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校化学采用科学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6-17 07:43杨晓瑞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科学方法职校化学

杨晓瑞

摘 要:人们在认识,适应,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遵循和运用、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就是科学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中采取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对化学教学来说,则是需要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在现代教学中,科学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对于怎样有利的掌握正确的化学思维和方法,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探讨遇到的问题,并加强学习的能力,现在根据自己的实践,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谈一谈对这些问题看法。

关键词:职校;化学;科学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30-02

一、科学方法教育的几个基本方面

(一)科学的认识方法

化学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忽略了培养技能,并且,学生还要了解人类逐渐对化学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在认识的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的方式。人类研究、认识化学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结论→应用,二是问题→假设→实验→观察→抽象→结论→应用,适用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现在的教材在罗列各种知识的时候,大多按照这两种基本的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改首先让学生大致了解这两种基本的科学方式。

(二)研究的实验方式

实验是化学这一自然科学的基础,对化学的认识和研究的前提条件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取的,因此,重视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在现代教育下,最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强基本的实验训练,包括常用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技能、基本的操作技能等,能在已有实验步骤的情况下,独立的完成这项实验,并且能如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现象,结合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查找资料以及请教教师,思考整理实验报告,并进而推断结论,撰写出实验报告。实施科学的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用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设计、改进实验,从创新的角度加强实验教学。

(三)观察方法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经常有演示和学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总结能力。那么在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那?首先,按一定程序进行系统观察;“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顺序对实验装置进行观察。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为例,先从整体到部分:从左到右由发生和收集装置装置两部分组成,再从部分到整体:每一部分从下到上由从左到右仪器组成、如何连接到一起。2、能通过对比观察、重点观察、和重复观察来强化观察效果。对没有很明显的的变化,或者区分度差的观察对象,就如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浑浊现象,能通过对比观察获取清晰的效果。

(四)思维方法

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激起“浮想联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学生的思考一般都是在教师紧锣密鼓的部署下进行的。自己思考的机会少,自己“突发奇想”的机会更少,这样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活动时我注重安排以个体学习为主的学习形式如“质量问难”“大胆设想”“讨论争辩”等环节。老师给学生开放思维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思维就会逐渐动起来,活起来,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思维就会动起来,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摆脱标准答案束缚,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要摆脱现成的已有的答案的束缚,教参是他人对教材的一种的理解而已,教师应针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几个假设,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二、实验科学方法教育的几条途径

(一) 用科学的认识方法指导教学

人们在学习和认识文化的过程中,最规范和优化的程序就是指的科学的方法。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科学认识方法的指导下组织教学,把认知方式与呈现方式相一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教育。如对燃烧的条件,可依据“问题→假设→实验→观察→抽象→结论→应用”这一认识方式设计以下四步程序进行教学。第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具备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推测(即假设)。这是学生可能提出二种假设:1.可燃烧只要与氧气接触,同时又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燃烧。2.可燃烧物只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就可燃烧。第二步,教师演示如下二个小实验,学生观察现象:1.将一小块白磷露置于空气中,不燃烧。2.将白磷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底部,不燃烧。3.用一只手机慢氧气的注射器,像上述烧杯底部的白磷表面“注射”氧气,白磷燃烧。第三步引导学生对三个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抽象,即可得出结论。第四步,等到结论后,让学生思考:用哪些方式来灭火。

当然,对于上述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当中,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述所以说实验室是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方法。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法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三、分层次留作业,巩固课堂教学。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良莠不齐,差别很大。对课堂知识理解和消化程度差别也很大。作业是检查学生知识落实情况的一种途径,如果全班所有同学留一样的作业,这样做教师批改作业比较方便,但是对于学生弊端却很多。尖子生往往觉得作业过于简单,不屑于做,成绩较差的孩子又往往不会做,但是又要交作业,怎么办?有时就会出现抄作业的情况。而且长此以往,也会令他失去学习的信心。为此我尝试着采用分层次留作业的方法,我现在采用的是每次作业留三道题的方法,其中第一道题是基础题,成绩差一些的孩子可以做。第二道题是中档题,中等生可做,第三道题是能力题,尖子生可以做,这样留作业不仅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而且做作业的时候也很富有挑战性,成绩差的孩子作完了基础题可以挑战第二题,如果作对了,我会在作业本上给予相应的评语加以鼓励,并在我的作业统计单上作标记,如果他总能挑战成功,他以后就可以从第二题作起,挑战第三题。(我要求是做基础题的孩子不做第三题,免得浪费时间又影响自信。尖子生不做第一题,可以节省时间)中等生在作第二题的基础上可以挑战第三题,如果第二题这次没做好,也必须保底把第一题做到作业本上,我也会在作业统计单上作标记,几次之后就有必要让他从第一题作起了,当然尖子生第一题没做上也需要将第二题写在作业本上。每一档的孩子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信也都能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了解学生很喜欢这种留作业的方式,由于孩子们都想升档不想降档,所以上课都很认真听,作业也写的很工整。每一档的孩子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信也都能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总结一下,化学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很多,实施教育的途径也有很多,在教学的时候,作为教师要深层次的去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点,积极寻找更为优秀的教育途径,将科学的驾驭方式和知识有机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化学基础和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参考文献:

[1]朱丹丹.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何开埜. 职校化学学科开展科技教育探析[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59-61.

猜你喜欢
科学方法职校化学
我的职校我的梦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