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6-06-22 12:56张刚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张刚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由于教师缺乏、设备不足、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等,使得整个音乐教育落后,远远达不到课改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内涵,其次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希望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00-02

与专业的音乐教育相比,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与其存在本质的区别,不是为了培养一流的演奏家和音乐理论研究学者,而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目前多数音乐专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何能摆脱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成为提高整个国民音乐素养的骨干教育力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内涵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国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不断趋于践入理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传统“双基”化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艺术审美为关键的理念,同时在人本性的音乐兴趣启迪、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此为契机,高校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办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模式必须进行必要调整,以便适应师范教育“母机”的责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相比,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下述几方面的内涵:第一,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属于一种宽泛的“大文化”概念,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艺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理解和认识音乐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哲学、逻辑、韵律及艺术形象等,同时提升人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学科理论及审美鉴赏能力。第二,较强的实践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是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规格特征。音乐理论的掌握、乐器的演奏能力、审美观念及分析能力等,是音乐应用型教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是当前音乐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范畴。第三,较好的创新能力。在掌握基本音乐理论知识、技能、审美等基础上,构设自主性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潜质性素质。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教育定位一元化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教育定位一元化,高校区分通常按照类型区分,从专科到学院、大学等,从市属到省属、部委直属等,这就造成高校区分的标准按照层次进行,也成为大部分高校的追求目标。对于常常的出现“大跃进”的情形,具体表现为部分学校重点关注学校的升格,即中专升格到大专、大专升格到本科,严重的还出现部分学校几年的时间从中专升格到本科。除此之外,由于教育部“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高校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重视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不重视学校的办学特色,而是考虑到学校专业的齐全,重视新专业的申请,如有的理工大学也开设音乐舞蹈专业。在这种无序竞争发展的状况下,即难以有效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又极大造成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新形势下,一流教育的标准不仅仅是办学层次的高低,达到一流办学质量的途径也不仅限于层次攀比,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大学的功能。部分音乐院系在“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上也表现出这样的特性,尤其是地方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通常会受到专业音乐学院课程设置的影响,这就使得教学过程经常受到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新型下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和应用型人才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两者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各具特色,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摒弃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避免对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高校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与时代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和错误,具体表现在下述几方面:第一,新形势下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单一型音乐师资为主的错位;第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与目前音乐教育手段陈旧、设备更新迟滞的错位;第三,素质教育模式与音乐应试教育培养目标的错位等。造成这些错误的关键在于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最终导致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课程设置、内容及设备更新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在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内容仍以旧知识为主,忽略对新设备、知识的引进;片面重视课程教学内容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这些都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仅重视音乐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交叉学科、跨专业学科的学习或重视音乐专业课的学习忽略教学法的学习等。

(三)教育理念相对传统,不能与时俱进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仅重视规模和入学率,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在这种仅重视数量不顾质量,很显然与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即导致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教育质量观念淡薄、教学内涵建设严重滞后;其次,“趋同化”发展现象愈演愈烈,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普遍缺乏个性和特色,也丧失了独特的求卓越、求辉煌的发展之路,这就造成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存在冲突,造成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障碍;最后,高校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较为严重,重艺术素养轻文化素养,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亟待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要求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及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的情趣、感受力、表现力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情操。音乐专业毕业生要想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具备下述几方面能力:第一,熟练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基本知识的能力,如乐理、曲式分析等;第二,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能力;第三,能独立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表演、创作实践的能力;第四,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及相关政策。

(二)树立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

首先,新理念要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音乐院系领导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着眼新形势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人才的新需求,将音乐教育发展与社会宏观环境协调一致,找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其次,新理念必须符合音乐教学改革对人才标准的需求。在对这些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音乐专业知识是否系统,与其相关的知识结构是否一致,学生在未来从事岗位上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和应变能力等,这些不仅影响音乐教育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也影响人才整体素质的高低;最后,新理念必须符合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通常借鉴专业音乐学院的模式,过度强调艺术性,忽略对学生师范素质的培养,导致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出现错位。因此,要深刻认识到培养目标和艺术取向的偏差,决定了学生对音乐知识整体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安排要有所侧重,不要过度参考专业音乐学院,要考虑到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多个方面,促使音乐教育真正走上自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要合理

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侧重于应用型、实用性等,在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作曲的操作理论,如和声、复调、趋势等,培养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创编、改编等实践能力,尤其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实用的内容,如民族风格的旋律写作、和声配置等课程要加大设置力度。除了这些课程外,对音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要设置教学方法的课程,要让学生在唱、弹、跳大的基础上,也能对这些音乐技能进行传授,让他们懂得声乐、钢琴及舞蹈教学等。

(四)教学内容要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在设置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必须的选修课程,以便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一些交叉学科进行组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导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引入竞争学习机制,每学期课程完成后,要及时对学生的学期情况进行考核。

(五)加强舞台表演和教学实践

音乐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及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未来的教学中去,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舞台和教学实践经验。具体可采取下述做法:鼓励学生多举办小型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艺活动和各种表演,不断积累自己的舞台演出经验。同时,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教育教学法,在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的同时,也懂得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熟悉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便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

(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的更新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将多媒体教学设施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如电脑音乐制作等。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音乐创编、欣赏、和声等进行直观、多样化的传授,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效果,提升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总之,要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反馈信息,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强调综合教育和全面发展,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音乐教育相关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顺来.论大众教育下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2,(6):56-57.

[2]孙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4):34-36.

[3]张小梅.外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音乐教育,2012,(10):78-79.

[4]徐希茅.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13.7:89-91.

[5]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3,(12):23-24.

作者简介:

张 刚,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学、声乐教育、艺术管理。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自筹项目“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题,课题编号:15SB205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