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教育的文化遗产传承及产业化发展探讨

2016-06-17 15:53王路明彭艳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软实力产业化文化遗产

王路明++彭艳芬

【摘要】以京津冀畿点城市保定为例,从各界普遍重视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入手,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为落脚点,建议做好保定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时,走人才教育培养和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系统化集群发展目标,形成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积极互动。

【关键词】软实力 文化遗产 产业化 京津冀 保定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7-01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践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京津冀“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策略,使畿点城市保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京津冀文化软实力及相关研究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家生产总值、城市基础建设等“硬实力”而言的。它是社会经济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价值观、道德观和意识形态等精神文化建设的必然追求。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其不同城市和区域软实力的综合,保定文化软实力是京津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因而得到政府及社科领域的普遍重视,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知网文献总类中检索,以“文化软实力”为主题词,篇幅过万,这些文章多站在国家的高度研讨提高文化软实力对策;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为主题的文化软实力研究,每年数千篇的数量递增 ,但以此为背景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的论文很少。2009年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时,即集中体现了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的办会理念,针对性的研讨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区域规划与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不仅为河北带来了经济增长点,而且为文化建设和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带来契机,但也使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挑战。

二、做好保定城市文化品牌

优秀文化品牌会在无形中增加城市的竞争力,以保定城市文化品牌“一文一武一衙署”为例,要做亮做美,不仅要深挖其文化内涵,更要发挥公众文化作用,然而称保定为“大学城”,这个名片并不响亮,其根源在于没有将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放在特别突出的地位上。有鉴于此,可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大陆台湾共一个祖国的民族信念等,搭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武)博物馆与地方高校科研合作共建平台,深入挖掘其在中国近代军制、军事教育、军事理念、军事思想、军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等问题,进而吸引国内外更多学者,形成近代军事研究团队和新基地。同时,与文化惠民工程相适应,将现有的军校广场打造成军校主题公园和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将保定传统的忠武之风引导为齐国爱家的公众价值观和道德风尚;莲池书院(一文)博物馆与直隶总督署(一衙署)博物馆在这些方面已经起步,均取得了可喜成果,并不断拓展学术道路,拓宽产业发展平台,“正在逐步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的增长点”和公众文化价值的航向标。

三、注重区域文化资源的“生态”环境建设

注重公众服务建设和基础教育引导,可从现存各类档案和文物资料开始,让河北大学、保定学院考古与文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参与搜集、整理、保护工作,并据此设计创建地方专题性分类文化遗产博物馆;也可在保定市博物馆,以及县区如白洋淀区,以致村镇纪念馆、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开辟展厅;依据不同特色的公众文化资源,还可以同时与关汉卿大剧院、地方戏剧院、剧社等联动,面对广大学生建成德育基地、教育基地、见习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公益性质的定期的群众参观和教育活动,使每一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都成为区域地方文化资源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和“宣传员”;同期,与基础教育中的校本课程接轨,推动文化遗产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充分调动京津冀高校云集的“知识库”、“人才库”资源优势,从非遗传承人的教育培养培训入手,建立遗产传承人教育培训和评价约束机制,使传承人既可以走进基础教育校本课堂,又能够与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及文化产业创新过招,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与高校、基础教育多边双赢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四、产业化集群发展

针对一些文化产业相对落后、文化资源尚未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推助其实现文化资本整合。如以白洋淀区及周围非遗传承发展路径为例,进行区位整体规划,走京津冀旅游业白洋淀区域多线路一体化道路:在文化软实力理论下,以政府干预为先导,促使企业文化率先与相应非遗保护对接,引导多种社会资本与之融合,共建不同形式的俱乐部和民间社团组织,形成企业品牌宣传与本土文化活动互动机制;既可以通过充分激发市场、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活力,培育市场主体的自生能力,构筑低成本商务环境,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和民间企业资金,鼎力构建文化遗产产业化市场环境,利用民俗文化节的良好亲和力和群众基础,在社会资本或企业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将民俗产品、土特产品展销会与乡间文化巡演、旅游、节庆等活动相结合,扩大文化产品与企业品牌的区位民间集群影响力和辐射力,并配合农村宣传栏、文化墙、大众书屋、村级广场文化,抢占民众的“眼球”和业余时间,以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庆,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06:124.

[2]彭艳芬.“全国衙署文化与燕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03:79.

基金项目:2014年保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京津冀协调发展背景下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20140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实力产业化文化遗产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