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名成瘾”,城市多有“别名”

2016-06-23 07:11
环球时报 2016-06-23
关键词:名称日本

陶短房

近仍被视作两个不同的地名,奥妙就在于日本汉字的写法迥异。

日本的首都东京也经历过类似的折腾。东京形成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长禄元年(公元1457年)的太田道灌筑城,明治元年(公元1868年)改名为“东京”,但很快折腾就开始了——明治三年和明治五年,东京城和东京城加周边三个半县被分别改名为“东京市”和“东京府”,而“东京市”、“东京府”又在昭和十八年(1943年)一起被废除,改名为“东京都”。“东京府”和“东京市”同时存在的几十年里还被半正式地称作“大东京”,直到“东京府”“东京市”一并消失为止。

位于日本中部的岐阜是在正治三年(公元1201年)首次建城,当时名叫“稻叶山城”,此后还曾有森岳、高来等名称。永禄十年(公元1567年)织田信长击败劲敌斋藤氏,夺占了原为斋藤居城的稻叶山,随后请来尾张正秀寺僧侣泽彦宗恩商议更改地名,并明确指出要用周文王凤鸣岐山成就大业的典故,泽彦提出“岐山”、“岐阳”、“岐阜”三个选项,最终织田信长选择了岐阜。明治四年(1871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设县”,在全国废除“令制国”建制,改划三府七十二县,原本岐阜城所在的“美浓国”和邻近的飞騨国合并,改名为“岐阜县”,这样一来,岐阜就有了地、市两级行政区划名称的含义。

日本人的这种“改地名癖”在军国主义时代还曾走出国门,其侵略或殖民过的地方,如库页岛(改名“桦太岛”,岛上许多地名也都改过)、台湾岛(松山、清水、白河、高雄等都是日本人改过的地名)、马里亚纳群岛(许多岛屿和地名都被更改,如着名的塞班岛被改名“彩帆岛”)等。

更夸张的是,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原属美国的阿图岛仅11个月,却也匆匆忙忙将岛上大小地名几乎全部更改:阿图岛改名“热田岛”,岛上的马萨科湾改名“旭湾”,萨拉那湾改名“柳岗湾”,尼古拉斯湖改名“和田沼”,加尔明隘口改名“荒井峠”,阿莱西亚角改名为“西浦岬”,摩尔岭改名为“舌形台”等。这些海外“改名”的特点,是将当地名称改为“和风地名”,一般会借用当地驻军部队的名称或相关典故(如“热田岛”的来历就是日本名古屋热田神宫,热田神宫的祭祀盛典为每年6月5日举行,而中途岛海战中日本对阿图岛的攻势正好在这一天发起)。当然,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消亡,这些“输出改名”大多数成为既往历史,以至于许多当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故乡曾有过“日本别名”了。▲

猜你喜欢
名称日本
探寻日本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