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多球训练法的运用

2016-06-23 08:26蒋湘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羽毛球

蒋湘之

浅谈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多球训练法的运用

蒋湘之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教学中的多球训练法进行研究,探讨多球训练法在专项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表明在专项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羽毛球技术动作、培养战术意识和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在专项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法时教师应注意供球速度、频率、落点和线路的变化,严格控制练习的球数、组数和时间间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多球训练法在专项教学中的运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羽毛球;专项教学;多球训练法

大多数专业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课主要授课内容为学习羽毛球技术、战术和提高专项运动素质。现在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存在教师、教学场地数量偏少,而学生数量增加的现象,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果[1]。多球训练指教练员按一定的训练要求,通过连续不断地较多数量的供球,采用不同球速、落点、力量及其不同的技术组合等手段,使队员按照教练员规定的训练程序和要求,进行连续地重复单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多球训练是将手法、步法、场上应变反应能力、战术及体能集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方法 。其训练时间、供球个数、组数、训练强度和频率是可控的,因而,是最为专项化的训练方法[2]。体育院校专项羽毛球课程虽然不是以竞技作为主要目的,但是迫切需要学生在2-3年的专项学习时间里掌握技术、战术和提高专项运动素质。本文将根据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多球训练法在羽毛球技术动作学习、战术意识培养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1多球训练法在羽毛球技术动作学习中的运用

羽毛球的技术动作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学生专项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娴熟的技术作支撑。多球训练法在羽毛球教学中可以短时间内形成动力定型,提高击球的成功率,有利于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技术的快速掌握和提高[3]。在体育院校中很多把羽毛球作为自己专项的学生是在升入大学后才接触羽毛球运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找到合适的技术动作学习方法。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向练习者提供正确动作的感觉信息,利用动作间的迁移、利用内部反馈促进技能的形成[4]。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中,采用多球训练法不断提供正确动作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动作之间的联系促进动作学习正迁移。

第一阶段动作的泛化阶段。在泛化阶段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只能通过听教师讲解和观察教师示范来模仿技术动作。学生模仿的技术动作是一个整体,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技术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上。适宜采取一球一击定点击球的多球训练方法,教师发球的频率慢、供球的速度慢、次数多,练习的强度要小,适当延长练习时间,可采用30-50次/组(前场球次数多,后场球次数少),4-6组。在每次的技术动作练习中教师都需要边供球边观察和改正学生错误,使学生对羽毛球技术动作有直接的认识,同时体会羽毛球飞行特点和增强对球感的认识,在连续不断的重复击球过程中逐渐规范巩固技术动作结构,纠正和改掉错误动作,掌握高远球、吊球、杀球、放网、搓球、推球、勾球、扑球、挑球等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消除多余的动作,使专项学生脑海里留下规范的动作表象。

第二阶段动作的分化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注意主要指向技术动作的细节部分,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动作结合成整体。在此阶段需要强化动作的细节以及技术动作和击球的结合。在此阶段应采用单一技术移动中定点击球的多球训练方法,即学生练习时加入移动步法,在移动中完成击球技术动作,提高移动中击球的准度,例如前场移动上网击球、中场左右移动击球、后场后退击球。在专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20-30次/组、7-8组,3名学生一组轮流练习的方式,教师发球的频率和速度适当加快,次数不宜过多,学生利用组间间歇时间积极休息并对动作的要点和细节进行思考,若不然技术动作还会出现间断、停顿和不协调。在此阶段运用多球训练法来促进技术动作和步法的结合、移动中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学生在打球时击球落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三阶段动作的巩固与自动化阶段。此阶段的多球训练方式应以移动击球的组合技术练习为主,使学生能够把自动化的多个技术动作形成组合,理解技术组合的运用。根据此阶段的生理特点,在采用多球训练时应提高供球的频率、速度、变换供球的路线、扩大移动击球的范围,来增强学生短时间内接受外部刺激的强度。在专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半场的吊上网搓推勾、杀上网推扑和全场吊杀上网搓推勾等多球训练法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组合能力,练习方式为教师持续供球,学生2人轮流练习,练习15-20次/组,5-6组,组间间歇大约30s左右。此阶段的多球训练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特长技术,使其巩固自身的技术特长。

2多球训练法在羽毛球战术意识培养中的运用

羽毛球战术意识可以说是羽毛球运动竞赛的灵魂,是技术如何发挥和得以实现的指挥棒。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学生掌握战术的种类和形式仅是很基础的战术能力表现,要想提高羽毛球专项水平必须加强羽毛球战术意识的培养。羽毛球战术意识具体体现在“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技术的目的性,攻防的主动性,战术的灵活性,动作的隐蔽性和配合的一致性”等方面[5]。在专项课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法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战术、增强对回球线路的预判、巩固击球线路提高战术能力、强化战术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战术意识。

