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

2016-06-22 13:25段同梅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段同梅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7-01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的例题,以人类关心或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题材,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学科能力,在此笔者试做阐述,以供交流。

一、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从近年来看,高考大有回归教材之势,更为强调的是对基础知识,尤其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掌握或运用。因此,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以加强知识的储备就成为提高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前提。首先,可采用三步读书法:第一步:“鸟瞰”,即了解大概和重点,做到对教材整本书、一章、一节宏观把握;第二步:“解剖”,即重点处分析,疑难处细研究,小处着眼,微观掌握;第三步:“会通”,即上串下连,左顾右盼,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最后,阅读时不能象读诗歌、古文那样一字不漏,字斟句酌,要有针对性、重点性地阅读历史要素,抓住关键词、句,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能回忆。此外,还要注意阅读的速度、节奏等。

二、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学科最难之处就是知识面广、内容繁多、记忆困难,学生往往会因此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记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记忆的三步骤:第一步,统过感觉器官将信留在大脑中,这叫“获取”或识记;第二步,把留在大脑里的信息加以保存,这叫“存储”或“保持”;第三步,在需要时把所需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叫“再认”、“重现”或“追忆”,而提高学生记忆的先导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提高学生记忆有如下原则:① 自觉性:学生根据实际自主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这样学习才会有上佳效果;② 独立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独立摸索;③ 及时性:记忆是与遗忘斗争的过程,学生必须要在未忘记之一前,巩固记忆,只有这样其遗忘过程才会减慢,持久性强;④ 针对性:学生记忆什么、如何记.记到什么程度心中必须有数,针对性要强;⑤ 计划性:必须要合理规划记忆内容、时间、目标等,提高记忆的实效性;⑥ 反复性:要提高记忆的长效性,就只有加强记忆的重复度,尽可能多去增加记忆的次数;⑦ 系统性:在记忆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多种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趣味性、持久性、准确性、敏捷性。常见的记忆方法有:① 机械性记忆:即通过多次反复来加强记忆的方法,是最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年代类和名称类尤其有效;② 图表法记忆:亦称图示记忆法,通过列图表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直观性记忆,可分为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面三种;③ 理解记忆法:在理解记忆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记忆量大、逻辑性的原理或理论;④ 浓缩记忆法:亦称中心词记忆法,把记忆内容的主干部分用字词归纳起来,如大革命前后几外阶段浓缩为:“大鸡(吉)鸭(雅),热都(督)拿”;⑤ 谐音记忆法:用同音或近音的方式把要记忆的内容进行重组,如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的内容可重组为“在京许华工天天陪(赔)酒(九”) ;⑥ 歌决记忆法:用编歌的方式把记忆内容趣味化,如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归纳为“集权中央废三省,控制地方设三司,垂相职权分六部,五军都督掌军旅,殿阁学士当顾问,八股取士选奴才,设置厂卫动杀机”;⑦ 数字记忆法:用数字把记忆内容归纳、编排起来,如识记《 马关条约》 时可串联为“一厂、二亿、三岛、四埠”;⑧ 情景记忆法:将记忆的内容设置为一个特殊的情景,如把《 辛丑条约》 设置为一个情景:1901年9 月11 个强盗来到中国住在叫钱禁的宾馆, 并在宾馆外开了一个以修订商约为主要内容的会议;⑨ 协同记忆法:品读、手写、耳听、眼看、脑记一并使用,充分调动触觉、听觉等记忆能力;⑩ 综合记忆法:多种记忆方法交替运用等。

三、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整合能力

在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归纳教材或资料及相关的知识,把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对教材知识形成网络化和系统化,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教材内容。常见的方法有:利用教材的目录来探求章节、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打乱教材原有的章节结构,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通过列大图表的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板块式重组等等。以《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时间跨度20 年(1840 一1860 ) ,标题是“清晚朝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突出的阶段特点是历史的转折、历史的巨变,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围绕这一主题可将教材内容分为:导致巨变的事件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教师要将一这两大事件的起因、过程、结局、影响等方面分析清楚。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的整体把握,如:不能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割裂,或将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分离开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是紧密相联的,这样一来,学生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就会既有“向外”的横向联系又有“古今”的纵向联系。

四、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及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具备了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对历史及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基本原理或技能在学习其他类似的相关的新知识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题目灵活地迁移、组合,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