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路上,我们携手共进

2016-06-24 13:03聂永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6期

聂永春

[摘 要]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技能,校本研修是不可或缺的。育英二外的这次研修活动启示我们,要把将校长的理念和认识转化为教师的意识和行为,研修就要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教学研修活动要注意从儿童的视角考虑教学,辩课时要注意抓住别人的话做一些逻辑推理,要辩得儒雅。这也是教师的素养。

[关键词]修活动 主问题 收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14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长话短说。非常感谢育英二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和研讨的机会。首先要给他们点赞的是,学生真的很棒,发言精彩、机智,而学生的精彩缘于教师的精彩。可以看出,教师平时的教育是怎样的。第二个要点赞的就是二外的教师团队。我们今天来的有很多是校长和主任,思考一下,自己的学校能不能拿出这样一个善于思考、乐于研究、主动去行动的教师团队。我们都知道,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是关键。那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技能,校本研修是不可或缺的。

一、几点收获

今天的校本研修,给了我这么几点思考:如果是语文教师,一定会看这堂语文课好不好;如果是领导或是数学教师,听什么呢?他们实际上就是看这个校本研修模式给自己什么启示,思考回去后如何做校本研修。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这个语文课,数学教师要研究,而校长和教务主任什么课都要有研究,因此我们的收获是多元化的。

第一个收获就是这个校本研修给我带来了什么启示。我觉得第一个启示就是如何将校长的理念和认识转化为教师的意识和行为。这可能大家不太懂,我是做了一点功课的。育英二外怎么会想到抛出这样一个主题呢?我上网搜了一下,原来,他们的特级教师朱校长,在2012年时发表了关于“主问题”方面的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哪里研究呢?在深圳。这个话题研究非常好,那个时候课堂教学确实需要这样的研究。他后来调到了南京,把它带到这个学校继续研究。

第二个收获就是这个研修非常好,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我想今天这个话题研究不是第一场,前面已经有研究了,因此今天的讲座实际上是说给我们听的。如果是自己校本研修,她不会说这个话题的,因为她的讲座他们学校的教师都知道。可以说,今天,他们既有展示,又有研修,后面还有教师自己的反思,真的值得借鉴。可以看出,他们的研修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而是要攻破这个难关,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我觉得非常好。今天的活动有讲座、有课、有辩论、有点评。实际上,我们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经常到一些地方去学习、培训,教室的座位都是变化的,有的时候是秧田式,有的时候是马鞍式,有的时候又是小组合作式。像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今天,我们的这种辩论形式,很多学校都可以很好地去学习和尝试。今天的辩论,我觉得真的是很精彩,下面教师也在思考,是站在正方还是站在反方,应该怎么样去说。这些方面是非常好的。

第三个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就是研修的针对性和多样性非常强。针对什么?就是针对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这次研讨的是要有一个主问题,避免问题的多而杂情况的产生。目前,我们的语文课被戏称为“问答课”,问题不在于“问”而在于“满”。一些教师为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从上课一直问到下课。教师备课不备学生,只备“问题”。授课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连珠炮似的向着学生劈头盖脸地砸下去,学生只有招架之功,绝无读书之时。今天,黄老师给大家阐述的这个话题,三年前,特级教师朱瑛就给我们深圳宝安的教师讲过。今天,他带领的团队继续研究这个话题,是希望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凸显语文特点,要紧扣年段目标,要强主干、削枝节,要用一个相对集中的问题情景来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加深学生的思考层次,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境界。应该说,这是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剂良药。今天的课,我觉得余老师基本功非常好。我当时在下面听课就想:这节课的主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教师都非常期待主问题的出现。如果我们上课的教师是为问题而教,那很糟糕。为什么?因为,他就带着学生跑。但是,余老师不是这样,因为是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所以,今天的课非常务实、扎实、有效。有哪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的呢?面对六年级的孩子,她还是在生字词方面做了点拨,音形义都没有放弃,而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的。学生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教师又给孩子提供了“你们认为哪段最难读,你们再来读一读”的机会。另外,就是学习方法的点拨,关注柳树的外形,抓具体神奇在哪里,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走进课文,走进语言文字,默默地品读,细细地品味,动笔画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每一个环节都是在解决孩子的一些难点、重点方面的问题。语文,还是要扎实基础。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那么,问题有没有呢?也是有的。今天的辩论也好,上课也好,也是有些问题的。

