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伍运动员非技术指标的动态研究

2016-06-23 08:26吴素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奥运会

吴素琴

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伍运动员非技术指标的动态研究

吴素琴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福建 厦门361008

摘要:以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欧美女排、亚洲女排、中国女排的非技术指标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力图探讨世界女排运动员非技术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女排同世界女排强队在非技术指标方面存在的优劣势,为中国女排备战2016年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女子排球;奥运会;非技术因素;前8名球队;动态研究

前言

中国女排从雅典奥运会的冠军到北京奥运会的季军再到伦敦奥运会的第5名,已从第一集团滑入第二集团。面对现状,只有找出失利的主要原因,才能让女排重新回归世界强队的行列。在现代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网上高度等非技术因素是构成技术、形成战术不可替代的基础条件。本研究对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网上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中国女排同世界强队之间的优势和差距,为中国女排更好的备战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近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前8名的队伍288名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网上高度〔包括扣球高度、扣球高度与身高差(简称HS,下同)、拦网高度、拦网高度与身高差(简称HB,下同)〕等非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通过查阅国际排联官方网站(http://www.fivb.org./)和中国排球协会网站(http://www.cva.com.cn/),收集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伍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网上高度等非技术指标作为原始数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数理统计法

利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SPSS19.0和Microsoft Excel200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

1.2.3比较分析法

对近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前8名队伍的运动员、欧美球队、亚洲球队和中国女排运动员之间的年龄、身体形态、网上高度进行纵横比较,以找出存在的差异。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获得前8名的球队中有6支球队是不变,即巴西、美国、俄罗斯、意大利、中国、日本,只是获得名次顺序不一样而已,这样相对来说可比性较大。第28、29、30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欧美球队、亚洲球队、中国队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网上高度等8项非技术指标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3、4、5。

表1 近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前8名排名情况

表2 第28-30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前8名队

表3 第28-30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八强中欧美

表4 第28-30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八强中亚洲

表5 第28-30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

注:**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为显著性差异(P<0.05)。

2.1年龄特征比较

年龄反映的是运动员成才的最佳年龄阶段和比赛经验状况。从表2中可以发现,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逐届增大,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平均年龄(27.28)高于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25.94),且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3、4、5中可以看出,欧美球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也是逐届增大,且以伦敦奥运会的平均年龄27.82为最大,与北京奥运会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亚洲球队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3届奥运会中各年龄特征不存在显著性意义。在30届伦敦奥运会上,四强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7.77岁,每个球队中至少有4名队员的年龄超过30岁,其中美国队的最大年龄为40岁,而中国女排运动员最大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仅为24.33岁,为近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平均年龄最小的,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与欧美球队相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对原始资料的统计可以发现,世界优秀女排队员年龄平均值接近28岁,超出了前人的研究结果25岁[1],可以说年龄特征整体上呈大龄化的趋势;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伤病的困扰导致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过于短暂,这应引起教练员的高度重视。虽说年轻的队员可以为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竞技水平奠定基础,但排球比赛中年龄与经验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队员的赛场经验,在关键时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身体形态特征比较

身体素质是技术的基础,身体形态是运动员发展的先决条件。本研究将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3项指标归为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2.1身高特征比较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81.86cm、183.36cm和182.65cm,经多重比较分析后发现, 3届奥运会八强队队员平均身高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女排运动员身材高大化趋势有所缓解,且中国女排运动员在近3届奥运会比赛中平均身高都有绝对优势,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强队水平。虽说排球比赛网上争夺日益激烈,但高度不是决定成绩的唯一因素。众所周知,身高只是获得成绩的基础之一,但不是关键所在。[2]如伦敦奥运会上,日本队平均身高最低,为174.92cm,获比赛第3名,俄罗斯队的最高,为188.33cm,获得第5名;中国女排近3届奥运会平均身高分别为183.83cm、187.17cm、184cm,但比赛成绩却一届不如一届。

2.2.2体重特征比较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近3届奥运会女排八强队队员的平均体重分别为71.76kg、71.09kg、69.74kg,逐届减轻,经检验30届与28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欧美和亚洲球队运动员的平均体重也是逐届减轻,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图1中可以看出,八强队、欧美、亚洲球队平均体重的变化轨迹较为一致,亚洲球队处于最低层,再次证实了亚洲球队在力量上弱于欧美球队的事实;而中国女排队员平均体重3届奥运会比赛中都位于最上层,分别为73.17kg、75.08kg、71.08kg,表明中国队在体重指标上已步入世界强队行列。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与其体重密切相关,体重大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大,肌肉的绝对力量也就大。[2]但针对当下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弱点,教练员要采用一些先进、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这是提高球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一 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欧美、亚洲及中国队平均体重变化情况(kg)

2.2.3克托莱指数比较

克托莱指数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体肌肉质量的优劣和肌力的大小。从统计结果中发现:2004年奥运会女排八强队平均克托莱指数为395.72kg/cm,2008年为387.23kg/cm,2012年为381.43 kg/cm,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012年的与2004的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八强中的欧美和亚洲球队的平均克托莱指数也是呈逐届减少的趋势,这与体重逐届减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表6中可以看出,伦敦奥运会女排队员平均克托莱指数美国队最高,为415.62kg/cm,其次是巴西(389.33kg/cm),再者是中国队(385.58kg/cm),其中最大值为中国队(473.68kg/cm),最小值为日本队(324.18kg/cm)。经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中国队员平均克托莱指数与美国队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巴西队、日本队、韩国队的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可以看出,中国女排队员的绝对体重大,说明我国队员身体的充实度与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已达到了强队运动员的水准,但在比赛中这种优势并不明显。

