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卓越课程培训的理论思考

2016-06-17 12:26赵鑫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发展方向

赵鑫

摘 要:抛开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看,目前中国的经济仍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为此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进行中。总体来看,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阶段性筑底、蓄势上升的整固阶段。若美国经济强势持续、欧元区和日本政策调整奏效、新兴经济体的主动降速和调整在可控范围内、没有酿成新的风险,世界经济复苏加快的可能性将增大。面对如此形势,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方式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迫切要求提升素质教育在教育上的地位,而卓越课程就是素质教育,也是课堂改革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卓越课程;发展方向;中国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74-01

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依旧沿用的是比较古老的方式,不适用于当下经济发展的潮流,况且高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若继续这样走过去的道路,必然将国家引入一个更加艰难的困境中去。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卓越课就是一个好的方式,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巨大的作用。卓越课程简单点来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建立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形成最优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个基础上让传统的应试教育远离高校这个大环境。要让卓越课程融入到学校、课堂中去,必须要让更正人们的思想观念,总是被困在思想的牢笼中是得不到解放的,要破除禁锢,探索精彩纷呈的源头,流出活力之水。关于高校卓越课程的开展具有难度高,任务重等特点,要求全体教职工认真对待,为改善中国教育及地位而奋斗,从而创造中国独有的特色。

一、我国高校教育现状

中国的大学总体上来看是发展的,对于中国的国情: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这从根本上是满足不了中国对于发展的需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接收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得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也在逐年增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成功不可否定,而现在这种局面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另外一方面,暂且不说单单培养应试能力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大学是学校与社会对接的一个重要入口,对人的道德和素质也是有要求的,所以要求高校并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的创新、对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包括人最基本的带的意识,这些都是大学生在素质教育下所学习到的并且是具备的。在享受到一定成功的结果与喜悦后,可以说中国过去几年的政策有点略微失误,不过好在及时调整,对高校的教育正在全面进行。

简单归纳,中国确实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家对于各方面的调控都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尤其是对于面向如此多人口的教育问题。自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各界一直处于改革中,教育也同样如此,在意识到出现的种种问题后总要谋求出路,让未来的大学成为国家依赖的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 卓越课程形式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来说,有三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办一种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办一所什么样的高等学校;二是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三是怎样培养学生。如果要全面解决这三个问题,那么卓越课程就已经在我国高校中基本立足了。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指向,并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种潜在话语与默会认同。通过大学教学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在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与教学观四个维度重新审视大学教学活动的内在理路与观念基础,并在创新人才的内涵指引下,构建新的贯一性的思想策略与实践理念。这新理念与策略思想也就是卓越课程,卓越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要依据地方特色分区建设,如以当地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学生研究此文化的深度,再如艺术类院校以实践形式展开对学生认知艺术的能力。卓越课的形式并不是一个定式,所谓卓越,就是绘声绘色的课堂,一定是有某一方面会使学生得到素质上的一定发展的,比如小说写作课、剪纸艺术课、文艺审美课等等。

三、 关于构建卓越课程的思考

教育是民生之首,如果教育不能按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会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要走在前面,是因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如果教育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就会影响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教育作为基础性项目着重发展、改革,可见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鉴于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弊端,如教师教育观念老旧、学校教育经费有限、教学方式上的问题,由这些导致的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这都是阻碍我国快速发展的阻力。卓越课程的构建要从本质上开展,更新人们对于教育的观念,抛弃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改革教学课堂,教育要从课本上走出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设置教材与课程上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难度在符合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并以此来构建卓越课堂。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并不是只有开始和结果,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培养,在卓越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多方面的教育。

总结

经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普通的人口大国转变成了人力资源大国。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对一个民族是尤其重要的,但是教育重要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必须符合国情以及国家的经济形势,卓越课程的构建与开展是这个重大问题的首要问题,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必须吸收过去的经验教训,在新世纪完善素质教育,做出卓越的国家复兴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林海,汪霞.创新型的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基于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四维度审视[J].江苏高教,2008(01).

[2]张忠华.从三个维度思考大学的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3]蔡理,张磊,杨海洋,龙江.外科与解剖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02).

[4]黄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01).

[5]祝刚.苏格兰“卓越课程”评价体系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6).

[6]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0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发展方向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