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设

2016-06-17 20:48薛驰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学生

薛驰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如何有效开设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将对此谈谈一些浅薄的感悟和做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53-01

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始在山东、广东、宁夏和海南等4省(自治区)进行试行,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四川全面铺开实行新课程改革。与以前的高中课程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自从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几乎每年都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其间也时常感到困惑。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谈几点感悟,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整个过程中,都需把学生主动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种引导,且必须发挥到位。而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形成和发挥,虽然与外部的理论灌输和行为管理有一定的关系,但学生的自主活动、自愿吸收却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在实际的操作中,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和点拨。在第一节课上,教师需围绕开设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一次详细示范,让学生了解该如何进行,以起到导向示范作用。如开设时事政治的研究性学习,展示一个事件的现状,就其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究解决这一事件的措施。教师在示范中注重引导学生多去分析原因,可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不是一味的展示现状。至于讲课的方式,由学生去发挥创意。

其次,分配好学习小组,学生回去准备。小组内成员利用课后时间收集资料,并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针对原因和措施),最终形成相应的学习成果。

最后,具体上课过程。小组选出三位同学分别展示现状、原因和对策,其余小组同学针对展示组的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间产生分歧,可以随机进行一场小辩论,同学们把查到的、听说的资料交汇在一起,对于相关时政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和小结,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发言,保证良好的课堂气氛,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学生展示、分享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难,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但是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学习活动中的困难,正确看待他人观点,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产生的结果将会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又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整个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达到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二、善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选修课教学与必修课教学的共同要求:贯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理念明确提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在其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高中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必修四本内容,对于选修的六大模块内容四川最近两年的高考只考察了《经济学常识》的部分内容,有的省市也只是选择六本中的一本,甚至是其中一个专题进行考察。对于选修内容的处理多落于形式和应试,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悖的。而教师在开设研究性学习时会出现不知以何为课题,内容从何而来,但若能在学习必修内容的同时开设与其既有关联又有差异性的选修内容,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高中思想政治的六大模块选修内容开设研究性学习,能更好的贯彻实施新课程要求,并且还能为平时的必修内容的学习进行延伸、扩展和升华。如在学习必修课《政治生活》时,可以以《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为蓝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经济生活》时,以《经济学常识》作为研究性内容进行开展;学习《文化生活》时,以《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作为研究性内容进行开展……这样既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在高一至高二的学习中一直开展这样的交叉模式,那么学生既学会了政治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又能掌握与之对应的选修课里的基本技能,两者之间融会贯通;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转变学生态度,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

部分学生把参加研究性学习看作是凑学分的途径,认为只要能得到学分就可以了,到了教室里也不听课,而是做作业,没有安心听课,参与讨论;或者在选课时,没有认真去看相关课程内容的介绍也不仔细去研读,在选课时只是对课程名称盲目地望文生义,进行自我理解和猜测,自己设想这门课的内容。等上课时才发现上课的内容与自己想的完全不同,因此不愿意听讲,甚至干脆不去上课。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开课前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可以建立一个平台提前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任课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对自己开设的课题提供—些建議,如:学这门课可以与哪门必修课相链接,它的特点是什么等等,而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咨询。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认识自己所要选择的课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学生选择对自己有帮助、兴趣浓厚的课程,学习的热情会大大提高,效果得到提升。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在面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也要向开展研究性学习一样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求把课程开展的更好,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学生
学生写话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