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

2016-06-20 08:06王思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村

王思琦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

王思琦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其影响

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乡村剩余劳动力总人数突破了1.4亿,21世纪初,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人数便达到1.6亿,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还会更加明显,由于农业新兴技术的一直推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可种耕地不断缩减,这进一步使乡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人数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推进,城中村改造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城中村改造也使一部分人面临新的选择,尤其是城中村的村民由原来的以收取房租为生变为不得不寻找新的工作,这一部分村民主要是妇女和老人,而这些人因为本身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他们的择业范围非常有限,这样便产生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方向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就地转移为主 。经济技术开发区出现了许多的工业园。这些工业园的建立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吸引了许多青壮年来此工作,解决了当地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由此可知,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就地转以为主,选择在居住地附近工作。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自主创业。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参与到自主创业的实践中,他们选择在餐饮业,服装业,建材业等方面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探索创业之路,解决就业问题,他们一般以家庭的形式创业,甚至带动整个家族参与到某一行业。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到一线城市工作。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会有一部分的人选择到一线城市打拼工作。一线城市的特点就是生活节奏快,人才汇集,竞争压力大,但同时工作机遇多,只需努力,就会有所成就。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盲目性无序性,缺乏相应政策的引导。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自发外出或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因此就造成了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并且常常伴有不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并且缺乏政策支持与帮助,易造成劳动力需求信息渠道不畅,信息不足。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兼业性。我国现阶段大部分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并没有脱离农业,属于“兼业型”转移。他们在农忙的时候到家乡务农,在农闲的时候到用工地工作。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都是“兼业型”,所以他们自始至终是劳动力转移中的“游击队”,不能成为城市就业大军中的“正规军”。同时,这种兼业型转移也给农村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加大了乡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 。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缺乏就业技能。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是初中毕业,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低,大部分没有专业技术特长,很难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接受过短短期的职业技术培训,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才30%多,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的达到了60%,而我国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仅为3%。

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对策及思考

我国乡村通过长时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村的问题都已经解决。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从而处理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及法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的见的手”有效结合。因此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来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政府还应该为市场就业竞争建立公平合理的规则,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并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保护。

(二)人力资本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人理査德的历书》中提出了人力投资的经济意义:“对知识的投资会获得最高利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往往使得他们之间不可替代,而且越来越受到国家企业以及集体的重视。政府应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实践证实,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的人,选取的就业岗位比较多,收入来源比较广,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应付才能,因而这些人的转移更彻底,更长久。所以,政府人员应该更加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三)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劳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学产物。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处理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问题就应该从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这两方面入手。

1、减少劳动力供给。在劳动力市场中,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有效的措施。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政策,不仅对当下有益,还可以帮助我国处理将来面临的问题。但由于人口增长有隐蔽的势头,即便人口增长率下降,但在一定时期内,总人口在下降以前还是会大量地增加。因而,降低人口量的供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应当从重点扩大劳动力需求这一方面入手。

2、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实现城乡平衡发展战略,冲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改变不利于农村的贸易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其次,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发展乡村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也可以延长农业产品链,这样乡村可以吸纳大批剩余劳动力,既能够增加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够减少城市劳动力的供给。

(四)政府部门要促进就业,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桥梁,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指导,改进职业介绍方法,提高就业办事机构的工作效率;政府还可以通过更准确、更迅速地传递劳动力市场信息、疏通信息渠道,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训练求职者。对有技术业务专长的求职者,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劳动力信息网络查询有关信息,直接与企业联系;对就业困难群体,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障碍评估等。

(五)加快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的表现之一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带来很大的增速空间,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能够扩充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同时也要做到把农业从原来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把第一、二、三产业有机地联结起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五、结语

我们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转移问题时,要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基于改革开放的经验,制定适合我国的政策,以便能够充分开发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河清.王守志:《劳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3]蒋中挺:《真题预测百分百》[M].形势与政策2016

[4]王群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 2009(12)

[5]王传军等.浅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

[6]史保金.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6

[7]方运战.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自动化投入与劳动力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工业4.0之我见
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