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与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以浙江、云南为例

2016-06-21 15:07周睿萌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居民收入城镇居民

周睿萌, 雷 振

(1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488; 2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教师资源与居民收入关系研究
——以浙江、云南为例

周睿萌1, 雷 振2

(1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488; 2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教育有助于人力资本提升,促进居民收入,但现有研究还缺少以教师资源作为教育衡量指标,来分析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浙江省和云南省各级学校专任教师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指标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教师资源和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教师资源和居民收入关系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尽相同。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教育和收入关系,也可以为地区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教师资源; 居民收入; 协整; Granger因果分析

1 研究背景

教育作为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其与居民收入的关系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大多数研究从个体角度出发,研究居民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的关系。刘生龙研究了多个省份城镇居民受教育年限与工资收入的关系,发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教育的回报率逐渐下降[1]。余新民研究了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时间差异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发现教育差距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栾江基于西部农村调查,指出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其非农就业的影响,进而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也有部分研究从国家宏观角度,研究了教育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关系[3]。韩雪峰以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验证了高等教育扩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4]。戴魁早采用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指标,证明高等教育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呈长期均衡关系,且从长期来看,高等教育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互为因果。也有学者将受教育年限与宏观教育资源指标进行综合来分析教育与居民收入的关系[5]。柳光强等以受教育年限和师生比分别作为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的指标,研究二者与农村居民收入均有显著影响[6]。

现有研究还缺少以教师资源作为教育的衡量指标来分析其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资源中的重要方面,其良好的配置对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7-8]。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一些研究也指出我国当前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9-10]。将教师资源作为着手点,对教育与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对教育和收入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此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教育和收入的关系表现上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现象[11];而现有研究对这一点的关注还不够。

基于以上,本文拟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教师资源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如何?2)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教师资源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收集

地区选择方面,本文选取浙江省和云南省作为分析对象。浙江省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二者在人口总量上差异不大。通过浙江省和云南省的对比,可以评估教师资源和居民收入的关系在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哪些差异。

指标选取方面,考虑到教师质量的评估困难,本文选取不同等级学校的专任教师数作为衡量教师资源的指标,包括高等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HT)、中等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MT)和小学专任教师数(PT)。教师数量从量的角度衡量了地区教师资源情况,并且对不同等级学校教师数的分析也有助于反映地区和地区之间教师资源量的配置状况。其中,浙江省MT由浙江省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相加得到,云南省MT由云南省普通教育中学专任教师数、普通中等教育专业学校专任教师数和职业教育中学专任教师数相加得到。

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采取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数(R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数(UI)。城乡居民收入指数排除了物价变动,可以反映地区城乡居民历年收入的实际变化情况。

选取1983-2013年作为样本区间,浙江省和云南省各指标相关数据分别来自《浙江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

2.2 分析方法

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各级专任教师数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

对于两个时间序列X和Y,且二者为同阶单整,如果X和Y的一个线性组合构成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则X和Y具有协整关系。协整关系反映了不同序列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11]。协整检验的前提是两个时间序列同阶单整。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用来分析两个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种计量方法,用来检验某个序列的滞后项是否对另一个序列的当期值有影响[1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是两个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或者具有协整关系。

3 教师数量与居民收入变化趋势

3.1 各级学校专任教师数

浙江省和云南省1983-2013年各级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见图1。

图 1 1983-2013年浙江省与云南省各级学校专任教师数对比

图1显示,1983-2013年期间,浙江省和云南省各级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就高等学校而言,浙江省和云南省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在进入21世纪后都呈现增长趋势,但浙江省明显高于云南省,使得二者差异相比2000年前趋于扩大;这也反映了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要明显优于云南省。就中等学校而言,浙江省中等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仍然优于云南省;二者整体增长趋势近似,仅浙江省中等学校专任教师数在2007年有次突增,而在最近几年较为平稳。就小学而言,云南省小学专任教师数则要明显多于浙江省;不同于高等和中等学校教师数的逐年增长,两个省份的小学专任教师数均存在一定的波动;2010年后,云南省小学专任教师数呈现稳定趋势,略微下降,而浙江省则表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对比浙江省和云南省在各级专任教师数上的差异可以发现,浙江省在中高等教育资源数量方面要明显优于云南省,这也反映了浙江省教育资源的相对发达。

