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例四“别”

2016-06-29 16:45郑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解决策略

郑晓红

【摘 要】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无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不能与自身的学习发展相协调,使得教与学的效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作了解决策略上的探讨:以期通过“别怕、别懒、别忙、别慌”的四个“别”来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关键词】 学习心态;学习习惯;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初中数学内容的不断深化,“数学太难”就成为学习困难的理由,“不会做”便成了学生不交或不完成作业的正当借口。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教与学效益的整体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成了初中数学老师及学生迫切需要去研究并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反思、调整论证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归纳为四例四别,具体如下:

(一)使用“问题本”,对基础差但想学却又无从学起的学生说:别怕!

有这样一类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就比较吃力,上初中后知识容量加大,难度加深,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还没学就给自己下了定论:肯定学不好!学不好是正常的。和这类学生接触前一定要先观察,看看他们的问题出在哪?找到原因后主动出击,帮他们分析原因,告诉他们“别怕”,让他们接纳老师后再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学习困难。

我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初一刚进校数学考试每次只能得20多分,上课时似懂非懂,下课了又羞于说话,更别说问问题。我主动找他谈,最后他试着接受了我为他想的办法:准备一个“问题本”,每天找一个问题和老师探讨解决。一个月后他的数学考试已经60多分,一学期后90多分,初一结束能上100多分。且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轻松。“问题本”的使用,使得他在找问题时先思考哪些是自己不懂的,哪些是自己似懂非懂的,这样和老师讨论时,就有了方向,“问题本”的实质就是帮他们梳理知识,总结方法,融会贯通的过程。而做会了一道自己找出来的问题,也就相当于攻克了自己的难关,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紧迫感”教学,对有一定基础但怕动脑思考的学生说:别懒!

数学老师都会遇到这样情况:当题看起来有点难或题目较长,条件较多时很多学生就放弃了,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千篇一律:“难,不会!”但当老师带领他们分析题意,刚分析一半时他们比你还激动,套一句笑话来说就是“已会抢答”。这类学生其实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但他们“懒”于动脑动手。数学的学习具有“实验”性,需要“走着瞧”,于是对这类学生我采取的办法是:不停的问!步步紧逼!逼问他们那句话看不懂?哪个条件不能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思考到那一步卡住的……以“逼问”的形式营造课堂紧迫感,在我问他答过程中又把题目仔细梳理一遍,于是思路一下打开,以后遇到这类题也知道该怎么审题,也不会不加思考就问“这题好难,怎么做?”而会把问题变成:“老师,这题我这样思考,你看对不?”

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对学生学习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人都有惰性,何况十三四岁的孩子。利用“课堂紧迫感“教学在逼问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使他们体验步步为营的战略,感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享受豁然开朗之爽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达到学习上的飞跃。

(三)制作“错题卷“,对只顾做题而忽略整理的学生说:别忙!

很多学生会出现这样的事:学过的题在考试中再次出现还是不会做,考完后发现是做过的,悔之晚矣;努力半天做不出来的题,其他同学看一眼就说:“啊!是这道题!”然后迅速做出来他才发现自己曾经做过!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只顾做题,没有对做的题加以归纳整理,没有深刻领悟到数学“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真正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归纳总结,学生才会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面对这个问题,每个单元结束后要求每个同学自制一张试题,这些试题是自己在本章练习过程中曾经错过,现在仍不会做的题,并且要求同类题型,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分类。等他们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把试题各个击破,本单元的知识也自然掌握。压在心中的包袱也就卸下了。

制作“错题卷“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寻找记忆对象规律的过程。归纳记忆要注意做到“三抓”:抓顺序,抓联系,抓特点。从制作试卷,到逐一解决试题,学生理清点、线的纵横向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学而不思则罔”,要知道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而数学题目却是千变万化的,走过一段路,要回过头来加以总结,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

(四)分层评价,对在纠错过程中对粗心大意的学生说:别慌!

每个班上都有这样的学生:经常粗心出错,不是符号看错,就是系数看错,不然就是题没有看清楚就下手!这样丢分很可惜,但是又避免不了,让学生和老师都很头疼。很多老师都采取改错过关的方法对付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也不例外。但是有的学生效果好,有的不好。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效果不好的问题出在他光顾着改错过关,老师说过关就松一口气,不去思考为什么出错?错在哪?怎样做下次才不会错?完全没有领会老师让他改错的意图。针对这类学生,我将6人学习小组中较好的分为A层,中等生分为B层,较弱的分为C层,作业、试卷中的错题只要找出错误,说清错因,展示正确解法就分层加分,A层加2分,B层加4分,C层加6分。个人加分后该小组也加上对应的分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纠错热情,并促使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

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就是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分层加分促使学生主动出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数学教学不仅仅单纯的是知识的传递、成绩的比拼,它更是一种潜力的唤醒、性格的浸润、个体的成长与生命的舒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学生找到问题并引导他们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数学的这条道路上能不惮于前行,并乐意前行。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解决策略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