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因素与作用分析

2016-06-24 03:01韩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韩辉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 西藏拉萨 850000)

藏语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因素与作用分析

韩辉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的实质是将现代性精神与当代文化内核用民族化的方式进行涵化的过程。文章分析了藏语媒体不同介质的传播路径、状态及跨文化传播的内外环境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确立和谐的文化认同感、丰富多元传播功能等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藏文化

当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概念从最初的应用人类学领域拓展到传播学本体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功能学意义上的概念的拓展置换以及表述的相对化语境。跨文化传播的官方定义通常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它主要研究人际传播,即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面对面交流”。深圳大学吴予敏教授则进一步将跨文化传播分为日常生活、文化心理以及基于两者的实际传播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尤其指出“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变化……决定文化的融合和变异”。而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间包括文化代码、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最大可能地体现为民族性差异。当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元素碰撞交流时,两种跨文化传播的表象通常被提及,即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体的同化作用,以及弱势文化抵抗同化所发生的固态化封闭(异化作用)。

在我国以西藏为主体的藏文化区域,跨文化传播主要发生于藏民族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的交流,藏语传媒即是沟通这种交流的最显性的搭建“实际传播过程”、消除文化隔阂的桥梁。通过探讨影响藏语传媒及其跨文化传播路径的内外环境,分析其跨文化传播路径的干扰性因素,将为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的当代困境提供出路。

一、藏语传媒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及其干扰性因素

藏语传媒是指藏语通过大众传播的形式实现藏区文化的内外部交流与沟通。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传播手段使得信息传播的效率与广度不断增强。如今,以藏语言为载体的大众传媒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迈入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为一体的全媒体时代,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在内的一区四省藏区主要的藏语媒体分布见表1。

图1 不同年龄藏语受众的媒体接触频率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全新传播语境下,藏语传媒传播路径不断变迁,也深刻地影响着藏语媒体跨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而理念的更新、发展战略的确立、传播方式的变革,对藏语传媒实现跨文化传播效应的最大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2014年12月份西藏电视台藏语卫视的受众调查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接触各类媒体的频率大不相同。见图1。

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藏语电视依然是今天藏语受众最受欢迎的媒体,无论是何种年龄层次的人,均经常接触电视媒体;而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接触网络媒体较多;较年轻人而言,中老年人选择广播的比例更高;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较为依赖电视和广播媒体;教育程度高的受访者接触的媒体更加多样化。除去年龄段因素影响外,如果将藏语人群划分为农区、牧区、县城、城市四个群体,其接触各类藏语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的具体情形也体现出分化的趋势,对这种趋势进行分析,则能说明影响跨文化传播的干扰性因素。

(一)介于报纸的传播

报纸是最早出现的藏语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化时代,藏语报纸的影响力虽受到一定冲击,但仍是城市藏语媒介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受众大多为中学教育文化程度及以上人群,习惯于通过平面文字、图片来获取信息,对现代性理念的认同感强烈,其受众群体相对稳定,每一期的报纸杂志都有相对固定的订阅者和购买者。而在县城以下的藏语人群,通过报纸接受信息比例明显降低,其原因在于在城市印刷的报纸无法及时送达,同时基层藏族群众文化水平程度偏低,识字率不高也是影响藏语报纸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干扰性因素。

(二)介于广播的传播

与传统印刷媒介相比,藏语广播在传播手段上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和快捷方便的特点。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方式传播,以更具体的声音作为表达媒介,可以让文化水平偏低(不识字)的基层藏族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藏区文化与外界信息的沟通、了解最新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牧区,广播起到的促进文化认同作用高于农区、县城及城市,这与牧区单一的传播接收渠道有直接关联。

(三)介于电视的媒体传播

电视是以动态影像画面作为传播的新媒体,是当前最为直观的藏语大众传播媒介。然而受技术条件制约,其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与藏语人群所在地的现代化水平本身成正比。在偏远农牧区,电视的普及率较低,而在没有养成通过电视接受信息习惯的人群中,偶然对电视及其他传播方式的接触并不能改变其通过最基本的人际交流获得信息的习惯。

表1 一区四省藏语媒体分布

(四)介于网络的新媒体传播

进入全媒体时代后,藏语传媒的传播有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不受地区的限制,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根据西藏之声网站最新统计显示,该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每天访问量目前已达到60多万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扩大了藏语传媒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但也要看到介于网络的新媒体只在低年龄人群以及城市化地区扩展影响力。

以上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现状的背后,均存在所谓“二度编码”障碍。由于藏区以使用藏语为主,普通话的使用程度相对较低,语言沟通往往需要大量翻译来完成。因此,藏语传媒在内容采集过程中产生“二度编码”的困境。(见图2)

图2 跨文化传播的“二度编码”

