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法治中国”新闻摄影大赛掠影

2016-06-20 09:00王治国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1期
关键词:日报社新闻媒体检察

■王治国 程 丁



“镜头中的法治中国”新闻摄影大赛掠影

■王治国程丁

2015年的最后一天,由检察日报社和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主办、山东省临清市检察院协办的“镜头中的法治中国”临清检察杯新闻摄影大赛进行定评评审会,69件参赛作品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赛作品共计800余件。根据大赛活动方案,分为初评、复评、定评三个阶段。经过历时1个多月的初评、复评,共挑选出100件进入定评。许多实力接近的摄影师拍摄的作品精彩纷呈、各有特色,定评评审会上作品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几度出现多幅作品PK的情况。专家评委各抒己见,按照比赛章程严格把关。

定评评委、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文国表示,今年大赛来稿的情况整体比去年有所进步,稿件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编辑更加精细。作品主题突出,题材丰富,摄影水平较高。

获得大奖的作品,真实再现了基层检察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很多摄影师以纪实的拍摄手法从现实生活的客观场景中获取创作素材,在寻求真实再现新闻的同时,以专业的摄影语言赋予作品一定的艺术性。在内容上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在形式上感染了读者。

新闻图片是检察文化的宣传载体,检察活动是新闻摄影的富矿。此次大赛来稿中包含有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追逃追赃、重大安全事故追责、公诉、驻监检察等主要检察职能的作品。也有反应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摄影作品。

定评评委、法制日报社摄影部主任居杨说,评选出的获奖作品题材重大,内容丰富,时代特点鲜明。照片具有一定影像表现力,专业水平令人称道。从参评作品中可以看出检察摄影题材非常丰富。

在全媒体和全民摄影时代的今天,独家报道、独家图片已成为奢侈品,但在检察系统,依然有着非常宝贵的新闻摄影资源。来稿作品中,很多作者充分运用镜头形式的变化,以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形式拍摄。强调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画面的现场感,最大程度赋予图片丰富的信息量。

从2012年开始,检察日报社策划推出新闻摄影大赛,2015年是第三届。第一届主题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第二届是“中国梦法治路”,本届是“镜头中的法治中国”。通过举办新闻摄影大赛,不仅提升了检察宣传工作中新闻图片的拍摄水平,也对检察新闻图片的题材选择和版面使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可以说,检察新闻摄影大赛,在基层检察院中已经形成了品牌,通过历届大赛也挖掘和培养了一批检察新闻摄影人。

(作者分别系检察日报社编委、新闻中心主任,记者)

观点速递

盘点中国新闻领域出现的法律案件,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并非没有机会,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新闻媒体从业者试图依靠投机取巧分得一杯羹。少数新闻媒体试图重组上市,借助于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到头来却突然意识到,他们苦心孤诣经营的被称之为“新闻”的东西,实际上并非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制作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看到了资本的力量,但是,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却无法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现在许多新闻媒体记者的年龄越来越小,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线索,他们既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也没有深刻的逻辑分析能力,他们面对新闻只能进行平面化的描述,而这样的新闻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乔新生,《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上

猜你喜欢
日报社新闻媒体检察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2019年de第一场雪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梦幻老君山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集体“失忆”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