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2016-06-17 04:09王彦蕊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语流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王彦蕊

摘 要:声调作为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汉语教师进行教学的一大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本文即考虑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及声调教学的重要性、声调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教学中的效果摸索出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如何更合理有效的进行声调教学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声调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教学;问题;教学方法;语流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79-02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以声调的高低升降来辨别意义,是汉语语音方面的重要而突出的特点之一。人们对声调的偏误及教学和纠正方法做了很多研究,单是声调偏误的描写就有录音测试法、听辨测试法、实验测试法,但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学习汉语依旧逃不了洋腔洋调,对交际产生严重影响。声调教学是个难点,有多种原因:来自学生的、来自教师的、来自教材的。教学必须知其原因,然后对应以有效的措施,理性教学和感知训练相结合、系统集中教学和长期教学相结合、声调教学和语调语流教学相结合。

一、 声调难的原因:

(一) 缺乏对声调的感知

很多学生的母语都是没有声调的,如英语、韩语等,有的学生的母语虽然也是声调语言,却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截然不同,声调对他们来说仍然是全新而陌生的东西。而这样的语言经验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感知汉语声调的相对音高进而无法正确模仿,可以说,这是学生音调不准确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 教师教学方法不系统不够有效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事实是现在汉语教师的质量依旧良莠不齐,很多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或进行过专业的学习,问题主要有:自身的普通话不好,影响学生声调的学习;对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不了解;教学质量不够好,没有经验或者没有摸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照本宣科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革新。最后一个问题很普遍。现在的汉语课本上的声调部分一般有:汉语四声的调值,三声及“一”、“不”变调等,但这些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后面我们对于教学内容、重点和方法都会进行讨论。

(三) 声调理论教学充分而与口语或语流结合不足。

在声调教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声调和语流结合的不充分,虽然已经有部分老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仍有更多的没有重视起来。单个词会读,在句子中却不会读是很多学生反映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二、应对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去克服:

(一) 调值教学部分:

这一部分是声调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先知道这一部分可以给他们的声调学习提供一个标准,以方便以后的学习中进行自我纠正。包括以下部分: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轻声和“一”、“不”的变调也是需要学习的部分,教材中一般都有专门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本文对此不多阐述)。但这部分只是理论讲解,尤其是三声的学习,214全三声的调值练习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量之内,本部分是声调的基础但操练却不可以此为重点。至于四声的教学顺序,余蔼芹提出外国人学习汉语声调的难度顺序,阴平最容易掌握,其次是去声和阳平,上声最难。[1]同样是考察美国学生,沈晓楠认为美国学生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是阴平和去声要难于阳平、上声和轻声。[2]王韫佳则通过实验研究认为美国学生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是阳平和上声要显著难于去声和阴平。[3]根据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研究者提出了汉语声调教学的顺序。如对日韩学生,可以采用一、四、二、三的声调教学顺序。针对欧美学生,则采用一、四、三、二的教学顺序。针对有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如泰国、越南的学生,也可以根据其声调偏误的类型,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目前大多数教师倾向于一、四、二、三的声调教学顺序,本文倾向于一、四、二、三的顺序。

(二)声调特点的学习。这个特点不应该只是一声高平,二声上扬,三声先降后升,四声降这些,而必须是更加形象的。这里及不辞严格要求调值了,如林焘认为“学习声调,主要应该是学会分清调类,至于调值,不必过于严格要求,一定要和标准调值说得完全一致。”[4]具体为:

1.一声高平并且教师可全身向右移动并且声音夸张延伸,只是说高平很多时候在教学中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这样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延伸更便于学生记忆(以a为例即可);

2.二声,可以通过教学生学习中国人接电话时上扬的“喂”让他们感受二声(相较于用声母来进行理论般的刻板的练习,这样实用的学生更加印象深刻更易于学会),二声很多学生都有高不上去的问题,因而这里需要反复练习;

3,三声,又是声调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研究者曾提出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上声的变调,特别是半上的教学上。即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引入“半上调”的概念,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赵金铭也提出了先教半上,再教全上。并提出了阴平、半上、去声、阳平、全上的声调教学顺序。[5]如果不先学好半上,以后发全上时,就容易与阳平混淆。[1]王韫佳也认为应该先教半上较为合适,先教半上可以避免阳、上相混的问题,还有助于发准全上和阳平。[3]

在第一点中说过,调值214的三声不可太多练习,因为学生学会三声214以后容易之至全上不知半上,汉语中的三声变化的时候很多,应该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和操练:双三声时第一个变二声(本部分按照二声的方法来练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半三声,如“我们”、“酒店”、“请问”中的“我”“酒”“请”,若是读全三声的话我们会觉得很奇怪,不自然,这里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低不下去,这是需要强调的地方(可通过音乐高低音让学生来理解这里的“低”,)只需强调能多低就多低即可。这是三声教学最难的地方。至于三声的汉字在末尾的,只读半三声也是很地道的,所以,我们在此归入此类不另作说明。三声的教学应该集中在半三声的教学上。

4.四声,学生的问题是降不下去。我们需要做的依旧是加强学生印象,四声的特点应该是“有力的下降”。要使学生对这个特点更深刻也要形象具体,我们可以借助跺脚或者

拍桌子这样能和四声感觉相通的让学生去感受。当然这是在声调教学初期的办法,尽量给学生提供更为形象具体的参照,让学生在清楚明白和愉快新奇中学习。

(三)声调和语流的结合

在实际的话语交流中,音节不是单一独立的,因而许多研究者都曾強调在语流中学习声调。王韫佳、蒋已亮、关键也提倡声调教学要由单字、词语过渡到语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掌握好汉语的声调,避免洋腔洋调现象。[3][6][7]

声调学习不好或者声调即使学习了放在语流中也读错的问题,需要我们将声调、语流相结合,进行波浪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感知汉语声调相对音高十分有帮助。当然,还是先从词开始。首先找不同声调的结合的词分组练习,如一声和四声(倾向、黑夜……),二声和三声(情感、苹果……)等等。然后,可以用四字成语来进行教学,如(出入无阻、走投无路……),最后,将这些词放到句子中操练(他黑夜中也出入无阻……)更具体的就是,要把声调像波浪一样画出来,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声音同时感受声高的波动:如倾向“”,情感“”,出入无阻“”,他黑夜一样出入无阻“”,图中,每个音节有自己音调所属的那一部分一声为高平的曲线,二声为上扬的曲线,例子中的三声读为半三声所以也用下降的曲线表示,四声依旧是下降的曲线,如果要细分,还可以把三声下降的曲线画陡一些,三声的画缓一些。总之,老师在有声调的同时把他们相连成声调波浪,对学生声调的认知和记忆帮助极大。

声调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重难点,需要集中的学习,即在两节或者更多一点的课中进行系统学习,同时更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只是学习几天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带学生反复练习纠正,至于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是有针对性的、合理系统安排的,比如两节课进行主要进行一四声练习,下次主要进行一三声练习……另外,声调练习之后必须与听力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认真听,用心鉴别老师所教的声调知识,教学必然不能只单方面的输入,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领悟,教师在这一部分能做的只有指导和强调,安排时间进行这样的环节。正确的教学方法加上反复和循环式的操练,才能攻克声调难题。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余蔼芹.声调教法的商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2]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世界汉语教学, 1989, (3).

[3]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5, (3).

[4]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 (3).

[5]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到汉语声调[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8.

[6]蒋以亮.语流教学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4).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4).

猜你喜欢
语流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英语语流中词汇识别的实证研究
语流切分影响因子研究
地道口语是怎样练成的等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