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研究

2016-06-17 04:48邓淑兰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有效性作业农村

邓淑兰

摘 要: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有限,如何通过合理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应用能力,是基层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浅谈作业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注意点,并对如何通过合理设计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

关键词:农村;三年级数学;作业;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14-01

课外作业是学生们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环节,课外作业的有效性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课后的学习、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吗,那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我国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如何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利用课后作业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习惯的养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最为关键的。

一、作业的设计有效性

(一) 内容要精

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学生们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学布置作业时内容要“精”,这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课外作业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这要求教师认真分析习题的知识点类型,设置合乎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应该适当增加综合型习题的数量,尽量可以通过一个习题的解答让学生们掌握当天的学习点,巩固当天的学习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学完《周长》之后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给学生们在课后自主探索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学习探索。完成这样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时,学生可以巩固多种基础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加深记忆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握知识点。

(二)题量要适当

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题量过大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后期阶段注意力会显著下降,效率也明显会降低,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三年级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们的能力,合理控制作业量和作业的难易程度,尽量将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给学生留课后复习时间和预习新课程的时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适当结合学生们的层次特点,可以适当改变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特点,较高层次学生的做题速度较快、解题能力较高,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以及题目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平台,可以在确保教育全面性的同时充分激发“尖子生”的学习潜力。

(三)题型要新颖

各种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学生长期以来都处于单一、机械地重复教材、习题册上的所有习题,虽然能够提升技能,提高写作速度,但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压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考虑题型的新颖性。教材和练习题册上的内容单一重复,在作业设置中教师应进行课题优良设计,进行合理的筛选,避免长期重复类似的题目。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更多开放性与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出发加深知识理解能力、提升实践解题技能。比如:学完《面积》后,在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基础性计算习题的同时,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根长16米的绳子,可以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可以使它的面积最大呢?设置新颖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结合农村生活实际

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超额的,如何在高效备课、高校教学的同时投入一定的精力、确保课外作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课外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关注,我国农村大部分家长关注孩子们完成作业的精力不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尽可能布置学生们能够力所能及能够自我解答并完成的作业。同时,教师要通过开家长会的途径,让广大家长意识到关注孩子作业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作业设计促进思维发展

(一)让思维参与计算练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培养,在布置计算类习题时,教师应该优化设计,尽可能让学生将比较思维、总结思维、辩证思维参与到计算练习中,从而通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更多问题。比如:在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在此基础上布置相应的判断题,让学生们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随后再给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设计,帮助培养良好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让思维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标准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布置一些开放性、实践性、多解性题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思维在体验中得到更好地发展。比如,在讲完《时、分、秒》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查询周边饭店的营业时间,在此基础上比较饭店的营业时长,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践性题目帮助提升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新课标标准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资源有限的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合理控制题量、适当增加题型的新颖度、综合型,通过作业设计巧妙地引导学生让思维参与到习题完成过程中,从中来提升基层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自贡市自流井区舒坪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任常泼,吴晓红.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时效性[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1:153-154.

[2]丁丽. 农村小学学困生数学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J]. 课程教育研究,2012,16:95-96.

[3]张雷,钱绪英.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批改[J]. 新课程(小学),2014,06:54.

猜你喜欢
有效性作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我想要自由
赞农村“五老”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