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

2016-06-29 21:57拉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拉巴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基础问题是社会关注和影响民族教育的重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西藏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西藏边远牧区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西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束缚。本文从西藏牧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对提升其教育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西藏牧区 基础教育 发展现状 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46-01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科教兴藏”战略的深入实施,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西藏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然而,西藏由于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农牧区的基础教育仍然比较薄弱,由于发展晚、起步低、观念滞后等诸多原因,与内地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西藏农牧区的基础教育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束缚和制约着西藏教育的持续发展。作为西藏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校长,以自身的工作为背景,本文从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思想观念、学校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方面对提升西藏牧区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西藏牧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发展有所助益。

一、西藏牧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1.观念落后、基础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基础教育处于教育的起点,人们往往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度不足。尤其西藏牧区一般地处边远、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的地区,学生的启蒙教育又大都来自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导致学生基础较差。另外,由于历史、自然环境、人口和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西藏牧区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教育落后、思想观念贫穷愚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读书无用论”、宗教等传统观念的痼疾也制约着学生上学的积极性。再者,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一部分学生在沟通中也存在着交流障碍。这些因素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西藏农牧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由于西藏牧区地处边远地区,政府在教育师资和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上跟不上当地的需求,导致基本软硬件设施较为简陋和教学设施的缺乏,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对于西藏边远牧区基础教育而言,师资力量和师资质量也成为制约该地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农牧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导致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流速快和频率高。另外,牧区师资队伍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也存在着让人担忧的地方,由于农牧区师资队伍薄弱,在大中专师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择优录用,少数不合格教师的继续留任也为教育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教学管理水平低、教学环境差

影响西藏牧区教育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教学管理问题。西藏牧区的基础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民办小学”教育,它是各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民办小学在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环境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师处于无政府的自由状态,教学随意。第二,教学环境封闭。民办小学大都规模较小,各学校教师横向交流和比较较少,难以改进教学。第三,管理松散。在农牧业生产繁忙的季节,农活占据学生上学的时间,导致学生季节性的流失。因此,由于教育管理的不规范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滞后导致西藏牧区基础教育效益低下,同时,行政命令的盛行和粗糙随意有余也造成人本管理缺乏,影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二、提升西藏牧区基础教育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要想提升西藏边远牧区的基础教育质量,首先要转变当地群众的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向他们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适龄儿童的入学“三包”政策。要将《义务教育法》普及到每一个牧民的身上,要让群众深刻认识到脱贫先治愚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破除迷信和解放思想;才能让家长们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是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提高农牧区的劳动力素质与当地的物质精神文明。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西藏牧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首先要在基础教学设备上加大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加大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施的投入,开拓偏远地区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对贫困学校和贫困学生更要给予更大的关注与支持。另外,学校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结构调整,在盘活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减少结构性浪费,这样才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提高办学能力。同时,根据牧区教师的特殊情况,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将不合格的教师逐步调离学校。还要加大对边远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升农牧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储备。

3.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推动牧区基础教育发展

加强农牧区学校教学管理是全面提高西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共同维持农牧区的基础教学秩序。制度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县教育局、乡、村和学校之间的有机联系,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二是学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学校领导职责、教师工作纪律、学生行为规范等。三是针对农牧区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低的情况,乡政府和村可以建立教育目标责任制,并共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办法来维持小学的教学管理秩序。由此可见,只有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

总之,西藏地区的教育由于起点低,发展晚,加之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导致西藏地区的整体教育水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而边远牧区由于其艰苦条件基础教育水平更为滞后。因此,改善和提高西藏边远牧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对提升西藏的教育质量、民众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西藏自治区的维护稳定工作、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申苗锋.西藏农牧区提高政府基础教育供给研究[J].西藏科技,2016(4)

[2]屠名将,贺能坤.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特殊性分析—以西藏昌都地区A县和B县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3]措加.西藏牧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阿里地区为例[J].西藏教育,2015(7)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