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之“花”盛开在学生的心田

2016-06-24 08:21谢玉红
考试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教学作用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谢玉红

摘 要: 语文是一门了不起的学科,肩负着很多的责任,小语文包含大智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还应该渗透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追求,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热爱祖国。本文从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焦点、培养美好品德和学会正确追求四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作用

语文学科的魅力不仅在于她包罗万象,贯穿古今,更在于她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纯真的精神,智慧的思想。如果把语文看做是艳丽的花朵,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她芳香四溢,播撒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语文老师应开阔视野,认真探寻,积极挖掘,巧妙引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激发热情,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热衷于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冷漠。他们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却不知道端午节、中秋节的由来;嘴里哼着浅俗的流行歌曲赶时髦,却背不出精练优美的古诗文;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却非议刘胡兰、黄继光所作的贡献;向往新西兰的旖旎风光,却不知泰山的碧霞宝光令人神往。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学生逐渐忘却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不能忘本,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我们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将知识的传授与弘扬民族文化结合起来,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导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例如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让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苏州园林》,让学生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端午的鸭蛋》,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风民俗的多姿多彩,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开阔视野,关注社会焦点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与时俱进,学会思考,学会承担。现在的学生是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既没有遭受战火硝烟的洗礼,又没有经历缺衣少食的苦难;既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又缺乏洞察生活的眼力和智慧,往往视野不够开阔,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缺乏责任感。青年一代身上寄托者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引导学生跳出“小圈子”,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才能拨开迷雾,登高望远,有大视野、大成就、大作为。语文的世界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透过语文可以窥见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地拓展延伸,让经典与现实衔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思考现实问题。例如在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时,在引导学生重温那一段苦难的岁月,了解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的同时,还应点拨学生联系实际,正确看待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和平,为维护和平贡献力量。又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通过罗布泊的今昔对比,通过多角度的换位对话,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思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

三、塑造自我,培养美好品德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强手如云的时代,只有那些既有渊博知识,又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人才,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语文课文中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无不渗透人类最崇高的品质、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可以以这些文章为载体,选准角度,找准关键,寻求契机,适时切入,结合文本和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明理,学会感恩,心胸开阔,乐观豁达,真诚待人,言而有信,富有爱心,传递正能量,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只有具备良好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学生走上社会,才能快地生活,合理地竞争,温暖他人,成就自己,造福社会。例如在学习《背影》时,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学会感恩父母;在学习《变色龙》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弘扬正义;在学习《老王》时,引导学生体会老王的苦与善,学会平等待人,同情弱者。

四、珍爱生命,树立正确追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长们更是用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优越条件,有些家长更是对孩子宠溺无度,容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学生的成长过于顺利,所得过于容易,致使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和困境,在安逸的享受中迷失生命应有的追求,学生脆弱、迷茫、浮躁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一味说教可能收效甚微,但作为语文学科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名人、伟人迎难而上、执著追求的事例,曲折坎坷、永不言弃的成长历程就是教育学生的最佳契机。我们在教给学生遣词造句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同时应巧选角度,顺势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珍爱与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追求,明确奋斗的意义,正视成长的曲折,规划幸福人生,成就非凡自我。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时,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缤纷色彩,培养坚强的品格;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时,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艰辛与不易,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热爱生命》时,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的价值,学会珍爱生命;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引导学生明确舍生取义的可贵,树立正确的追求。

余秋雨曾说:“语文课堂应该让老师和同学诗意地生活在语文这片沃土上。水本无华,相激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生灵光。”用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品德感染学生的品德,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情感教育,让语文之“花”自由盛开,让情感之“花”永不凋谢,我们今日的善意播种,定会收获明日爱心的硕果。用爱搭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桥梁,用心开拓学生幸福生活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努力,铸造明日的辉煌。

猜你喜欢
教学作用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试论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作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