表6 第30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四强与中国队运动员克托莱指数情况一览表(kg/cm)

2.3网上高度特征比较

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作为反映运动员网上进攻与防守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HS和HB指纵跳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运动员的弹跳力水平。为此,本研究把这4项指标归为网上高度特征加以比较分析。

表2中显示近3届奥运会女排前8名队运动员的平均扣球高度为307.11cm、306.20cm、302.34cm,平均拦网高度为294.31cm、293.28cm、290.84cm,逐届降低,扣球高度中第30届与第28、29届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8届与29届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3、4、5中可以看出,欧美队的平均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均逐届降低,且3届奥运会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女排的平均扣球高度为315.50cm、315.50cm、309.08cm,平均拦网高度为305.92cm、306.83cm、301.83cm,两者均高于八强队的平均水平;与欧美队比较,28、29届奥运会的平均扣球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拦网高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30届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与亚洲的日本队和韩国队相比较,两者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看出,近10年来世界女排强队的平均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有所下降,但不存在显著性意义,而中国队虽说位于亚洲之首甚至已超过了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随时间的推移不复存在。

纵跳高度是指起跳后身体总重心垂直位移的距离。近3届奥运会八强队运动员的纵跳高度HS分别为126.50cm、122.83cm、119.70cm,HB为113.70cm、109.92cm、108.20cm,逐届降低,经多重比较分析后发现,伦敦奥运会的HS、HB与雅典奥运会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表3、4、5中可以看出,欧美队和亚洲队的HS、HB均逐届降低,欧美队的HS 30届与28届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30届与28、29届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亚洲队的HS 28届与29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30届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30届与29届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队的HS、HB也是逐届降低,但均值都高于八强队的,与欧美队相比较,HS仅29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届两队之间不具有显著意义,HB29、30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自身比较后发现,中国队的HS伦敦奥运会的与雅典奥运会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近10年来世界强队的纵跳高度有所降低,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弹跳力水平超过了世界强队的平均水平,伦敦奥运会的弹跳力水平略有下降,且与雅典奥运会的差异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

一般来说,拦网高度要比扣球高度低10cm左右,如果两者高度相差不多,就说明该队员的助跑起跳及摆臂技巧差。[2]从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欧美队和亚洲队的扣球高度与拦网高度差均超过10cm,而中国队3届奥运会中两者的差值分别为9.58cm、8.67cm、7.25cm,这有可能是我国女排“强攻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扣球是排球比赛中得分的最主要手段,但由于在比赛中各种技战术配合的要求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扣球都必须达到最大高度,提高扣球得分率才是比赛中最重要的。拦网高度体现的是一支球队网上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队虽然这项指标超过了世界强队,但比赛中并没有太大的网上优势,需进一步提高个人和集体的拦网技术水平。

3结论

1.数据分析表明近3届世界女排运动员的年龄指标朝大龄化的方向发展;身高指标不再片面的追求高度;身材高大化趋势也有所缓解,体重和克托莱指数逐届减轻;平均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有所下降,纵跳高度有所降低。

2.中国女排同世界女排强队的非技术指标比较发现,中国女排在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年龄指标较不合理。但如何科学选拔新队员,如何在比赛训练中发挥这种优势是中国女排今后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耀东,杨卓. 中国女排与奥运会欧美强队的若干非技术因素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133-134.

[2]葛春林. 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113,135.

[3]杨斌爽,阿英嘎,魏长荣. 近十年世界优秀女排运动员若干非技术指标的动态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34-38.

[4]田麦久.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1-1444.

[5]张兴林,葛春林. 2012伦敦奥运会前的世界女排新格局[J]. 安徽体育科技,2011,32(6):19-21.

[6]黄绵成. 中国女排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谋略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75-77.

[7]肖涛,韩盼星,等.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奥运四强的若干非技术指标对比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67-69.

Dynamic Research on Non-technical Factors of the Top Eight Women’s Volleyball Teams Players in Last 3 Olympic Games

Wu Suqin

Abstract:Taking the top eight teams in the last 3 Olympic Games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makes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on non-technical factors of European, Asian and Chinese teams separately. The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non-technical factors of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s worldwide, understand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players compared with world top teams in terms of non-technical factors, and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preparing for 2016 Olympic Games.

Key words:Women’s Volleyball; Olympic Games; Non-technical Factors; Top Eight Teams; Dynamic Research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43-3

作者简介:吴素琴(1983-),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20

Sport Department of Xiamen City University, Xiamen 361008, Fujian, China.

猜你喜欢
奥运会
从刘翔到傅园慧:媒体心态变迁分析
里约奥运开幕式的“巴西”诠释
里约奥运会是中国男篮未来进步的契机
赛场外也能做出美味新闻套餐
赛场外下功夫,纸媒奥运也精彩
大选之夜,美国传媒业的“奥运会”
俄被禁选手自办“奥运会”
浅析媒介运行和公共关系在北京奥运会时期的功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