翻译通过二度编码的创造性劳动使跨语境、跨文化的交流传播成为了可能。但是在翻译不断地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所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的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对采访交流中的信息就难免产生理解偏差,由此也造成传播的差异与障碍。

二、影响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路径的内外环境

藏语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藏族聚居地区的通用语言,是藏文化传播传承的媒介,也是藏民族文化心理的共同映射。藏语传媒的传统功能在现代性语境下越来越多地向跨文化传播功能转化。这种转化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一种相互依存的方式联系起来,即语言传播范围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文化影响力的大小。文化传播的介质以语言为基础,而语言的传播则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藏语传媒的生存空间也同样受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藏语传媒的内部环境

藏语传媒的内部环境主要体现为语言在文化功能上的自适应能力。藏语是记载藏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有图景的窗口,而这个窗口自古以来便具备开放性的色彩,藏文保存了大量关于本民族的各种文化知识,也记录了藏民族与其他民族交往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结晶。藏语中大量的借词体现了藏文化的外向型文化心态,其来源就包括汉语(如ja-茶)、蒙古语(如u mu su lu-袜子)、梵语(pad ma-珍珠)甚至阿拉伯语(a rag-白酒)等,尤其因藏汉民族长期交融导致藏语中汉语借词比例居高不下,可统计为称谓、植物、食物、器具、装饰、宗教、印刷、艺术、地名、建筑、医学和其他等12大类。当然,在现代性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藏语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母语危机”的冲击。

(二)藏语传媒的外部环境

藏语传媒的外部环境主要体现为在跨文化传播中,来自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

1.藏语传媒的政治环境。一区四省藏区因其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而成为国外反华势力、分裂势力借口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达赖集团以及为数不少的境外反华广播电台,如美国之音、CNN等对藏区用藏语进行歪曲事实的煽动,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境外创办的一些藏语传媒非但没有起到传播现代文明,对广大藏区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作用,反而在反华传媒的欺骗下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2.藏语传媒的经济环境。一区四省藏区属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现代化传媒手段的普及率长期处于低位。很大一部分民众不具备接触使用各种传媒手段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即使获得了信息,也无法落实运用于生产实践。由于在一些偏远农牧地区,民众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收各种身边的小范围消息,而无法有意识地通过大众传媒接收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当经济文化环境逐步适应整体经济格局发展后,现代传媒的跨文化交流的价值才能得以呈现。

3.藏语传媒的宗教环境。一区四省藏区有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藏传佛教淡泊于现世的精神追求与基于跨文化语境的藏语传媒所力图宣扬的时代观念形成了某种反差。如果不处理好这种反差,罔视藏区民众的文化心理,跨文化传播同样只能陷入各种误区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要与宗教的存在发生接触或冲撞。

三、藏语媒体跨文化传播的出路

以上分析藏语传媒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及干扰性因素后,要意识到有效平和的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是适应藏民族心理,遵循文化传播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注意丰富传播功能与传播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藏区民众逐步成为现代公民,实现观念现代化。

(一)确立和谐的文化认同感

如果藏语媒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则文化认同感无从谈起。在藏区,要通过藏语媒体来促进当地社区的观念及社会结构进入现代化,必须以确立和谐的文化认同感为前提,要在全球化语境中主动为藏文化的传承提供安全生存空间,把藏区的观念社会现代化建立在藏文化本位制前提之下。在跨文化传播中,首先要在心理上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优势,做到对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领会贯通,通过三贴近,深入了解藏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传统习俗,掌握民族文化与历史渊源,方可为实现优质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

1.藏语传媒要处理好藏区传统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现代性本身与传统并非优劣评判标准,不管是现代性还是传统观念,本质都是追求人类的在世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的程度并无厚此薄彼之分,不能以主流社会思潮所秉持的现世主义来否定藏民传统的来世观念。在跨文化的沟通中,应强调尊重藏区民众对“现代性”观念文明的阶段性理解。此外,在跨文化的沟通中还应强调尊重藏区民众对“现代化”物质文明的选择性接受,充分考虑到藏民族拒绝部分现代物质文明的文化合理性。

2.在尊重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下构建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自己所在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藏语媒体作为藏民族群众日常接触的宣传机构,对建构藏语受众的国家认同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舆论宣传中,要弱化刻板的理念灌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制作播出一些能承载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高品质的综艺节目和影视节目,在潜移默化影响中构建少数民族强有力的国家认同意识。同时,在跨文化传播中意识到藏区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大框架下在藏族地区作为主流文明将一直存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家认同与民族区域自治并行不悖,应成为藏语媒体弘扬的主旨所在。

(二)丰富多元传播功能

藏语传媒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切忌避免“刻板成见”,尤其是文化意义层面的成见一经形成,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传播者的文化立场,使其形成决策判断思维定势,从已有的固化的心理准备状态来感知文化,即使碰到与其相反的事实,也倾向于否定或“修改”事实。故而时刻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多元传播的思想理念十分重要。

