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文献综述

2016-06-20 08:06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就业

刘 双

产业升级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文献综述

刘双

摘要:产业升级和就业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回顾产业升级内涵,认为产业升级既包括产业间的结构升级也包括产业内的价值链攀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效应:一是产业升级能促进就业;二是产业升级会抑制就业;三是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不确定。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迅速跃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重心也逐渐由总量提升向发展方式转变上转移,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产业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其影响已经展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十三亿人口的国情让我国一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此背景下,把产业升级和就业放在一个框架内,探究产业升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就业,对于今后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一、 产业升级的内涵

现有文献对产业升级的定义,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产业间的结构升级。威廉·配第最早发现“产业间资源流动现象”,后来费希尔提出三次产业论,自此之后大量学者开始关注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配第-克拉克定律、二元结构论、主导部门理论等理论都是对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的发展和继承。

(二)产业内的价值链升级。价值链一词是由Porter(1985)在研究企业运作过程时提出的,Gereffi(1999)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指出,产业升级是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攀升的过程。冯艳丽(2009)强调产业升级是价值链的互动和攀升的结果。蒋兴明(2014)认为价值链升级既包括价值链环节的升级,也包括对价值链控制力的升级。

(三)既包括产业间的结构升级又包括产业内的价值链攀升。朱卫平和陈林(2011)认为产业升级包含产业结构升级、加工程度高度化、价值链攀升三种模式。张其仔(2008)[13]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指出产业升级是通过改变要素的比较优势进而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

学术界关于产业升级对就业效应影响的研究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有促进作用(武力、温锐,2006;张晓旭,2007;任志成、张二震,2007);二是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有抑制作用(刘世锦,2005;朱轶、熊思敏,2009);三是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不确定(龚玉泉、袁志刚,2002;王旭升、王旭辉,2009;孙文杰,2013)。

(一) 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武力、温锐(2006)指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更有利于创造就业。张晓旭(2007)研究了1978-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化的动态,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起主要作用。任志成、张二震(2007)注意到服务外包不仅能促进就业数量,还能提升劳动力的就业层次,特别是能提高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陈银娥和魏君英(2010)通过1997-2007年的中国数据也得出服务外包总体上有利于就业。

(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具有抑制作用

刘世锦(2005)发现,产业由轻工业往重工业调整过程中,一单位GDP所能拉动的就业不升反降,重工业化抑制了就业效应。朱轶、熊思敏(2009)发现产业结构变动会引起结构性失业,即对就业产生负面效应。蒲艳萍(2008)利用1997-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得出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会阻碍就业人数的增加。

(三)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不确定

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果也可能并不确定。王旭升、王旭辉(2009)认为重工业化对就业既有促进效应又有阻碍效应。张浩然和衣保中(2011)利用中国2003-2008年的数据,发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有利于城市就业人数的增加,但同时由于劳动力的重新配置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孙文杰(2013)指出价值链攀升中对高层次劳动力具有门槛效应,当外包环节高于承接国劳动力分工结构时,承接国际外包有利于承接国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反之则不利于承接国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

三、文献评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归纳总结,现有文献已对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升级影响劳动力就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纵观上述文献,本文认为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学术界对产业升级的内涵仍存在较大争议,并存在着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等概念的混用;二是将产业升级作为解释影响就业的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三是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的量化体系。(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9):18-25.

[2]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10):35-39.

[3]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J].财贸经济.2008,(6):62-66.

[4]孙文杰.承接国际外包、价值链升级与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基于工业行业的面板门槛模型[J].产业经济研究.2013,(5):74-83.

[5]王旭升,王旭辉.重化工业阶段的就业效应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9,(11):89-91.

[6]张浩然,衣保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 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3):50-55.

[7]张晓旭.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的考量[J].统计与决策,2007,(4):90-93.

[8].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60-66.

[9]朱轶,熊思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107-119.

[10]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1): 37-70.

[11]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London: Macmillan, 1990.

作者简介:刘双(1990-),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国民经济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就业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