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结构分析及启示

2016-06-17 08:22熊枫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哈佛大学北京大学

熊枫

摘 要:哈佛大学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代表和通识教育的领先者,在通识课程的设置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推敲借鉴的地方。现以宏观层面从学校特色课程模式,通识课程开设目的与通识课程的切合度,通识课程占所有课程的均衡度三个维度将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识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微观层面以通识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与自然逻辑科学类课程的权重差距,通识课程中选修与必修的权重平衡和学生可以对通识课程选择的自由度这三个维度进行对比,找出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结构的异同点,得出北京大学可以通识课特色模式建设,通识课程文理均衡读,选修必修均衡度,通识课程目标与学校定位结合度,三个方面完善学校通识课程体系。

关键词:通识课程;北京大学;哈佛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2-02

一、通识教育的含义

哥伦比亚大学的帕卡德教授是第一个将大学与通识教育联系起来的人,指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的准备,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可是他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具体是什么,后来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对通识教育做了更为明确的界定,指出通识教育是指培养有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价值辨别能力的人。①

二.哈佛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的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

(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哈佛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

1.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程设置模式具有学校特色

哈佛大学开展通识课程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以核心课程为主要的模式,核心课程现称为新通识课程,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主要是由审美与诠释,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人类多元社会与世界中的美国八个模块组成。②

2.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设置目的与通识课程的切合度高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针对各个模块都有相对应的此类通识课程需要达到的目的。通识课程的开设目的主要分为四个,分别为:为有效的公民做准备,学会欣赏传统并且自我认识,培养学生批判和有建设的应变能力以及增加學生对自己的言行的道德标准维度的理解;与这四个目标有相应的模块与之相对应。

3.哈佛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的结构占所有课程的比例较均衡

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必须修满34门课,其中通识课程主要有基本技能课(写作和外国语言2门),新通识课程(8门)和自由选修课程(9门)组成。由此可见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是比较重视的,通识课程占所有课程的55.9%,比例比较均衡。

(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哈佛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

1.通识课程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与自然逻辑科学类课程的权重均衡

哈佛大学开设的新通识课程由8个模块组成,这八个模块分别为审美与诠释,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人文多元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③

这八个模块按照教授的内容可以分为人文类(审美与诠释和文化与信仰),逻辑推理(实证与数学推理和伦理推理),自然科学(生命系统科学和物理宇宙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多元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这四大类根据2015年春季统计的数据可以得出人文社科类占61.2%,自然逻辑科学占38.8%,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与自然逻辑科学类通识课程的比例还是较为平衡的,虽说不能达到完全的平衡,但是差距在逐步缩小。④

2.通识课程中选修与必修的权重差距小

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只有写作与外国语言两门是必修的,在通识课称中所占的比例为10.5%,新通识课程的8个模块中必须每一个模块选取一门,虽说对规定每一个模块必修但是学生在模块内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进行选修,自由选修共9门,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这样我们若将新通识课程与自由选修都归为选修的范围,则其权重为89.5%,可以概括为哈佛大学开展通识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模式为主,这种选修模式既包括分布规定模块的选修也包括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的选修。

3.学生选择范围广,自由度大

哈佛大学最为美国王牌研究型大学,它也在跟随社会的变化开展新的通识课程,给学生越来越高的选择自由度。哈佛大学的选修课程从2011年的185门增至418门,学生的选择范围也扩大了,课程内容也与时俱进更新内容。

三.北京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的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

(一)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北京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

1.中国大学通识课程模式特色不显著

中国的大学开设通识课程的模式每个学校基本是一样的,都是采用必修课程加文化素质课程选修的模式,北京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在具有这两个一般大学均有的通识课程开设模式的基础上,还将文化素质课程选修部分分为通选课和公共选修课,对于通选课每个模块所修学分有一定的规定。北京大学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和体育这5门,北京大学也不例外也包括这6门必修课程,文化素质选修课,北京大学分为6个模块分别为:数字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与美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⑤

2. 通识课程开设目的与通识课程的切合度稍低

北京大学通识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学生对学术和文化长远发展的兴趣;二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三是将学生培养称具有全面素质的人,针对这三个目的的要求,通选课也相应的有与其对于的课程模块来进行培养,但是仍然存在有些模块的课程切合度有待提高,这些模块对每一个目的都能切合。