2.1运用多球训练法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战术

前提是专项学生通过专项理论课教学(利用视频软件播放优秀的战术运用、战术讲解)已经明确战术的概念、形式、分类、作用,以及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体现出战术意识,这就必须进行理论和技术的结合,掌握一定数量的战术。在刚开始进行战术练习时不可能达到两人对练,我们以两人进行“重复杀球进攻战术”对练为例,由于两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以及对战术理论的理解不同就会出现:能力弱者难以形成杀球进攻、击球难以回击到位、回球的线路难以达到标准,势必影响练习的效果。此种现象在专项课教学中非常普遍,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多球训练法。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中把单打、双打和混双三个项目的战术进行区分教学,每个项目的战术形式进行细化,对细化的战术形式运用多球训练法进行战术模拟练习。在练习中由教师发多球模拟每种战术形式中球飞行的路线、弧度、高度、落点、速度,学生进行跑位和击球。通过这种多球训练,学生能够把大脑中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战术形式的要求进行身体移动和技术运用,并理解每一个击球技术的要求和作用,进而做到多球单练,从而达到掌握一定战术数量的目的。

2.2运用多球训练法增强学生对回球线路的预判能力

羽毛球运动中有大量的击球线路,几乎每一条线路都不相同。羽毛球运动的对抗就是双方组织的击球线路的对抗,并在线路调整中寻找得分机会。寻找得分机会的前提是能够分辨出对方的回球线路,从而争取到先机,在线路对抗中获得优势。在专项课教学中可由教师供球,一名学生进行场地上六点移动击球的多球训练方式,教师可以变换供球的频率、速度、落点、节奏、弧度、远度等,使学生积极观察可预判的线索,在不同的线索信息下预判对方回球线路、快速移动到位。运用多球训练法进行强化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反应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2.3运用多球训练法巩固学生的有效击球线路

在比赛中选取不同的击球线路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有时击出的线路球力量和速度都不错,但是给对方的威胁不大,这就是线路的选择不合理,不能取得有效结果。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应变和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一种情况:对对方回球线路的判断通过常规的单打、双打、混双战术形式练习可以得到加强,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生根据对方的站位和回球质量来变化本方的击球线路以及击球的力量、速度、弧度、远度和落点。在专项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发多球供学生练习,学生需要不断巩固击球质量即可。另一种情况:由于对手技战术特点的不同会出现易于常规战术形式的回球,所以本方的预判和击球线路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在专项课教学中利用多球训练法模拟不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供学生加以练习会提高其反应、思维及应变能力。例如:双打的进攻战术练习中,陪练方可采用发后场多球模拟不同的防守特点(接杀挡网、接杀挑球、接吊放网等)供主练方进行进攻演练,进攻方若是发现防守方习惯接杀挡斜线球,那么进攻方击球线路应调整为:后场队员杀小斜线,前场队员封对方斜线。经过类似这样的多球练习后,学生在比赛中可迅速的找到有效的击球线路并提高战术意识。

2.4运用多球训练法强化学生的战术图式

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练习者经过长期练习会形成系统性知识—运动程序图式。运动图式有两个特征:一是十分巩固,某种特定刺激总是立即引起相应运动图式的启动和调用;二是十分灵活,即在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运动图式指挥一个或一系列的具体动作时,容许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环境产生大同小异的变式[6]。羽毛球运动图式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对方的技术动作运用、预判回球线路和落点,做到本身运用相应技术动作、回击合理区域,创造得分机会。通过多球训练法对战术图示进行模拟练习可以培养和巩固学生技术运用的目的、行动的预见、判断的准确、快速的反应和应变。由于运动战术图式是在预判后的一系列具体技术动作的表现,所以在运用多球训练法进行练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即多球供球模拟可预判线索和战术套路中的线路及落点。举例说明:(1)培养学生在攻击对方反手位平高球后的下一拍变化时,运用多球训练法模拟对方的回球线路—中后场半高球、后场高球、吊对角,培养学生对回球线路的预判,在完成预判后运用最合理的技术动作来处理对方的来球;(2)在培养学生掌握后场主动后采用平高球组织进攻的战术练习时,需要把战术套路中需要的线路和落点进行多球供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战术套路练习中,把战术套路进行完整演练,并不断提高战术质量。通过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羽毛球战术图式强化训练,可以明显的提高其战术意识。

