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方法研究

2016-06-21 03:00林洁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数字城市系统设计

摘要:建立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阶段,需要对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根据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及时对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文章以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为基础,对如何建立高效的地理数据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设计;高效系统;数字城市;数据来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2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7.011

基础地理数据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其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设计阶段只有对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满足高效设计系统的后续要求。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面对庞大的数据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有效管理,只有对数据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达到理想的设计要点。

1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

基于数据系统的特殊性,在应用阶段要对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考虑,只有具备完善的处理方式,才能满足现有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下将对城市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分析:

1.1 数字高程模型

DEM是区域地形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由多个间隔点组成的,在应用期间,为了对地表形态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供配套的设计形式,满足数据点的设计需求。在网面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重组,将路线转换为线路图,采用其他设计要点对其进行分析。此外可以通过计算体积、空间距离和表面积等方式,得到最佳工程数据,实现对数据系统的整体化应用。

1.2 数字正射影像

DOM是由航空摄影或者其他遥感数据形成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变化形式的特殊性,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后,能得到比较专业的数据,非专业工作人员要突破现有的局限,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完善性。由于应用内容有很多,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可以以影像资料为基础,在现有的应用背景下,对整体内容进行划分和分析,便于广大用户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处理。

1.3 数字栅格地图

DRG是现有模拟地形图的重要数字形式,主要是由模拟地图组成的,在应用阶段需要对色彩形式进行有效的划分和分析,结合内容、精度要求和色彩变化等对数据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为了便于第一时间对数据内容进行审核,只有落实放大、漫游及查询功能,才能完善数据库分布格局。

1.4 数字线划图

DLG是以矢量存储的数据,城市基础DLG主要由地形图和管线、规划等系列专题图组成。初始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分析,由于数据量比较小,为了方便分层处理,要及时将其生成为专题地图,突出数字规划的

重点。

2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存储管理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据库设计阶段,需要重视存储管理,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

管理。

2.1 建立数据模型

基于数据库设计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系统后续设计阶段,需要从不同的建模方式入手,对支持空间几何对象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很多地理信息系统都是用来管理海量数据的,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可以发挥搜索引擎的最大化作用。

2.2 数据空间分析

空间出具的引擎是一种基于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数据空间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考虑到数据空间特点和数据库的各种变化,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有效更新。在存储的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关系类型进行对比,将其转化为客户可以应用的方式,便于进行操作。基于数据信息管理的特殊性,在后续分析阶段,必须及时对数据库的特点进行比较,完善现有的管理方案,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3 如何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

基于城市基础地理数据系统的特殊性,在应用阶段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数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工作人员要对系统规划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合理建立高效数据库系统。以下将对如何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进行分析:

3.1 建立空间设计系统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是由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及应用系统组成的,在应用阶段,需要满足设计系统的后续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常情况下,在特定结构下,文件的组织形式比较复杂且特殊,在存储阶段,要根据物理介质及地理空间布控形式,对语义和语境进行分析。为了提供必须的空间数据系统,可以满足系统维护和更新机制的要求,以特定的处理结构为目标,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数据对象的要求,数据文件经过演变后,分为关系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等部分,只有做好空间数据的管理工作,才能发挥现有设计系统的最大化作用。在系统处理阶段,几何数据以长属性的形式存在,例如长二进制数据为非结构数据。在空间数据处理阶段,要以现有的体系为基础,对对象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明确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3.2 采用多样化管理形式

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管理阶段,为了实现数据的编辑和管理工作,要设定有效的控制形式,发挥数据管理机制的最大化作用。从已有数据控制方面可知,在数据处理阶段,很多数据内容比较多,要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删除。使用者要对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采用长事务模式的数据库管理机制可有效地控制数据流。

3.3 及时更新数据库

基础地理数据库的管理机制比较特殊,为了做好动态的更新管理工作,要满足地理空间设计形式的后续要求。数据的采集工作比较特殊,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在第一时间实现对动态数据的获取,可以从城市当前发展前景入手,充分利用其他资源,保证数据库数据更新的方便性和适应性。空间数据的采集工具有很多,可以设立公共数据接口,及时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系统数据形式比较特殊,直接对自动形成的数据库和文件进行索取,公共数据结构设计要符合几何对象的设计要求,按照公用数据的设计要求,将几何对象分为点、线和面,实现对不同格局的有效控制。在公共数据接口设计中,项目研究数据库的维修工作比较特殊,要从特定区域内提取规定区域内的数据,实现数据的交换。以CASS软件为主,利用CAD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不同作业形式的要求优化处理形式。按照作业性质的要求,为了对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在更新数据库的同时,要及时将动态数据进行保存,确定有效的规划流程。由于不同的比例尺地形数据库的更新对数据库设计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建立有效的设计系统,完善生产技术系统。经过严格的测试后,作业流程和数据指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不断扩大基础地形数据库数据更新的试生产规模,完善生产技术体系。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方式的复杂性,要及时将其和传统的数据库比较方式进行分析,不断提升采集效率。由于作业形式比较特殊,为了减少全要素数字地形图的干扰,必须从综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数据库的应用质量。

3.4 合理对数据库进行处理

数据库的预后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将处理后的DLG、DRG、DEM、DOM等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入库阶段除了记录所有的信息之外,要对错误要素进行重新分析后再入库,只有按照图幅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数据处理要实现多时态的监督和管理,涉及到图层显示、图层管理和图形浏览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属性关系,要做好点查询、地名查询和属性查询等工作。当入库后的数据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后,部分区域的数据已经不能够满足用图的需要,必须对数据区域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数据更新时,第一时间对图层进行剪切,处理好和其他数据的关系,满足数据衔接的后续要求。

4 结语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对不同应用区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在短时间内对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工作人员必须对数据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到数据设计的要求,按照不同区域的应用标准和具体要求,完善规范标准,优化数据库系统,实现地理信息的高效共享。在地理数据库建立过程中除了完善现有的设计形式之外,还要搭建合理的投资融合平台,以达到促进城市化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伟,柳亚婷,朱健.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2] 郭有为,姜芸,巩翼龙.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5).

[3] 陈为民,文学东,王爱国.分布式地理数据库同步更新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2,(11).

[4] 杨维林,姜文宇,王爱华.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5] 毛炜青.上海城市多尺度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库研究和应用[J].上海城市规划,2014,(5).

[6] 郭克楠.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社会经济效益[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5).

作者简介:林洁(1973-),女,广西北海人,北海市城市信息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设计研发、地图数据库设计及成图。

(责任编辑:黄银芳)

猜你喜欢
数字城市系统设计
数字城市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分析
刍议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