3.通识课程占所有课程权重略大

北京大学的通识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权重小于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权重。北京大学大学生毕业必须修满140个学分,其中通识课程中的必修部分理科生必须修满30个学分,文科生必须修满34个学分,外语类必须修满32个学分;文化素质选课课程必须修满12个学分,这样北京大学的通识课程所占权重是33.5%与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权重相比是稍小的。

(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北京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

1. 人文社科类课程占通识课程比例较大

北京大学的通识课程的6个模块可以将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分为人文社科类,将数字与自然科学分为自然逻辑科学类,其中数字与自然科学模块开设课程为41门,占13.4%,社会学开设课程数为81门,占26.5%,哲学与心理学开设的课程数为38门,占12.4%,历史学开设的课程为68门,占22.2%,语言学、文学和艺术开设的课程数为74门,占24.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设4门课,占1.3%,这样自然逻辑科学类的通识课程占13.4%,人文社科类的通识课程占88.6%。可以得出:在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中人文社科类占主要的地位,自然逻辑科学类占的比例略轻。

2.通识课程中以必修课为主

北京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必须修满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的学分为12分,必修的课程,理科生必须修满30个学分,文科生必须修满34个学分,外语类必须修满32个学分,这样在通识课程中的必修部分占65%,选修部分占35%,必修课在通识课程结构中占较大的比例。同时就必修课部分而言,.政治军事理论这样的理论课程与英语和计算机这样的基本技能课程所在比例相对均衡。

3.通识课程数量较大,学生可选范围广

北京大学学生的通识课程开设的数目至2015年已经有306门,学生在这306门选修的通识课程学生必须要选择8门通选课,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公共选修课,由此可见北京大学学生还是比较广的,自由度也比较强。

四、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结构设置的相同与相异

(一) 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结构设置的相同点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对于通识课程都采用的是必修与选修的模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北京大学也效仿着美国的核心课程(现新通识课程)开设通选课,这种通选课并不是仅仅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选课而是,有方向的进行选课。这一点不管是哈佛大学还是北京大学都是值得肯定的。⑥

(二) 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结构设置的相异点

1.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现通识课程)八个模块的课程均有有对应的培养的能力以实现通识课程目标,每一个模块之间没有重叠,而北京大学在这个方面虽然也做到每个模块的通识课程有相对应的通识教育目的但是课程之间会出现重叠的现象。

2.哈佛大学开展通识课程中选修课占49%,必修课占51%,两者之间近乎均衡,可以说哈佛大学在通识课程的内部结构设置中兼顾到选修和必修两种,并且都比较重视两者所发挥的能量,而北京大学的通识课程中选修占35%,必修通是课程占65%,两者之间还是有些许差距的,没有像哈佛大学那样均衡。

3.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的必修部分主要基本技能,北京大学是由政治,军事理论课程,外语和计算机,既包括政治理论也包括基本技能,如果我们回到通是教育的本身而言,我国这些政治军事理论课虽也发挥职能,但是比重过大,还是会造成负担。

五、北京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结构借鉴之处

(一)在原有的通识课程开设模式上建立更具学校文化特色的模式

北京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应该结合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及特色创新出一种更有利于弘扬学校特色彰显风格的通识课程模式,如同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典名著型课程一样。

(二)通识课程应该文理均衡,范围广泛,内容与学校定位相适应

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价值辨别能力的人。如果所传授的内容只是局限于人文社科或者自然逻辑科学中的某一个,北京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在通识课程开设方面,不仅得做到数量上的多,而且得结合学校定位,开展研讨,实践类型的通识课程。

(三)通识课程中的必修部分的政治军事理论权重应减少

北京大学的通识课程必修课占的比例远远大于选修课所占的比例,其中必修课中也含有政治军事课程并且所站的学分还教高,在学生必须要选的通选课中也含有这个内容,这样会造成没有必要的课程重叠,如果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的通时课程设置的必修课部分,将必修课为基础技能方向设置,这样既可以达到通使课程开展的目的,而且这些基础技能课还能为下一步的通选课做准备。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注解:

①哈佛大学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

②张会杰,张树勇.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体系及特点[J].高等发展与评估,2013(02).

③④李会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透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⑤北京大学教务处官网[EB/OL].http://dean.pku.edu.cn/pkudean/jxypy/course/

⑥吴影,滕玉梅.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课改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启示[J].中教育探索,2012(05).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哈佛大学北京大学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