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企业盲目上马

2016-06-23 10:36
经济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机器人企业

不管是《环太平洋》中为人类抵抗外星怪兽、高大威猛的机器人战士,还是《机器人总动员》里可爱、富有爱心的机器人“瓦力”,又或者《超能陆战队》中又胖又萌的健康管家“大白”,都寄托了人类对机器人在现实中一展拳脚的期待和渴望。不得不说,影视作品往往比生活超前,可为了实现美好愿望,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过去和现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机器人产业,中国也不例外。

2015年上半年,《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随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商业应用。今年4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5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明显提升国内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国际竞争力,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与远期宏大目标相比,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现实水平并不值得骄傲。“我们距离政策目标很远,单就‘国际同类水平这一点来看,差距就非常大”,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秘书长魏东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坦言。

需要承认,国内工业机器人在最近5年高速发展,可是整个行业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体系,有媒体甚至称其为“野蛮生长”。对此,魏东表示,上述评价或许言过其实,毕竟国家、各地政府、企业甚至社会都对机器人表现出有别于其他产业的关心与兴趣,他认为用“存在不少问题”形容产业现状更贴近实际。

国内自研自产机器人质量较低,平均寿命远低于国外水平。魏东指出,国产机器人故障率是国外同类产品的8至10倍,性能和精度易发生偏移,而一旦出现问题,机器人的售后维修跟进也不及时。“有些企业,宁愿购买二手进口产品,也不愿意使用国产的”。

国产机器人“被鄙视”事出有因。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TR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田苗曾透露,因为主要传动结构件精度存在缺陷,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远落后外资品牌,其平均寿命在8000小时左右,而外资品牌可达50000到100000小时。

“就算是进口机器人比国产的在价格上高出很多,一旦成本平摊到使用时间上,或许前者才是更明智的选择”,魏东无奈地说。的确,尽管中国在2013年年末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市场,但国内机器人企业才占据国内市场销量的20%,而其中只有一半产品含有自主专利技术。换言之,中国机器人市场近90%被外资品牌占领。

奇怪的是,技术缺陷和市场低占有率并没有影响到我国机器人企业在数量上的大发展。

据调查,截至2016年4月20日,国内企业名称中包含“机器人”字样的近3400家,其中不包括涉足机器人领域但名称未显示的企业。而2015年1月,全球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曾透露,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在当时就已经超过4000家。可是,在2013年年末,上述数据才刚刚近百。

猜你喜欢
机器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