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教学探索

2016-06-24 14:17华有婷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物教材基因

华有婷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83-0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学只是记一记,做做题,应付考试很容易。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学习生物,单靠死记是绝不可能学好的。必须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学好生物。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1.设置课堂问题

如何设置课堂问题,这也是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问题提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学生上课没精神,思维不跟着老师走,为了避免学生听课的疲惫,课堂提问要新颖,继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启发式提问,能够使学生注入活力,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教师要能够摸清学生脑子里有什么知识不容易明白,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在易错处落题,在疑难处发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特别是学困生,更要在疑点和热点上巧妙设置问题,以刺激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再有就是梯度式提问,提问应该根据课堂的阶段性不同而有所梯度性变化,一节课的问题要有层次,一般情况下,开课的时候提问的应该是"是什么",目的是引出学生熟悉本课的内容,对本课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提出"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最后提出"怎么办",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动脑动手,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提问不仅能发掘教材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把握好这一教学方法,做到善于提问,科学提问,巧于提问,问出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研究教材与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教材,但是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生物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生物教材,还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都要研究,要知道在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那些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同时,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生物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家庭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兴趣。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类似科学家般的成功感受,诱发学生产生研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

3.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 ,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得需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与掌握。

4. 进行探究性实验

教师首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得出结论。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再讲明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有层次地进行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实现师生互动,优化教学进程。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问题不断深入,最终得到解决,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是很常见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利用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这种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自己探究,学生可以完全融入到实验中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这个实验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选择不同的水温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进行实验最合适的水温是多少?实验中怎样控制水量、水质和洗衣粉的用量?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方案中应该包含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观察到的现象得出了结论。

5.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生物教材基因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教材精读
Frog whisperer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第12话 完美生物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