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2016-06-23 03:01张家荣刘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饮水安全治理生态环境

张家荣,刘建林,2

(1.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2.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张家荣1,刘建林1,2

(1.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2.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摘要在分析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把握水源地现状,分析水源地环境问题,合理划分保护区,确定治理规划内容及规模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步骤,并建立了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饮水安全;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生态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流域水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为我国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指明了新的方向,开启了新的历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长期以来,水资源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已经开展了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国以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条例。

西方发达国家水源地经历了“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近200年漫长而艰难的历程[1-3]。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对供水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流域水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入[4-5],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同时,建设“绿色水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建设绿色水源不仅可以提高水质,还能达到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随着人们对饮水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水源已得到广泛认同和理解。笔者通过分析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方案,以期为改善水源地生态安全和人民用水安全提供借鉴。

1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已成为我国许多流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6-7],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容忽视,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是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水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正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饮水安全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践行。

1.2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现状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能很好地遏制水源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修复,达到提高水质、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1.3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8],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

1.4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实施水源地保护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践行治污新思路的具体体现。

1.5有利于预防自然灾害,保证人民安全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可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区的居民搬离后也可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1.6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当地水源地保护的规章制度,提升水源地管理能力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为掌握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区的环境状况,加强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相关规章制度,解决目前水源地周边的主要环境问题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今后其他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步骤

2.1准确把握水源地现状水源地现状的准确把握是进行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具体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工作,决定着综合治理的规模、深度及广度。后续工作建立在准确把握现状的基础上。现状调查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污染、工程活动、社会经济等方面,对于表现突出的问题,要深入调查其影响程度及范围。

2.2分析水源地环境问题在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对非常态现状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具体问题,并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原因要尽可能细化。如水源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2.3合理的保护区划分

2.3.1划分原则。①水量、水质保护并重。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要做到水量、水质保护并重,在取水量有保证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应以保护水源水质为重点。②符合水源地特点。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应针对水源地的保护特点。③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水源保护区划分不仅要考虑现状水源水质和水量的影响因素,还应与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相结合,保护区的划分不仅要满足现状要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④保护区划定后,要切合实际,方便监督管理,根据排污现状、水源周边情况、管理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现状因素,划定适合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力求明确简单,便于主管单位部门及公众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⑤保障饮水卫生和人体健康优先。⑥防止近地区对水源的直接污染,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发生污染水源的突发情况时,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⑦根据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划分的技术指标和简易、可靠、实用的划分方法。⑧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2.3.2划分方法。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兼顾经济发展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污染防治成本,设置了不同要求的3类保护区,即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水质主要是保证饮用水卫生的要求,二级保护区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而准保护区则是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其提出一定的防护要求来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各级保护区的水质保护目标: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II类,二级和准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III类。

2.4确定水源地综合治理规划主要内容及规模为了实现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对于一般水源地综合治理规划项目而言,主要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4.1打造绿色水源。绿色水源是在治理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和环境品位的基础上,在达到保护水源的同时,保证流域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景观协调,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2.4.2治理水土流失。由于人为因素致使水源地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水土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农业发展,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土地面积不断缩减,水土流失加剧。

2.4.3进行生态修复。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综合治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图1 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Fig.1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ater source area

2.4.4生态移民搬迁。生活生产污水任意排放,化肥农药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污染。保护区内人口可以全部搬迁,移民安置后可更好地进行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保护区污染,确保生态自我修复战略措施顺利进行。

2.4.5污染源治理。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河流水质[9],实现饮水安全。综合治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减少自然污染;二是减少人为污染,如减少人为活动,实现污水零排放等。

2.5编制水源地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综合治理强调多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实现水源地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

3综合治理方案

为了实现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防治水土流失,须对水源地实施综合治理,以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综合治理方案应建立在充分了解水源地现状与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水源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水源地水质、水量,以实施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为重点,对水源地保护区实施分区保护,对环境问题采取综合治理。常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见图1。

4结论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水源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0],虽有统一的治理步骤,但尚无统一的治理方案及措施,既要考虑各项措施自身的有效性,又要考虑各项治理措施之间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各水源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9]。

参考文献

[1] 范金林.发展中地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 张璐.发达国家生态发展道路的比较与透视[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3):1-6.

[3] 叶亚妮,施宏伟.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演进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6.

[4] 张慧.滇池流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5]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1.

[6] 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7] 张翔鹏.中国流域综合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8]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上海市水利管理处.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A].2006

[9] 翁乃蔚.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10):19-20.

[10] 熊华.论山区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68-69.

Study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cheme of Water Source Eco-environment

ZHANG Jia-rong1, LIU Jian-lin1,2

(1.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2.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48)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water source eco-environment, from aspects of grasping the status of water source,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ationally dividing protection area,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and scale of governance, step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ere proposed, and the scheme was established.

Key words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Engineering measures; Eco-environment; Governance

基金项目商洛市科技局科研计划项目(SK2015-33);洛南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项目(LN- SSWSLFZGHBZ-HT)。

作者简介张家荣(1982- ),男,陕西商洛人,讲师,硕士,从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21

中图分类号S 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1-084-02

猜你喜欢
饮水安全治理生态环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农村供水建设管理运行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