3.2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浙江省和云南省1983-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指数趋势见图2。

均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100图 2 1983-2013年浙江省与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指数对比

图2显示,浙江省和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且1990年后浙江省居民收入增长明显高于云南省,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都要高于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率而言,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率较为一致,而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图1、2显示了历年来两省教师数量和居民收入整体的增长趋势,但教师数量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量化分析。

首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浙江省和云南省各指标及其一阶差分的ADF检验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表1和表2显示,两省的lnHT、lnMT、lnPT、lnRI和lnUI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两省的dlnHT、dlnMT、dlnPT、dlnRI和dlnUI序列中,除云南省dlnHT不平稳外,其他均为平稳序列。

表1 浙江省各项指标ADF单位根检验

表2 云南省各项指标ADF单位根检验

4 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分析

4.1 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

由于云南省dlnHT不平稳,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不存在同阶单整,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因而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关系并不明显。

对浙江省lnHT与lnRI、lnUI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分析

表3中,类型(1)表示序列没有确定性趋势且协整方程没有截距项, 类型(2)表示序列没有确定性趋势且协整方程有截距项, 类型(3)表示序列有线性趋势但协整方程只有截距项, 类型(4)表示序列和协整方程都有线性趋势(下表同)。

分别得到三个标准化协整方程(括号内为系数标准差):

lnRI=1.104×lnHT-3.063(0.205)(2.022)

lnUI=0.179×lnHT+0.064×(0.041)(0.003)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稳定均衡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相互关系,还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浙江省dlnHT与dlnRI、dlnUI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表4显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关系不显著;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是城镇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综合而言,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这与实际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人口就业倾向城镇的现象一致。

表4 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X ⟹/Y 表示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4.2 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

首先,对浙江省lnMT与lnRI、lnUI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分析

分别得到三个标准化协整方程:

lnRI=1.951×lnMT-15.969(0.152)(1.804)

lnUI=2.142×lnMT-18.904(0.091)(1.069)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稳定均衡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相互关系,还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浙江省dlnMT与dlnRI、dlnUI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6显示,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是农村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整体而言,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相互关系并不突出。

其次,对云南省lnMT与lnRI、lnUI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分析

分别得到三个标准化协整方程:

lnRI=5.743×lnMT-62.256(0.898)(10.509)

lnUI=2.251×lnMT+22.686(0.285)(3.456)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稳定均衡关系。为进一步分析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相互关系,还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云南省dlnMT与dlnRI、dlnUI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8。

表8 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8显示,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是城镇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整体而言,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数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

4.3 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

首先,对浙江省lnPT与lnRI、lnUI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见表9。

表9 浙江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分析

得到一个标准化协整方程:

lnRI=5.293×lnPT(0.772)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浙江省小学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具有稳定均衡关系,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存在协整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浙江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相互关系,还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浙江省dlnPT与dlnRI、dlnUI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0。

表10 浙江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10显示,浙江省小学专任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互为Granger因果;浙江省小学专任教师数与城镇居民收入互为Granger因果。整体而言,浙江省居民收入对小学教师数的影响要比小学教师数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更为突出。

其次,对云南省lnPT与lnRI、lnUI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见表11。

表11 云南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分析

分别得到两个标准化协整方程:

lnRI=0.451×lnPT(0.008)

lnUI=-0.880×lnPT(0.332)

协整检验结果说明,云南省小学教师数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均具有稳定均衡关系。为进一步分析云南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相互关系,还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云南省dlnPT与dlnRI、dlnUI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2。

表12 云南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12显示,云南省小学专任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5 讨论

将上述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进行汇总(表13)。

表13 浙江省和云南省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汇总

▲表示存在协整关系, ●表示存在Granger关系

表13显示,浙江省和云南省在教师数与居民收入关系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中等学校教师数与居民收入各指标之间、小学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指标存在协整关系之外,两省份在其他关系方面的结果都不同。这种差异的本质在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背后的教育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

