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视阈下的新闻失实报道

2016-06-27 08:56刘彬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去中心化社会责任新媒体

刘彬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满足了大众对“快”的需求。然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碎片化的、未经甄别的信息流通的便利性的同时,也习惯于第一时间表态、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观点,新媒体的低门槛化、去中心化、把关机制宽松等,使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在享受话语权的同时,也更容易陶醉于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达带来的眼球效应和快感刺激。

关键词:新媒体;即时性;去中心化;社会责任

一、新媒体的“快”并不能“渠道制胜”,“内容为王”是基础

在海量信息的媒体环境下,大众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而又全面了解这和世界的整体面貌,自己能通过中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去认识不断变化的世界。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即时性方面已经被新媒体甩在身后,但是过度追求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也带来了许多让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你媒体行业大跌眼镜的新闻反转,这使一开始扑朔迷离的新闻“罗生门”现象,让媒体行业思考,“渠道制胜”终究要以“内容为王”为基础。例如2015年月淮南师范袁某声称扶老人被讹,但事实却是袁某在这起事件中负主要责任。可见,新闻反转背后真正需要反转的是,事实真相,真实性才是新闻的生命,欲速则不达。

二、新闻反转背后,大众需要提高的是“媒介素养”

负面媒介事件的出现,似乎媒介素养总会被提起,真正的媒介素养要求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但是在新闻反转剧背后许多网民并没有表现出,对网络上迅速传播,立即发酵,并引起网民急剧围观的事件,且新闻真实性未知时的理性、批判质疑能力。反而像一群失去理智的“乌合之众”般,参与到舆论的声讨之中,然而当事实真相最终公诸于世之时,无论是媒体还是社会大众,得到的只是反思。

例如2015年国庆期间,一篇名为“日本京都邸园中国老人碰瓷事件”的报道在网上迅速发酵并引发网民的斥责与吐槽。然而剧情很快得到反转,中国老人并没有碰瓷,事件也以报道记者和日本有关方面的更正和道歉而告终。当然不可否认,此事件当中,媒体出现了严重的舆论误导,但是深思熟虑一番,网民为什么如此轻易就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原因在于网民对事件的真相缺乏审慎的思考,只是盲目、一味的参与到事件的围观、舆论的声讨之中。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入口门槛降低,把关人的作用也在弱化,受众的个性化、主动性更强,可以说我们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优势信息的接受者,如果我们的媒介素养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而改变,我们不但不会用好自己手中的麦克风,还会成为混淆是非、制造事端与混乱的罪魁祸首。

三、“内容为王,欲速不达”

认识一个新闻事件的全貌,诚然要从事件的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细节慢慢揭开事件的面纱,但是有时候我们听见的或看见的片段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新闻媒体宁可丢了时效,也不要报道没有事实根据的假新闻,如果只是一味的沉溺于享受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激情,就会丢了理性,碎了节操,失去的不仅是受众的信任,甚者导致威信的沦丧。当然真实性与时效性存在天然的矛盾,快就一味着不全面,对新闻的认识不够全面,新闻失事现象就难以有效避免,应该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才是新闻的根本属性。

四、公众素养批判值得张扬

新闻反转剧发生的背后,无论是媒体还是激化网络舆论热炒的网民都有责任。报道媒体,并没有详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为追求快速与轰动性效果,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相反媒体不顾自己的本职工作去追求事件的真相,而是本末倒置用所谓的“媒介审判”干预司法的进程,越俎代庖式的给某一新闻事件定性审判,这也绝不是倒逼机制,促使政府解决问题,这是对司法的干预,也是与追求真相、公平公正的背道而驰。“媒介审判”是错误的,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强调其三个方面的非法治性影响:人们会怀疑法院的判决受到舆论的影响;造成舆论导向错误;有损我国国家形象。相反社会公众要通过理性的民意,诉诸事件的解决与事实真相的澄清,其实就是媒介素养的提升,真正将媒介素养的理论内化为自觉的理性行为。

五、守住媒体底线:不失真、不失语、不失品

不失真就要提供事实,它是媒体要坚持的专业底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必须真实。除此之外,媒体不要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谣言产生于对事实的未知,谣言最终将止于真相、止于理性。在新闻事件上,媒体和受众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就需要媒体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进行合适的节点反馈,让公众了解,化解危机,真正做到不失语。不失品就是要守住媒体的道德底线。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大众传媒具有社会地位的赋予功能,被大众传媒关注的社会议题相应的也会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如此,媒体应该正确引导舆论,反映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社会公器在提高公众素养方面的积极影响。

六、形成“双效统一”模式与公众、媒体互动的反馈模式

新闻反转剧损伤的不仅是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也继续追问媒体行业的专业素养,反映出部分媒体一味求快的浮躁,缺乏对深度报道的坚持。新闻反转的发生经历散播阶段,聚集阶段,热议阶段,最后至流行阶段。要最大限度的解决新闻失实现象,可从其发生各阶段去解决。新闻的散播阶段,新闻媒体的即时性特点,最大限度减少新闻传播的时滞,一味求快,追求快餐经济、眼球效益,却未对新闻真相进行深入的探求,使原本朦胧的新闻事件,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从散播到热议,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功能让新闻事件聚焦,在此过程中,公众对事实真相都处于一种未知状态,最终导致新闻失实的闹剧,这也说明媒体追求真实性才是不变的基础。

当下媒体事业属性,使得媒体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目前两者倒置的现象层出不穷,无非商业逻辑以及某些利益集团在作祟,以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双效的统一”,也没有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传统媒体追求深度,新媒体追求渠道致胜,两者之间的对接与交流合作,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联动信息传播模式,既能够满足受众对快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受众对真的需求,既尊重了受众的知情权,不至于在盲目无知中热炒某个事件,形成虚假的舆论。

媒体行业也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是权利的使用要建立在承担的责任之上。新闻反转的闹剧,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大众的各自坚守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央视摆乌龙:新华社错发消息致十几万报纸紧急召回》,中国青年报:2013年9月8日

[2]风险社会部与网络参传播:技术.利益.伦理/张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

[3]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五版/(斯道雷)(Storey,J)著;长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4]电视剧与当代文化/王晓明主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0

[5]媒介经济学/赵曙光.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去中心化社会责任新媒体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