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6-06-20 22:34李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时效性

李薇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在生活中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愈发广泛,这也提升了我们对于计算机使用能力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这种趋势下,怎样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成效和实用性,就成为值得高职院校重视与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时效性;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103-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也与时俱进,时刻在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能够满足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计算机的普及面无所不及,各个单位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进行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图表处理等。因而,能够更好的更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学生在毕业之后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做好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就应该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目前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求,改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计算机教学结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快,计算机的使用重视实用性等特点,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 忽略计算机知识时效性的特点[1]

计算机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升级更新的速度都非常快,因而这也要求计算机教学设备和内容的与时俱进。但及时更换最新最优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部分高职院校并不具备这一条件,这就产生了学校机房的电脑设备比较落后,教学用的软件不能够完全跟上实际运用中软件更新的进度。计算机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还停留在讲授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 2007办公软件的阶段,只有少部分新出的教材更新为了Windows 7操作系统和Office 2010,这与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用到的系统和办公软件已经脱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中所需的知识之前的一个信息差,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1.2 基础知识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应用能力

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但由于学生对于社会形势的认识不够,导致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上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当中有开设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并且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多数学生家中都配有电脑,因而,很容易形成“计算机课程很简单”,“和以前学的一样”,“老师讲的我都会”这样的观念,致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老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还是有部分教师沿用固有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重理论不重实践操作,完全脱离实际运用去讲授计算机知识,致使原本就不重视本门课程的学生更加缺乏兴趣。这种模式的学——教过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很难开展,教学中的知识点也难以有效的转化为应用能力。而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的引进时,非常看重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能否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展开各种工作,成为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时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把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应用能力,关乎学生的就业及发展。[2]

1.3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的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始终把自己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按照“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教学。[1]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过分地强调计算机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较少,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有许多教学内容和手段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

1.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的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任何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都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更是离不开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但是有些职业院校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师资力量的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规划,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计算机教学的配套设备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来办学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该得到学校的重视。作为计算机教学开展的平台,及时的更新计算机设备才能更好的保障计算机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设备上的更新,软件和教材的及时调整也非常必要。如当前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用到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7操作系统,文字编辑软件大部分为Office 2010或者WPS,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应该更多的结合实际需要,选择最实用最贴合实际的教材作为教学导向。通过及时的更新教材与教学内容,能够保证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最贴合实际运用的知识内容,才能有效的把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以后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2.2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运用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通常教材结构都是由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Internet应用、多媒体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几个部分组成,部分章节内容比较理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部分兴趣不高,对于涉及实际操作的部分接受程度相对比较好。所以,为了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跳出教材,适当的调整教学的结构,把教学重点放置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操作部分,注重实践教学的运用,提高所教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实用程度。

2.3 小组教学加互动教学相结合

由于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和学生对于计算机接触程度的区别,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保证教学的效率。因而改变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小组式教学,通过在课堂上发布教学任务,课堂下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互相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用各种途径完成课堂中任务,通过任务,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能接触到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如完成活动策划书、求职应聘简历等的制作。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4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构建和谐融洽的氛围

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前设计好一些新颖并且能够广泛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和蔼可亲的。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回答错误的或不会的同学,要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和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例如,讲解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们独立思考阐述自己所想到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最后教师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且对每位发言的同学做出相应的肯定。在讨论和比较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互动得到加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试想如果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紧张和死气沉沉的教学环境中,怎么可能会热情饱满地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呢?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要有一颗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爱心。通过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学生对教师有了好感,就会积极地学习和思考,愿意积极主动地和老师进行课程的交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以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学的有效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总之,计算机的教学模式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而改变,只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研究探索新方法,新模式,走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新道路,做到与时俱进,时刻把握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

参 考 文 献

[1] 于欣.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4):160-161.

[2] 武云霞.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1):175-175.

[3] 刘浩.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170-170.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时效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