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半生缘》中悲剧女性形象的美学内涵

2016-06-22 13:21张天一
戏剧之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悲剧

张天一

【摘 要】张爱玲的文字总是透着浓重的悲凉、化不开的薄雾旧愁,像一把尖利的刀,一点点在不经意间刺痛你的心脏。1948年,上海《亦报》上连载《十八春》(后改写并易名为《半生缘》),引发时人的阅读热潮。

【关键词】悲剧;女性形象;美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39-01

这是一个发生在30年代老上海的凄迷温婉的爱情故事。顾曼桢、沈世钧、许叔惠三人同在一家纺织厂工作,在朝夕相处中,温柔独立的顾曼桢和敦厚儒雅的沈世钧相爱了。曼桢自幼丧父,姐姐曼璐为一家老少七口人的生计而甘愿牺牲自己做舞女,忍痛与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豫瑾分手,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而来自沈世钧家庭的阻力,使得曼桢和世钧的婚事一拖再拖。此时,年华老去的曼璐与投机商人祝鸿才结婚,然而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外表的光鲜亮丽下掩映着内心的不安与空虚,曼璐气急攻心,疾病缠身,祝鸿才仍旧在外拈花惹草,不管不问,曼璐的日子苦不堪言。后来,曼璐为了笼络丈夫的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曼桢成为了无辜的祭品,爱与恨的纠葛成为一切的集中点。沈世钧因为蒙受曼璐的欺骗,以为曼桢变心另嫁他人,伤心抑郁之余与家人看好的南京石家小姐石翠芝结合。而备受凌辱的曼桢在医院生下一个男孩后,在善良农妇的帮助下逃走,在一个小地方教书,孤身生活。

张爱玲用最缓慢的调子讲一个最悲凉的故事,以沈世钧的回忆为基点,将它慢慢展开,带着无奈而忧伤的口吻,把故事里的悲欢离合逐渐放大,其中女性的悲剧形象有时代的影子,她们悲苦的身世、颠沛的命运、满含热泪的回眸,牵动和感染着我们。

曼桢坚强、善良,具有种温雅的良好教养,是受过教育的时代新女性。父亲在她十四岁时就去世了,家里上有祖母,下有弟弟们,在姐姐嫁人以后,负担起一家人的开销。

在与世钧的爱情故事里,曼桢是唯一的最佳女主角,美好贤淑。她帮着世钧理箱子,当着叔惠父母的面也毫不避讳。“羞涩起来很羞涩,天真起来又很天真。”《半生缘》中很多地方过早地预示了曼桢的悲剧命运,世钧初识曼桢的时候,她的一只手套弄丢了,十分怅惘,在这种小地方上,曼桢显得琐碎而小气。可世钧回忆起来多少有些怀念:“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他知道,因为他曾经是属于她的。”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借腹生子”的闹剧里,阴谋家曼璐和衣冠禽兽祝鸿才共同谋杀了曼桢的似水年华,她像一只囚鸟被亲姐姐幽禁起来,没有一个人来拯救她,她完全被孤立在一个阴冷恐怖的世界里,插翅难飞。这种悲剧的痛苦是巨大的。

曼桢失去自由后,明知获救的希望渺茫,但仍一直坚信,并努力践行自我的救赎之路。可后来,祝鸿才经常打骂荣宝,伤曼桢的心,一家人的头上笼罩着阴云。更让人意外的是,祝鸿才另有外室,还特别喜欢那个不是自己亲生的“拖油瓶”女儿,曼桢动了久已有之的离婚意念。这些年曼桢固然是痛苦的,但祝鸿才也没能够幸福,到最后孩子也带累着受罪。“从前的事,那是鸿才不对,后来她不该嫁给他。……是她错了。”曼桢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抉择,逐渐获取正确的方式——与鸿才离婚,找回自我,勇敢而坚定地重建自己,恢复她曾经纤细而坚强的为人特质。这就是雅斯贝尔斯所认为的,在解脱中,人依靠对悲剧的克服而上升到终极的实在。

对于以前的事,她可以用最平淡的口吻讲给重逢的世钧听。对于曼璐和祝鸿才,早已不恨了,“过去那一重重纠结不开的恩怨,似乎都化为烟尘了。”如同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曼桢向世钧说的“我们回不去了”和她曾写信给他说“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这两种平静的心境是相似的,曼桢明白自己的位置和局限,清晰地认识到再见已是一种最大的补偿。

正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说:“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的回味,就因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以上可以看作张爱玲的“美学宣言”。她写尽了人世的悲凉,女性本是真善美的化身,然而最后都只成为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她的形象浸染了悲剧的因果,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是永恒的主题,悲剧是不变的基调。半生的缘分决定一生的命运,在时间残酷的洪流中,她只是一个孤独的坐标,只是无处安放青春的摆渡人。

参考文献:

[1]林凌.评析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

[2]熊秋菊.一曲美丽而苍凉的哀歌——论《半生缘》的审美风格[J].沧桑,2006(02).

[3]秦军,王旭.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人生[J].黑河学刊,2006(01).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悲剧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