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商人助推商业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016-06-20 15:06梁坤
2016年18期
关键词:商人市场经济观念

梁坤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式确立20多年来的实践,不仅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而使我国的商人彻底摆脱了经商就是“走资派”的历史阴影,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也可以而且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而明确了商人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身份。但是中国社会中几千年来形成的轻商观念仍然广泛存在,悄然发挥着他的消极而顽强的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甚至是国家的经济政策,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消除轻商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培养新时期的商人,助推商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

关键词:商人;商业;市场经济;轻商观念一、商业和商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第一,从外在看,自存在阶级对立以来的所有社会形态当中,商业和商人都是经济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环节和因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商人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他们通过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了降低成本所进行的科技创新促进了社会进步。商业活动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使社会充满活力。

第二,从内在看,商人通过经营活动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物质财富,改善了生活状况,使自己成为“有钱阶级”,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可以自由掌握的闲暇时间,使自己成了“有闲阶级”,成为较早能够实现“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钓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进行批判活动”的一批人。他们不仅通过经营活动激发了自身的潜能,提高了生存的本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也通过闲暇时间的各种业余爱好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他们的自我。

二、轻商观念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原因

几千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轻商观念产生的深厚的文化土壤。

1、义利观视角。有的学者认为,在儒家伦理中,社会财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存在绝对的经济不足问题,只存在分配不均问题,一个关于“利”的经济问题最终演变成了关乎“义”的伦理问题,物质追求始终只是满足人的最低层次需求的形而下的手段,而不是像西方新教伦理主张的将物质财富追求当作形而上的动力。用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逻辑分析中国问题是否妥当有待商榷,但儒家思想中重义轻利的坚决态度的确是轻商观念产生和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平等观视角。中国传统的公平、正义的观念与西方的截然不同,并不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权力和等级基础上的一种身份的平等、结果的平等。只有具备相同身份和级别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平等,比如几品官乘坐什么级别的轿子之类,正所谓“财富跟着权力走”。如果交叉比较,就会被视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会被认为是对等级制度的严重冒犯。

3、自由观视角。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通常是不自由的,并非像西方一样是原子式的人,而是深陷三纲五常等各种伦理规范中的人,国家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与家族的管理方式是一脉相承的,任何人要逃出这种精巧的设计都是不可能的。官员被称为“父母官”,恩人是“再生父母”,老师是“终身为父”,高年级的同学叫“师兄、师姐”,低年级的同学叫“师弟、师妹”,好朋友不结拜成“把兄弟”就不够好,出门不称兄道姐就不好办事,任何人的任何人际关系没有不被纳入这些纲常之中的。这样的环境下,张扬个性、自我意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合时宜的,得到张扬的是圈子意识,人的自由只是选择进几个圈子的自由。因此,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自由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观念就很难形成,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独立人格长期被压抑,对集体和圈子的盲从和心理依赖严重窒息了自主创业的商业行为,阻碍了经济发展,个人缺乏动力,社会缺乏活力。

(二)政治原因。儒家思想之所以会成为正统,根本原因是因为政治统治的需要。重农抑商,利用商业同时也严格控制商业,也都是因为政治统治的需要。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要谋求政治上的地位,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绝对不允许商人来威胁自己的统治的,他们必须确保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因此商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三)经济原因。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农业发达,加上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对外贸易的原动力,因此商业在中国一直不是主要产业,对商人的需求也不强烈。

三、培养商人、助推商业、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树立商业立国的指导思想,摈弃“无商不活”的权宜之计

商业通常被当作搞活经济的手段、当作权宜之计来使用,所谓“无商不活”,这其实是“农为体商为用”的传统“体用思维”在作祟,是对商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的结果,本质上也是对市场经济与国家同时消亡缺乏认识的表现。只要国家尚未到消亡的时候,市场经济就是国家运行的核心,商业就是主体,商人应该成为主角。因此必须树立商业立国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商业,培养新时期需要的优秀商人。

(二)加强权力监管,杜绝“因仕而富”的非经营行为获利

这些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非常火爆,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学生渴望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更多的人挤进公务员队伍而不是去创业,都去做市场经济的“服务者”和“裁判员”,没有人去做“运动员”,市场经济就会失去活力,社会就会僵化。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若人们抱着“因仕而富”的目的“入仕”,或者“入仕”后有“因仕而富”的机会和动机,将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加强权力监管,杜绝“因仕而富”的非经营行为获利现象。

(三)加强创业指导,弱化就业教育,摈弃“为就业而学习”的狭隘观念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美国创业创新管理终身教授斯晓夫也说,“美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很多要素,如重视中小企业,数字化技术,智库的研究和一流商学院的建设等,但最根本的驱动力是遍地开花的创业行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不断的成功创业,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客观上,我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着无限创业机会的时代。主观上,大多数人都有建立个人王国的梦想,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内在需要,有发挥自身才干、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有改善生存状况的外在压力,有创业的动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顺应市场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对人们主观的创业动机善加引导,加强创业指导,弱化就业教育,建立一个鼓励和奖励创业的体制环境,用遍地开花的创业行为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真正将创业作为社会转型和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从个人的角度讲,应摈弃“为就业而学习”的狭隘观念,摆脱“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拒绝“因仕而富”的非法行为,勇于“因商而富”,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表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舞台,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摆脱日常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和官僚作风的压制以及庸俗人际关系的制约,为攀登新的人生巅峰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更多财富改善生活、回馈社会,创造更多闲暇用于自我完善、个性发展,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大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杨欢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年3月1日第2版.第410-41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1日.第29页.

猜你喜欢
商人市场经济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市场经济
健康观念治疗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