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2016-06-25 15:27任鹏飞
人间 2016年18期

任鹏飞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任鹏飞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121000)

摘要:广播电视体制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广播电视活动直接或间接起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组织制度。广播电视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在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加上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在所有权、管理经营、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等方面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是体制上的差异。

关键词: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公私合营

一、体制类型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分为五大类。

(一)国有国营体制。

国有国营型盛行于社会主义世界。在奉行这种体制的国家,电视台、电波频道被视为国家财产,广电从业人员是国家干部,广电台是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并被置于执政党的严格管理之下。广电传播与政府、执政党的高度一致。前苏联是国营体制传播制度的代表,这一传播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 、组织和教育群众;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在国营体制下,媒介的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政党的拨款或资助,一般不做广告或少有广告,不受控于商业利益媒介,自觉地站在政府或政党立场上。其核心使命就是使政府或政党的政策、政令能够“上情下达”。媒介在受众心中有很大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来自其身后的政党权威。

国有国营型体制下的媒体制作的节目品位高,严肃,少或无刺激性内容;广电传播配合政治动动、经济建设的展开,使媒介的社会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形成民主讨论的政治气氛;党委、政府对广电传播的管理过于严格,使广电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作用;过分重视政治宣传与政治功能,忽略其他功能;内容过分严肃,削弱了广电的社会作用。总结如下:

1、代表国家或媒体: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国家的国营台。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4)媒体运作经费大多由国家拨款。

3、主要优势:(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2)合理安排各台设置,协调互补;(3)使广播业务更符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得到保证。

4、主要劣势:(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多样化需求的满足;(2)行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二)国有公营体制。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台,如西欧的BBC、日本的NHK。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电台保持相对独立性,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3)媒体领导者是该媒体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政府提名、国家元首批准;(4)媒体受到政府规范和监督,具体业务由电台自主决定;(5)媒体运作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辅之以广告收入。

3、主要优势:(1)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广播业务符合国家整体需要;(2)媒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运作有活力;(3)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实现媒体的社会化管理;(4)收入来源以视听费为主,一方面使媒体经营运作有财政上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媒体始终受到受众监督,为受众服务意识强。

4、主要劣势:(1)由于国家介入媒体组织管理,媒体运作仍会或多或少有“行政化”倾向;(2)由于受到政府保护,财政来源有保障,因此媒体容易在社会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不利于自身的改进,经营活力也会减小。

(三)社会公营体制。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公共台,如德国的公共广播。

2、体制主要特点:(1)国家对媒体进行宏观调控管理;(2)媒体一般是独立的法人单位;(3)广播事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独立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5)资金来源多元化。

3、主要优势:(1)媒体不受政府、政党的直接干预,能较好地体现创办者的独立意愿;(2)媒体不受商业集团控制,更注重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节目品位;(3)一定程度上同时避免了纯国营和纯私营体制的缺陷。

4、主要劣势:(1)媒体实际上难以真正保持独立性;(2)媒体经营运作缺乏有力的经济后盾,易出现财政危机。

(四)私有私营体制(民有民营制)。

这是传统的所谓最自由的一种广电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广电事业向民间开放,允许民间自由经营、自由转让。除负责频道的分配、秩序的维持外,政府对于广电传播不加任何干预。广电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广告收入。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传播制度与公营体制截然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媒体为私人所有,广告收入是支持媒体运作的主要来源。美国大多数广播组织都是由私人拥有并以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观众是一个市场,媒介信息的目标是那些有明确社会经济特征的潜在消费者的集合体。电视的首要目标是制作一些能吸引广告商目标顾客的节目,在美国,广告商是“高贵的宾客”,作为母公司的巨型财团的利益通常广涉电器、军工、娱乐等多种行业对本集团其他行业的报道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构成利益增值,新闻媒体成为财团自身的广告牌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媒体本身就是财团。这种体制的直接后果是,新闻的目的和经典定义产生了错位,新闻商品化越来越多地追踪观众的兴趣。

