证等合法有效的证明,在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在大城市、中等城市落户时,农业转移人口可凭本人申请、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居民身份证等合法有效的证明,经县级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在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对于申领居住证半年以上的,可在建制镇、小城市、中等城市优先办理落户手续。经了解,此标准适合户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转移人口,对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也同样适用。

此外,我省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后,其“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利益分配权)与户口变动脱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尊重本人意愿,现阶段,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条件。

《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将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办法》指出,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为原料生产肥料产品的,应当对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和卫生安全标准。严禁用城镇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生产肥料。

依据《办法》,肥料产品生产实行登记制度,分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临时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前提出续展登记或正式登记申请,续展有效期为一年,临时登记续展最多不能超过两次。正式登记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续展有效期为五年。登记证有效期满后再提出续展登记申请的,应当重新申请登记。

《办法》明确,肥料出厂应当附具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假肥料、劣质肥料,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肥料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肥料登记证号。

我省出台道地药材认定办法

《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日前,岷县中信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家企业被任命为首批甘肃省道地药材(当归)生产企业和基地。

《办法(试行)》规定,凡在甘肃行政区域内,经中医长期临床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经省卫计委组织专家审定并发布标准后,由生产道地药材的基地、从事道地药材生产的单位(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申报甘肃道地药材认定。最后经省道地药材认定专家委员会评审、报省卫计委备案公示无异议后,授予证书,发放甘肃省道地药材标识。

今年我省将深入实施精准招生扶贫

今年我省将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效扩大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并将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动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条件。

全面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招生扶贫、学生资助7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精准招生扶贫,招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采取“单设批次、单列计划、单独录取”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招生专项、革命老区招生专项等招生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重点高校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省属高职(专科)院校分类招生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倾斜,进一步增加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机会。积极支持省属医学院校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面向贫困县定向培养乡村全科医生300名,定向培养免费医学生450名。此外,今年我省将推动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条件。

(编辑:刘国华)

点评:

猜你喜欢
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农民这一年
农民进城
不要再折腾农民
农民需要什么就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