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2016-06-17 13:13陈永红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途径思政时代

陈永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93-01

一、前言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途径在新的时代面前似乎已难以应对。新媒体的特点是以个人传播为主,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源头,当然也包括各种社会力量和团体,他们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来宣扬自己的理念。纵观历年来中国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可以看出学生一直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面对网络空间中各种思潮纷至沓来的冲击,大学生可以接触并吸收很多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内容,但其中也不乏腐蚀大学生思想的精神文化垃圾。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要途径,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迫在眉睫。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创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就更要在原来传统的思政教育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的发展创新。加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从小习惯了以“卧冰求鲤”、“悬梁刺股”等故事为内容的传统思政教育。虽然这些教育内容非常经典并且深受喜爱,但是作为学生们从小到大的思政教育内容,难免让学生们觉得没有新意。这种教育更多的流于形式,很难真正的进入学生思想意识里面,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生也会对思正教育中出现的新内容非常感兴趣,这些内容能够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里。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现代学生的特点使得老师的单向说教部分失灵,那种靠强行灌输的方式来达到思想教化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可以投其所好,以学生们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让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使教育成果发挥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作为主要途径,但是近年来课堂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数据显示,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列为大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生活中充斥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元素,高校资政教育途径创新是不但是教育大环境所需要的,更是学生发展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创新与其内容、方法创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

传统的思政教材充满正面事迹,而且人物选题方面基本上是伟人、名人,这种思政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教材是教材、生活是生活的二元思想,达不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反映和体现时代的特点和风貌,既要适应“9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特点,又要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以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创新不但可以在传统手段的基础上更新升级,还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总之,要以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一环便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网络能够双方甚至多方互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借助于网络的这一良好功能实现双方及多方互动,可以通过建立思政教育专题网站、思政教育自媒体平台等多种新颖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创新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应该与学生接轨。比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中“一对多”的“填鸭式”、“灌输式”等形式,采取更富趣味的“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寓学于乐,便会起到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同时要在课堂教育之外广开门路,拓展途径,比如网络思政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等。另外,社会实践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途径,与网络结合起来的社会实践就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如网络调查问卷、网络交流等社会实践方式,也深受学生喜爱。

四、小结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既是需要也是必然。高校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探索和实践,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创新,把思政教育工作做实做细,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人格。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万钧书院)

参考文献:

[1]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133.

[2]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4(7):71-89.

[3]杨纯婷.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付晓亮.高校学生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创新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途径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