就高等教育而言,浙江省高等教育对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表现明显比云南省更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浙江省高等教育非常发达(图1),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此外,浙江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了高等教育资源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于高等教育资源倾向城镇,高收入的城镇居民更易获得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提升(Blanden和Machin,2004);另一方面在于高学历者不管其本来出身是农村还是城镇,往往倾向在城镇工作,从而使高等教育对收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城镇。

就中等教育而言,教师数与居民收入的协整关系在浙江省和云南省都得到了体现,这支持了中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等教育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在浙江省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上,而在云南省则表现在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上。这也能通过浙江与云南发展水平的差异得到解释。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浙江省目前城镇化率达64%左右,而云南省为40%左右。就云南省而言,较低的城镇化率意味着较大的城镇化发展潜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就意味着中等教育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倾向于体现在城镇居民收入;而在浙江省则表现出中等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正向作用。结合高等教育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可以发现:在较发达省份,高等教育扮演着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角色,而在欠发达省份则是中等教育在扮演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角色。

就小学教育而言,浙江省小学教师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具有协整关系,且具有双向因果关系,而与城镇居民收入无协整关系;云南省小学教师数与居民收入均具有协整关系,但无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较高,其对小学教师的需求转化更容易实现。

整体而言,云南省各级学校教师资源均没有体现出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云南省人口一半以上为农村人口,其教育资源的还具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6 结论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浙江省和云南省各级学校教师数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并对两个省份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与城乡居民收入具有协整关系,且高等学校教师资源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而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具有协整关系,且无Granger因果关系;2)浙江省和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资源与城乡居民收入均具有协整关系,且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资源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云南省中等学校教师资源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3)浙江省小学教师资源与农村居民收入具有协整关系且二者存在双向作用,但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具有协整关系,而云南省小学教师资源与城乡居民收入具有协整关系,但无Granger因果关系。

对比地区间结果发现:1)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之间,教师资源与居民收入的关系表现不同;2)较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对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要比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且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更为明显;3)较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中等教师资源对居民收入均具有正向作用,但较发达地区的这种正向作用更多体现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上,而欠发达地区的这种正向作用更多体现在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促进上;4)较发达地区小学教师数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比较突出。

不同地区教师资源和居民收入关系表现的不同,本质上在于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对于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并且注意保证城乡教育的公平,从而使教育真正发挥其对居民收入的正向作用。此外,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浙江省应加强对中等教育资源(包括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的投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从而帮助减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而云南省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还需着重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发挥其对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

[1] 韩雪峰. 高等教育扩展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 生产力研究, 2009 (7): 92-93.

[2] 戴魁早.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 VAR 方法的实证检验[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2010 (3): 1-7.

[3] 栾江.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4.

[4] 易丹辉. 数据分析和Eviews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5] 李嫣怡, 刘荣, 丁维岱 等. Eviews 统计分析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6] 刘生龙. 教育和经验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和审查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4): 75-85.

[7] 柳光强, 邓大松, 祁毓. 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 2013 (5): 20-29.

[8] 余新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经济学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 (6): 85-88.

[9] 孙彦霞.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 王耀刚. 高等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 2006.

[11] 李均. 我国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现象考察[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25(1): 148-153.

[12] 夏茂林, 冯文全. 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J]. 教育科学, 2010, 26(1): 75-79.

[13] Blanden J, Machin S.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expansion of UK higher education[J].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 51(2): 230-249.

[责任编校: 张 众]

Study of Teacher Resources and Residents’ Income -Take Zhejiang and Yunnan as an Example

ZHOU Ruimeng1, LEI Zhen2

(1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BeijingInstituteofTech.,Beijing102488,China; 2StateKeyLaboratoryofWaterandSedimentSci.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Engin.,Beijing100084,China)

Education helps to enhance human capital, thus contributing to household income. However, the existing studies lack the resources to teachers as an educational measure, to analyze its effects on residents' income. Based on Zhejiang Province and Yunnan Province, the number of full-time teachers and schools at all level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dex dat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resources and income are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resources and income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regions varies. The results help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income,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regional teachers.

teacher resources; residents' income; cointegration;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1003-4684(2016)03-0031-06

F241.2

A

2016-04-17

周睿萌(1995-), 女,湖北宜昌人,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发展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居民收入城镇居民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