1.利用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传递功能。媒体本身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传媒又称为文化传播的手段。新中国成立66年以来,藏区传媒在摸索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传播事业,在双语传播(藏-汉)、藏语媒体构建以及民族文化品牌构建等领域均有重大建树,然而在有效开发文化传递功能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在传播中体现契合藏民传统需求的民族特色报道时,应将藏文化与现代性元素结合起来,赋予民族文化新的时代特色和理念,利用藏语传媒的文化传递功能柔性地赋予藏文化具有时代性的文化内核,从而在观念上将藏文化塑造为一种更加兼包并蓄的开放式文化体系。

2.利用藏语传媒跨文化传播的教育功能。藏区尤其是在农牧区的藏族民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藏语传媒应担负起大众教育职能,通过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启蒙,来提高当地受众对于跨文化传播的接受度。多向农牧区藏语受众介绍科学生产常识,在他们运用这些常识获得收益后,对藏语大众传媒的信任度将会大有提高。而针对城市藏语受众提供的信息传播应注意提供就学就业等有切实需要的信息。藏语新闻单位也可牵线举办一些大众性的藏语公益讲座,让城市藏语受众感受到本体文化在社会中并没有形成孤岛现象。此外,针对藏区信教民众占整体绝大多数的情况,藏语传媒也需传播一些为教众服务的信息,引导科学信教,宣传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制度和谐并存。

(三)善于运用传播方式与技巧

事实证明在最为封闭落后的偏远的农牧区,也是藏语传媒最难打开局面的地区。如果不改变藏语传媒千篇一律以灌输式宣传为主的传播方式,受众在接触相关信息后不仅无法产生好感,甚至因逆反而生抵触情绪。故而藏语新闻从业者在实际传播中要十分注意上述情况。藏语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当因时因地、恰到好处地进行展开播报,这需要注重方法手段,理性运用传播技巧。

1.在报道中多安排让藏语受众讲身边的新闻。例如通过对今日西藏农牧区村民自治的报道,并在报道中以藏族老阿妈现身说法,通过真人真事参与西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力回击国外反华势力针对西藏人权的不实宣传,显然更有底气和说服力,也更能拉近藏语受众与媒体的距离。

2.将现代文化以传统载体结合起来进行传播。传统文化现场的仪式感将传播活动以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集中体现。在藏传佛教传统节日或藏文化活动日,同时开展藏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系列文化工程项目,将两者结合起来实施,使藏族人民在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切身体悟到整个社会对藏区基层文化的重视与关怀,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性的辐射影响,从而实现基于藏文化本位下的跨文化交流。

总之,藏语传媒在进行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意识到藏民族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业已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或特征(即民族特色)。抓好藏语传媒的跨文化传播,应从表现和反映藏族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特征抓起,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藏语传媒应贴近藏民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探索群众心理,充分挖掘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传播中积极寻求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特色的有机结合,深刻把握民族地区群众心理需求,深刻体会藏语受众在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心理嬗变,准确运用现代传媒的各种传播手段实现有效平和的文化交融,并尽可能反映藏区各族群众的时代风貌、精神状态和文化生活。

藏语传媒在现代性观念冲击下,仅发挥媒介平台的中介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更多地担负起介入性文化宣传义务,将现代性精神与当代文化内核用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传播将政策性导向柔性输出。藏语传媒的跨文化传播尽管受到诸多干扰因素制约,但在党和国家特殊关怀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现代性理念的完善,藏语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所遭遇的瓶颈终将解决。

参考文献

[1]初广志.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J].现代传播,2010(4).

[2]车英,欧阳云玲.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J].武汉大学学报,2004(4).

[3]丛众,高宁.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佛教成功传入中国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5).

[4]韩海宝.发挥现代化传播手段优势,搞好边境牧区宣传思想工作[J].内蒙古宣传,1995(7).

[5]王玉炜.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2).

[6]李岗.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11.

[7]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8]王玉炜.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段京肃.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8.

[10]吴予敏.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领域与现实关切[M].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

[11]崔军民.藏语言的文化功能探析[M].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

[责任编辑:蔡秀清]

On the Influence and Role of the Tibetan Media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N Hui

(Press and Publication&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Bureau of TAR,Lhasa,Tibet 850000)

Abstract:The essence of the Tibetan medi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acculturation of modernity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with the means of 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pagation path,status,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of the Tibetan medi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and suggests an effective way of realizing the Tibetan medi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recogni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Key words:the Tibetan media;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Tibetan culture

DOI: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1.017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6)01-123-006

收稿日期:2015-10-20

基金项目:2014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藏语媒体传播效用分析及受众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BXW004

作者简介:韩辉,男,汉族,天津人,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视域下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研究
“内外有别”原则的传统、困境与未来
韩系咖啡品牌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对外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探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