3多球训练法在羽毛球专项运动素质提高中的运用

羽毛球比赛每局21分每球得分制的赛制,推动着羽毛球运动朝着“快速进攻、多变、全面”的方向发展。羽毛球运动需要参赛者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和灵敏性、在比赛中要快速的击球和移动,对速度耐力有很高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身体素质状况制约了高校羽毛球运动队提高竞技水平,存在:身体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脱离;身体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7]。在羽毛球专项课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体能较差,甚至难以完成中等强度的训练,直接的后果就是移动缓慢、技术动作变形、多拍的组合练习难以完成,这与羽毛球专项课程对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重视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上课时间有限(一周三次课),既要学习技术动作,又要提高运动水平,需要一种有效的、综合的专项训练方法。

从身体素质的角度分析羽毛球运动的专项特点:速度是关键、力量是基础、耐力是保证。羽毛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是速度耐力,羽毛球运动需要参赛者在快速移动中连续不断地击球,尤其是现在采用每局21分每球得分的赛制要求更加的追求速度,在对打的过程中是处于无氧的状态。羽毛球运动最重要的是完成动作的速度,这取决于对场上复杂环境的反应速度、肌肉的收缩速度和空间动作的转换速度,只有通过训练掌握了良好的专项速度,才能做到反应速度快、起动快、移动迅速、抢网快、回动快、技术动作完成快、突击进攻快、防守反攻快、变速快。平常采用的一对一训练方法难模拟真正的比赛情景,训练者有比较多的时间去击球,这种训练方法对于磨砺技术和熟悉战术时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提高参赛者运动时的缺氧工作能力(短时间内剧烈运动的能力)并不合适。有研究指出:羽毛球运动采用多球训练强度大、密度高,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发展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能力,大幅度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8]。

羽毛球比赛总体平均心率为177.8次/min,最高心率为187.3次/min。有研究表明,对表1所示的9种多球训练手段进行心率监控发现,这些多球训练方法的训练形式、组数和人数轮换从其平均心率来看都比较接近比赛时的对应心率,最高心率也达到或接近比赛时的对应心率,基本上可以作为提高专项运动素质的训练手段。

表 9种多球训练手段

多球训练法可通过控制供球速度、供球频率、供球数量、供球落点、供球路线、间歇时间来提高人体的混合供能能力。

教师在专项课教学中若要利用多球训练法来提高学生的专项速度,应提高供球的速度和频率,减少单次练习的次数,保证组间的时间;若要提高学生的专项速度耐力,应降低供球的速度和频率,增加单次练习的次数,减少练习的组数和组间的时间。在羽毛球多球训练中,球数与组合不同,训练的目的也不向,一般采用10球×20组(组间间歇30s)多球训练方法来提高磷酸原供能力;速度耐力素质主要取决于运动时ATP的无氧再合成,即乳酸能供能能力,可通过20球×10组(组间间歇40s)、50球× 4组(组间间歇l min)的多球训练来提高;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可采用100个×4组的多球训练,组间间隙时间最好是以学生10秒脉搏的恢复程度来决定,恢复的快,间隙时间可缩短,恢复的慢,间隙时间应适当延长。

通过这样的多球训练能够有效的控制运动的负荷,针对性的发展专项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提高专项学生的移动速度、击球速度、击球力量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提高专项运动素质有重要作用。

4结论

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项教学中应广泛的采用多球训练法。多球训练法有助于专项学生形成技术动作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多球训练法能够使学生通过掌握一定数量战术,增强对回球线路的预判、巩固击球线路、强化战术图式而提高羽毛球战术意识;多球训练法中采用不同的球数和组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乳酸能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显著的提高速度耐力素质,是体育院校专项教学中可以采用的一种专项化的体能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振涛, 许永生,等.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1): 65.

[2]王文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羽毛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李辉.多球训练在高校羽毛球专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12):70.

[4]刘成华. 运动技能学习中提高学生反馈能力的方法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3): 116.

[5]杨恒, 王家彬.新编羽毛球教程[M].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145.

[6]黄希庭. 运动心理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9.

[7]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136 .

[8]刘敏,徐艳玲.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训练效果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6):124 .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huttlecock Training in Specific Badminton Teaching in Sport Colleges

Jiang Xiangzhi

Abstract: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huttlecock teaching in sport colleg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huttlecock in teaching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master badminton skills, cultivate tactical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sport specific performance. Teachers should demonstrate step by step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 of shuttlecock speed served, frequency, drop points and route, as well as strictly control shuttlecock numbers and se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huttlecock training in specific badminton teaching.

Key words:Badminton; Sport Special Teaching; Multi-shuttlecock Training

作者简介:蒋湘之(1980- ),男,山东寿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6-0068-3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6.030

Sport Department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猜你喜欢
羽毛球
羽毛球模拟比赛的能量代谢特征探究
羽毛球
打羽毛球
羽毛球不能等于无
学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
羽毛球运动
智取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