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

2016-06-17 16:06滕光富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校中厂经管类应用型本科

滕光富

摘 要:本研究以“校中厂”平台作为切入点,对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现状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存在培养体系不健全、评价标准不完善、实训项目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以及学生认识不够全面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评价标准、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认识等建议,以求全面提升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本科;职业素养与能力;“校中厂”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26-02

1.引言

近年来,经管类专业学生想找份对口的、合意的工作越来越难,很多的经管类应届毕业生抱怨学无所用,在找工作时发现在学校所学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较大;而与这种现象相对应的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在叹息“高薪难招合适的经管类人才”,认为经管类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和企业要求严重脱节。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和职业素养两词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进入大众的视野,2014年3月,教育部明确指出全国将有600多所新升本科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同年的6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强调,应用型本科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更为紧密。

因此,对我国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的途径,从而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期望,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以“校中厂”平台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分析 “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总结,试图探讨出一些更为全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完善相关理论。

2.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内涵

作为一个从业者表现出来的职业内在规范、要求与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是一个从业者综合素质在从业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对其是否能满足企业要求并能否创造出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起到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职业素养与能力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职业素养与能力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内涵,也可以看作是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是一种内在范畴,起决定性作用;职业技能是一种外在范畴,是内在范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在选用人才时最直观的依据。

在现有的对职业素养和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中,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构成要素只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人认为其构成要素包括团队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人认为其构成要素包括思维能力、决断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等。然而,经管类学科隶属于社会学科,既与其他的自然学科大不相同,又与人文学科有明显区分;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岗位培养合适的人才,也许这些人在职业生涯初期,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专业工作,但整个职业生涯的落脚点终归会回到管理这一本职工作上。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做事管物的能力不可或缺,但管人的能力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责任意识、合作态度、沟通能力、进取精神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本质内涵。

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区分于传统本科教育的关键在于“应用”二字,这就要求在对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体现企业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具备某些适应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工学合理交替、学生定岗实习、校企共同培养等形式来得以实现;在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时,坚持以学校为主、以企业为辅、校企合作、密切衔接行业需要的原则,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校学有所用,毕业进入企业能学以致用。

3.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现状

“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产物,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学校把企业的部分生产(或销售)任务引进来,通过学校统筹协调、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发放薪酬、校企合同管理等形式完成企业生产(或销售)任务,在此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2011年9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指出:“校中厂”、“厂中校”等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国家支持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鼓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校企共同出师资联合培养。“校中厂”的出现,为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提供了新思路。

截至目前为止,“校中厂”模式全面推广实施已经近五年,其效果已经可以逐步进行测量。通过走访河南的一些高校我们了解到,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校中厂”平台对学生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除生产加工类的“校中厂”之外,其他的“校中厂”规模一般不大,设置的经管类工作岗位也不太多,往往难以满足一个班级同时实践需求。鉴于经管类“校中厂”需求岗位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体系不健全。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经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校中厂”建设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本科教育体制转型却还属于摸索阶段,“校中厂”平台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到底帮助有多大还在不断地验证中。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只是把原有高职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地复制,就照搬运用到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中,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体系不健全,制度也不完善。国家层面上出台的相关文件及规定,虽然强调了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教育,却始终没有制定出台详细的培养内容和具体培养措施,仅宏观上调控也使得各高校在“校中厂”建设和利用“校中厂”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甚至有小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重视,“校中厂”的规模和培养能力参差不齐。

(2)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评价标准不完善。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评价标准是衡量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高低直接由该标准来进行评判。在“校中厂”这个平台上进行经管类工作实践,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教育还未形成统一评价指标体系,例如:经管类学生在“校工厂”里面实践工作,我们可以从哪些维度对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行测评,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对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项目类型,如何建立一个让学生都信服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让他们能不挑不拣有序实践,还仍旧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正亟待解决的难题。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全靠学校从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总结,因此,经管类学生在“校工厂”平台上的实践工作,具体呈现出的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评价标准各种各样,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虽有创新也有彼此借鉴,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发展局面,但也难以形成常态化的评价标准。

(3)学生对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校中厂”平台的出现,提前让学生接触企业工作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管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足,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市场和职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养与能力。然而,体系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整,导致学生在“校中厂”里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总觉得校企合作项目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勾结,榨取其剩余价值的行为;再加上部分企业之所以愿意进驻学校建立工厂(或工作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劳动力的廉价性及劳动力易组织性,导致他们对学生的管理及态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校的良苦用心行为的理解就偏离了学校的本意,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配合性和偏激性。

4.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策略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发展,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做法无论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同时通过走访其他高校调研,认为基于“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还依旧存在上述四个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下面几个建议。

(1)加强“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体系建设,完善相应制度。在国家层面,有关部门可在现有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比较经典的“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模式,制定详尽的培养内容和具体培养措施,理顺思路,明确方向;配以政策引导,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厂”、共同培养学生。在学校层面,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本校经管类专业的特色,甄别选用合适的企业、合适的项目,搭建“校中厂”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以培养计划的方式固化培养模式。

(2)构建全面的 “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评价标准。如前所述,经管类本科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合作态度、沟通能力、进取精神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开展具体“校中厂”平台上的实训项目时,前提是充分考虑企业对经管类本科学生实训结果的重视,但重点务必是强化经管类本科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校企共同制定学生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强调学生的工作质量,更要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构建细化的可操作性维度,制定出有利于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评价标准体系。

(3)拓展“校中厂”平台培养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广度与深度。对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校中厂”平台上项目的单一性和工作的不变性是制约其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颈,而工作本身的专业针对性不强也磨灭他们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全面提高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就需要在“校中厂”实训项目安排上,能点面结合,既有一定的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具体实训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绩效好的学生,要进行轮岗,晋升等级等,让学生在获得物质回报的同时能得到精神上的激励。

5.总结

在本研究中,以“校中厂”平台作为切入点,对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在研究过程中缺少定量分析,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列举的措施也不够细化,有待于今后去做进一步深化。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是长期化、系统化的工作,是一个需要全面布局、科学设计以及长久的探索、积累、总结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把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位置,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摸索与创新,为企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与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 2011-08-31.

[2]桑红莉,张凤武,唐凯.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J].经济师,2013(5):219,221.

[3]谢金.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探析[J].决策探索,2015(8):55-56.

猜你喜欢
校中厂经管类应用型本科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