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日语教学中认知理论的运用

2016-06-30 16:09许贞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感知记忆

许贞

【摘 要】语言学习实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适当运用此认知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既注重日语的知识性,也突出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力争公共日语教学上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Abstract】Language learning is a cognitive process.It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perception, memory,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ppropriate use of this cognitive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teacher guides,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Japanese.

【Key words】Cognitive process; Perception; Memory;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0 前言

传统的公共日语教学过程往往被看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讲解常常占用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很少,片面强调日语的知识性,而容易忽略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认为语言学习实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本文以下尝试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公共日语教学方法。

1 感知

首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公共日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旧不能摒弃,如知识点以文本或者板书的形式呈现,主要以教师说讲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的语法要点,便于学生在脑海中进行简单的记忆和复制。但是,由于公共日语教学的学时十分有限,对于这一部分应该言简意赅,尽量做到有的放矢,选取典型例句尽量周全地进行归纳。

在重视日语的知识性的同时,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智能作用,共同构建新的认知、能力、情感等结构,应该留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堂的互动练习。本文认为小组活动能够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团互助意识,便于营造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便于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小组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机会,不容易造成冷场或仅有个别学生特别活跃等问题。例如日语中的请求句型“~てください”和许可句型“~てもいい”就可以让学生五人一组,其中两人表演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动作,另外三人用相关的句型猜出这个动作。如此,小组成员双方都兴致盎然,通过实际演练,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了解,增进了同学间团结互助的友谊。当然,利用每课课后的句型进行会话交际的练习,多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这对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2 记忆

对于学生而言,公共日语学习任务不属于专业学习范围,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愈发的枯燥无味,愈发没有动力去理解记忆。因而公共日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活泼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针对日语中没有变化的体言,可以提供实物图片增加趣味性,如在讲解鸡肉鸡蛋盖饭“親子丼”这个词时,教师可以同时展示牛肉盖饭、猪扒盖饭、鳗鱼盖饭等图片,在讲解赏樱花“お花見”时,更是可以提供中日许多美丽灿烂的樱花图片或者录像,同时可以介绍分析日本人樱花情结的由来始末。另外针对那些枯燥难记忆的词汇,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活跃学习氛围。例如,日语初级阶段出现大量的数字数量词,要记忆如此复杂繁多的数字,学生往往心生畏难恐惧进而产生厌学的心态。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漂亮可爱的物品图案设计竞猜价钱的游戏,学生举手竞猜,并努力理解前一位同学猜测的数字,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贵了或者便宜了的提示进行下一个数字的竞猜,经过班级里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同学的共同努力最终猜得正确答案,同时对于数字的理解和使用也更加娴熟。

而如果是涉及到有词形变化的用言,则可以设计小组接龙的游戏以应对这类有变化的规则记忆。例如在学习动词的原形和て形变化时,可以组织学生四五人一组依次拍好队列,由第一位同学写出一个动词的原形和该动词的て形,同时为第二位同学写出另外一个新的动词的原形,然后将粉笔交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接着写出该动词的て形,同样的也要为第三位同学写出另外一个新的动词的原形。如此循环,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写出的动词数量最多、错误最少的一组胜出。这个游戏要求学生牢记动词て形变化的相关规则,并且记忆大量的动词原形,小组间的相互竞争又有效地提高了组员之间互相监督互助友好的学习机制,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配合教师的合理评价和适当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使他们能够对于学习内容主动出击进行理解记忆。

这样,通过展示图片放映录像或者组织游戏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保证了大多数学生通过愿意学习,接受教学信息,主动将语言知识理解记忆并内化到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

3 思维和问题解决

提倡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适当以问题或者话题为中心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学生自己的观点或者思维往往与教师介绍的存在差异,通过课堂实践将这些差异进行协调,使学生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最终达到问题解决。

例如,教师课前针对授课内容精心设计适当的问题或者话题,以此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时教师不宜轻易个别点名,应当先采用两人或者三人小组讨论的方式。例如公共日语教学在最初阶段讲授名词谓语句型时,可以设计初次见面这个话题,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面对多数人的自我介绍、两人之间的相互自我介绍、介绍朋友A和朋友B相互认识。然后小组讨论分别怎么应对这三种情况,适当挑选一两组发表后,由教师公布较为规范参考答案,教师大声带读句子并用中文解释句子的意思、介绍周边的常识(如怎么递交名片、怎样鞠躬行礼等),但不一定是翻译句子。之后组织全班齐声朗读,最后课堂上挑选小组表演考察问题的解决程度。

即便是公共日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教授形容词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时也能够设计出更为丰富的问题或话题,例如采访、问路、借东西、购物、邀请、打电话、闲聊旅游之类。这些话题除了要求运用所学的语法句型造句说话之外,还要求有适当的礼貌的开场白,以及目标达成后的客气的道谢道别或者令对方安心的保证等礼貌用语来结束会话。教师在课堂上同样可以重复上述的步骤,先组织小组讨论试讲,然后给出参考,进行讲解并带读,要求学生反复齐声读,然后挑选小组表演考察。最后一环,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由结伴进行练习,同时在下次课堂上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此时可以出一些更为具体的话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会话任务,例如可以要求采访内容是对于日语专业、宿舍、图书馆或者某人的看法,问路可以具体到如何去第一饭堂、大学城、北京路或者广州酒家等地方……。

本质上讲,语言是一种社交活动,而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结构的孤立活动。因而设计恰当的话题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培养和运用日语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4 结语

公共日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储备多种语言逻辑分析的能力。如何提高公共日语教学质量,对于提高语言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如上所述,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最终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运用认知理论适当加以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激发学生记忆兴趣、提高记忆能力,组织学生展开师生或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世杰.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研究[C].外语教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44-47.

[2]范琳.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的因材施教[J].外语教学,2002(2):83-84.

[3]马益平.实施交际教学法 巧设课堂小组活动[C].外语教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48-52.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感知记忆
夏天的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