民营体制下,媒介为讨好广告主取悦受众而形成了“逐利”、“媚俗”的形象,同时“中立”也是它们重要的一个形象特征,民营媒体没有接受公共资金资助,除了遵守相应的法规外,不必像接受资助的媒介组织那样来回应政治力量。因此在形象上表现出更多的自由性,容易树立“客观中立”的形象,“与政治保持距离、与受众紧密联系、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常是私营体制下媒介组织的处世方式,于是“逐利、媚俗、中立”就成了民营体制下媒介形象的传神描述。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私立台,如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NBC、CBS。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本为私人所有;(2)媒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3)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进行宏观调控,不加行政和经济干涉;(4)媒体通常以营利为目的,采取商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3、主要优势:(1)媒体不受政府干预,可以千方百计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要;(2)媒体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善于在激烈竞争中改善经营管理、更新技术。(3)媒体自主运作的空间大,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使媒体动力、活力十足。

4、主要劣势:(1)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忽视社会效益;(2)一味迎合受众需求,“惺、星、性”现象严重;(3)以广告收入为经济命脉,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上容易受广告商、赞助商牵制。

(五)公私合营体制(公商并营)。

公商并营是西方自由主义国家广电体制的一个主要类型。为国家所有但由公司在社会各界参与下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但电台、电视台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存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其成员有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公商并营的媒介具有“政党喉舌”与“商人逐利”相结合的双面形象,我国现阶段媒介制度具有独特的混合性特征:一方面,我国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我国新闻事业大多采用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参与市场活动,媒介产品不但要符合它的政治属性,还要能获得经济回报。这种混合特质的媒介制度,决定了媒介组织的“二元特性”,一方面,媒介作为政党资源、国家资源,天生拥有政治权威;同时,媒介为了在市场情境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又受制于向往“经济利益”的内心驱动。媒介产品因此带有“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气息。“财政拨款”与“广告收入”成为这种混合传播制度下媒介组织的双重收入,媒介一方面可以用国家及政党赋予的这种“权威性”获取资源(特别是体制内媒介),一方面又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广告收益实现经济利益增长。媒介的属性与定位是混和的,既不完全屈从于市场利益,又不像国营、公营体制下的媒介组织那样有清晰可界定的公益诉求,媒介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政党喉舌”与“逐利商人”相结合的双面形象。如中央电视台,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政党属性,作为中国电视媒介的领军者,向国内外受众树立了国家权威的媒介形象。在各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总是能够凭借独有的政治地位而获得最好的报道机会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其权威形象,而这些报道也始终贯彻着“政治性”体现出党的领导;但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形象特征,每年的广告、竞标,总是搞得轰轰烈烈“央视标王”的归属常常是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此外,央视众多节目采取短信参与赢利的形式,甚至给受众留下了“中央电视台是中央短台”的逐利印象。

公商并营体制下,不仅可享有商业广电网络娱乐性的好处,同时也能发挥公营广电的教育性功能。但是由于接收广电的排他性以及教育性节目不能与娱乐性节目竞争,以至于公营广电难以维持其广大的观众,从而难以发挥公营广电的主导作用。

1、代表国家或媒体: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法国、德国的部分广播电台。

2、体制主要特点:(1)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2)媒体既实行商业化经营,又受到国家宏观控制和相关机构的制约。

3、主要优势:(1)国家可通过多种方式对电台进行调控制约,保证节目内容符合国家利益;(2)媒体实行自主经营,能重视受众需要,使节目贴近听众,争取高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

4、主要劣势:媒体经营运作也奉行商业化、市场化方针,可能会导致私有私营体制内容媚俗、受制于广告商等缺陷。

在以上五种体制中,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和社会公营的广播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私有私营、公私合营两种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五种经营管理体制中,国有公营体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该体制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在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方面奉行的标准模式,从而与美国广播电视业奉行的私有私营体制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两大模式。而我们这里研究的英国广播业正是国有公营体制的典范,因此,英国广播研究在世界广播事业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二、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的区别

(一)与报道对象的关系不同。实况广播:同步,播出时间与实际过程一致;录音剪辑:非同步,播出时间比实际过程短。

(二)音响利用情况不同。实况广播:量多,取舍余地较小,强弱可控制;录音剪辑:经过剪裁,较精炼。

(三)播出方式不同。实况广播:现场直播;录音剪辑:录音播出。

(四)时效性不同。实况广播:最强,与现场过程几乎不存在时间差;录音剪辑:录音播出。

(五)播出次数不同。实况广播:一次,重播则为“实况录音”形式;录音剪辑:可多次播出、重新剪辑。

中图分类号:G2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23-02

作者简介:任鹏飞,辽宁理工学院文法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