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生物效应》课程教学团队形成机制研究

2016-06-17 07:11竹文坤罗学刚段涛王茜陈晓明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教学团队评价机制

竹文坤 罗学刚 段涛 王茜 陈晓明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学历层次、人员结构、梯队建设等进而概括了我国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现状。以此引申出《辐射生物效应》教学团队的形成机制、建设条件和措施,提出了教学团队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汇总《辐射生物效应》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主要从科研能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科研转化教学等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且以剖析实践教学活动的实例为视角探讨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教学团队;形成机制;评价机制;评价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07-02

引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确保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本科团队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和管理。尽管之后各高校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屈指可数。就“辐射生物效应教学团队”建设的具体实践,在这里结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的理论问题谈些看法。

一、我国部分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形成机制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1.“教学团队”的概念

目前,在学术界最有说服力的团队概念是斯蒂芬·罗宾斯在1994年提出的。斯蒂芬·罗宾斯指出,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就是团队。这里我们必须把团队与一般群体的差异性区分开来,这一点可以从Shonk的团队与群体的差异分析中得出:(如下表)

表1 团队与群体差异表

差异程度群体团队

目标在群体中,成员间虽然相互合作,但不一定有相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群体目标有共同的团队目标,并且团队目标的实现与成员价值的内在实现具有一致性

互赖程度成员间不相互依赖,独立性强成员间关系密切,相互依赖

合作程度彼此间有相互帮助,没有很强的合作性,独立工作也能完成任务团队成员间有很强的合作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时间架构自己安排时间,无需协调必须统一协调时间

团队的类型种类多样,类型各异,我们现在一般讨论的高校教学团队是指通过教学组织的创新,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是教学团队的实质。

2.教学团队的特征

(1)教学建设目标明确。教学团队建设要把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作为目标,涵盖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等项目,通过制定相应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提高高校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才素质,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

(2)团队精神凝结。团队是一种互助和协作,团队精神是为达到既定目标团队成员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互助的精神。团队精神促使团队成员形成团队凝聚力,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资源和才智,从而为团队创造更多效益和价值。

(3)合理的教学梯队。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建设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梯队。及时从教学团队教师成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从多方面发挥出来团队优势。以学术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教授、讲师、助教、教辅人员组成梯次明确合理的教学团队。

(二)国内部分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

1.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教学团队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10]12号)这个文件,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2010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3]。该团队建设实践贯彻了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建设为核心[4]的基本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果。

2.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的英语教学团队,始建于2002年,团队教师队伍规模庞大,近8000名本科生的英语课程都由该教学团队承担。在教学改革大背景的推动下,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如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009年)、国家教学团队(2010年)等荣誉与奖项,成为该校众多教学团队中首个人文类学科国家教学团队。

目前,全国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尚不成熟,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个别教学团队建设的成功案例为其他高校教学改革和团队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辐射生物效应》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一)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对我国大多教学团队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辐射生物效应》的课程特色,兼顾“人员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等要素,针对团队的形成机制以及团队建设措施,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教学团队形成和发展需要有基础平台

(1) 学科专业建设。高等学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建设内容,同时学科专业建设也是教育部提出的“质量工程”建设的首要内容。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围绕教育部“质量工程”精神,以突出优势、鲜明特色、新兴交叉、满足社会急需为原则,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力度,优化专业结构。《辐射生物效应》课程教学团队主要面向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涉核专业,国防重点特色紧缺专业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因此,《辐射生物效应》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专业建设展开,把专业建设当做切入点,使其发展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平台。

(2)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针对传统教育动手能力差、创新不足、教学模式固定等弊端,建设实验基地,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教育部在“质量工程”中提出,各院校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及实验教学探索等进行改革,推进高等院校在实验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

2.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措施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工作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履行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新课题。为此,国防科技学院对教学团队的建设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和引进高级别教学型学术人才。名师级教学型学术“领头羊”是教学团队的领导者,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指引着教学团队建设和前进的方向。由罗学刚教授领导的辐射生物效应与生物修复团队,长期致力于核辐射生物效应、辐射诱变育种与核污染场所的生态修复等方面研究。

(2)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氛围。学校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整个学校的大环境氛围和教学团队内部的小环境氛围都加大投入,在各方面积极协调,重点保障,提供团队建设相关的软硬件条件,为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教学团队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工作平台,真正的营造出了一种崇尚科学、敢于探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氛围,使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教师可以潜心研究,严谨治学,专心致力于学科建设。

(二)教学团队管理机制

1.重视教学团队的日常管理

在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的过程中,西南科技大学加强对教学团队的日常管理,健康有序条理清晰地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针对教学团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学校有关管理部门成立专家组,对教学团队进行分阶段审核,审查团队经费支出,对团队成果按阶段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审查。分阶段目标管理方式为大多数高校教学团队根据自身情况采纳,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结合使用。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保证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在设立共同的团队目标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考核机制,可以更有力的为实现团队目标提供保障。

结束语

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外部资源投入和体制内外氛围的支持,更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制约激励。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新环境新形势下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们正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并带着问题努力寻求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4xn0080)资助。

参考文献:

[1]徐达奇.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100-102.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1-5.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Z][D],2010.

[4]邹逢兴,刘湲,张湘平,徐晓红.以国家精品课程带动系列课程建设,催生国家级教学团队, 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105-108.

[5]李运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方法与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 66-68.

[6]周丽婷,朱婧.团队精神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7(1):168-169.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教学团队评价机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