首先,我们的教学要有儿童视角。今天,我们反方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不是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围着问题去找答案。这个儿童视角确实像我们反方教师所说的,孩子课前预习了些什么,要让我们看得到,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的疑难之处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基于学生的疑难之处提问。实际上,学生的疑难点也是我们主问题设计的点。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一听就明白。《雾凇》这课,很多教师上的时候都会问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你们知道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吗?南京有没有雾凇?上网一搜,有,紫金山就有。南京既然有雾凇,为什么就不是奇观呢?我们要研究它,研究性学习就出来了。那吉林雾凇形成的条件跟南京这边的形成条件有什么不同呢?因为它有一个丰满水库,水库冒出来的水始终是有水汽升腾,一遇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立刻就不断地在树上挂出冰柱,凝结成一大片。这样,文章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美景就出来了。中国有四大奇观,今天你们读了这个奇观,还有三大奇观是什么?它的奇在哪里?拓展性的学习又出来了。因此,一个主问题最关键的,你要设计得好,学生才感兴趣、才肯研究。像《青藏高原一株柳》,是作家看到了青海高原上还有柳树,不是在河边,而是在高原上。那怎么样介绍给别人呢?他的视角是什么呢?是柳树的独特外形,是柳树的生存环境,是柳树顽强的生命力。这些,作家觉得很有必要介绍给读者。因此,我们设计出“主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去研究、欣赏文本,去发现文本描写的精妙之处。但是,我们中国人的问题设计跟外国人不一样的。我看了一下美国语文,书后的问题真的很好,它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三个力。哪三个力呢?一个就是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它要关注的就是语言文字;第二个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教师这个问题抛出来能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不是只是浅层次的;第三就是学生的发展力,就是一定跟他将来的持续发展结合的,因此有很多的社会化的问题,比如,从你的职业角度来考虑,你会怎么去想。像这篇文章,从这一角度思考,可以问:这棵柳树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迪是什么?它真的是言意结合得非常紧,人生的启示也在这中间。因此,我们如果从这个方面进一步地去完善朱校长提出的“主问题”设计,那是非常棒的,因为我们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要多从儿童的立场去考虑。

还有,今天我觉得大家辩得都很精彩。在辩课过程中,我们看到正方立论陈词,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侃侃而谈;反方的驳论直言不讳、入木三分。特别是反方四辩,辩驳有力、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将观点提升了高度,这些和辩课者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形式胜过专家浅尝辄止的理论指导。“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辩课不分胜负,是观点的碰撞。辩课,因求异而精彩;辩课,以共赢为目的。

但是问题又出在哪里呢?出在礼仪。我们不是在倡导“八礼四仪”吗?我们的教师要向林肯学习。林肯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呢?他都是用逻辑推理来说服别人。他说他无法像父亲一样伟大,他的父亲是鞋匠,林肯是总统,不如鞋匠伟大,嘲笑的议员肯定不如总统伟大,总统不如鞋匠伟大,议员就不如鞋匠伟大,这就是逻辑推理,人人平等的原则就在这中间。最后林肯说:“我感谢你!”人家都讽刺他,他还感谢别人,宽宏大度、彬彬有礼。所以,我们可以抓住别人的话做一些逻辑推理,要辩得儒雅。今天,你们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用手指人家了,在国外是很忌讳用手去指人家的,肢体语言不文雅。我要用我的彬彬有礼来说服你,你看我还很文雅、很大度,这也是一个教师的素质。

这是我的一点肤浅的感受。今天,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让语文课堂迸发出耀眼的灵光。我相信这次学习结束,就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看清阅读教学的本真,找到正确的路径,一路思考,一路前行!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