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06-20 12:56赵丹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赵丹

摘 要:女性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并且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知识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将从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来了解高校女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为高校有效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女大学生;性别视角;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B

1.性别视角下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性别视角是对男女不平等现象的一种科学定义,它并不是由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异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环境等后天因素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当代高校女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生适应问题。新生入学较为常见的是适应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刚入学的女大学生,她们的适应能力明显较弱。在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学习模式等不同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使得女大学生在心理上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2)人际交往问题。相较于中学阶段的人际交往,大学阶段的更复杂。由于大多数女生在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细腻,并且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一定的技巧,使得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会面临一些挫折。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冲突,往往会使她们在心理上感到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就业市场问题。社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会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而高校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任性、娇气、依赖等弱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临近毕业之际,不被市场所认同的心理压力将会更加明显,工作的选择、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都会成为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并且女生大多是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定位通常会缺乏相对的客观性,一旦没有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消极情绪。

(4)情感恋爱问题。情感恋爱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普遍。高校的女大学生在恋爱中会缺乏相对理性的思考,时常会产生愤怒与失望的消极情绪,这给她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把握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点。针对高校女大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当分年级、分问题、分类别、分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①要有普遍性。高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开展的教育工作其重点应当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向高校女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并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使高校女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控的技巧;②要有针对性。高校女大学生的年级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心理教育课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③要有综合性。采用团体和单独咨询相结合的模式,对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的高校女大学生采用单独心理咨询的模式,对团体之间出现矛盾等问题的女大学生团体采用团体咨询的模式;④要有特殊性。从性别视角下考虑,对高校女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单独开设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课程,以选修课的方式帮助高校女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恋爱观。

(2)加强针对高校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当针对其自身的特点,并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及特点。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心理咨询机构应当从性别视角来展开心理辅导工作,并结合高校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她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以及规律,为她们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

(3)发挥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方的作用。处理好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应当是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学校方面,从性别视角方面考虑,要加强高校校园中的性别教育以及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家庭方面,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高校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社会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营造适合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因此,只有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何玉桃.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3).

[2]郑朝琳.社会性别视角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以S女生案例为例[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