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祖师爷的传承”

2016-06-30 10:23
人民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京剧艺术文化

“希望同学们尝试去了解、喜爱京剧,并通过京剧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精神。”

美国洛杉矶当地时间5月21日晚,美国查普曼大学(ChapmanUniversity)授予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荣誉博士学位。在毕业典礼上,孙萍一如既往地为中国京剧“代言”。

“作为著名京剧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孙萍多年来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京剧艺术,为世界各地民众了解京剧和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得荣誉博士学位堪称实至名归”。中国驻洛杉矶副总领事孙鲁山代表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致辞,并宣读了崔天凯的贺信。

孙萍表示,在世界日益变为“地球村”的今天,更需要有效的相互沟通,更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而艺术在帮助人们相互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查普曼大学董事会主席詹姆斯·洛迪当天表示,“孙萍因在京剧艺术领域和世界范围内对京剧文化传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真正体现了我们所希望传递给学生的价值”。

“2003年作为政协委员,我的第一个提案就是京剧进中小学。”5月20日,远在洛杉矶的孙萍接受《人民周刊》记者专访,谈起日前北京推广的京剧教材进校园,这位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拥有基辛格、加利、匈牙利总统等“大腕”粉丝的艺术家,不顾时差的不适,滔滔不绝地讲述开来。

我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受文化部部长的委派去匈牙利做文化交流的。2003年回到国内,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触:在匈牙利我接受了匈牙利总统的荣誉国民证章,在美国做京剧和交响乐结合的时候,被授予美国总统人文奖。这时候我特别想到为什么我来得这个奖,因为我是京剧演员,是中国根的艺术和民族的艺术,所以我才受此殊荣站在那个舞台上,我认为我的荣誉来自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根,是京剧让我获得那个荣誉,我非常感谢我学习了这门艺术。

回到中国我看到,中国人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并不十分重视,有一种很痛心的感触,我们摒弃了自己很多很好的东西,实际上中国文化的根是离不开这些东西的。

我们教育上真是出现了问题,文化上也出现了问题,就是断代。在2003年我访问台湾,到那里的幼儿园受到了启发。他们几岁的孩子背《三字经》,我当时就问老师:“这么小背三字经,他们能明白吗?”老师说:“他现在不明白,也可能五六岁不明白,但他十几岁的时候一定能明白,现在给他播了根,撒到血液里面,是一种基因,十几岁的时候一定激发出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回来以后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写了一个提案,也就是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叫“京剧进中小学”。

我从2003年写了这个提案,一直很艰苦地在每一届的政协会议上都在不停的呼吁。经过几年地呼吁,在2008年的时候被教育部写进了中国教育部的教学的一个选修课的计划里面,虽然是选修课,但是我们的收获是很大的,因为京剧和地方戏,我称之为是国学的立体表现,仁义礼智信都在京剧里面表达了出来,在感官上更刺激,我们培养出一批观众,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有了接班人和接力棒。

2012年,中央电视台11频道有一个中国京剧少儿大奖赛,报名人数几千名,观众的人数达到4亿人次,也就是说4亿人次在观看这个孩子们的表演。我相信这些孩子背后的6个家长,6个家长背后是多少人在关注一个孩子,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中国艺术教育,或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多么好的一种手段。这教育的不是一代人是几代人。

2013年我的提案就是京剧进大学作为选修课,就是两个学分,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了公选课,学生的报名率很高。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研究生是来自于我“大课”的学生,因为他们通过京剧学习找到了兴趣,他们愿意跟着戏剧学进行纵深的学习。这批孩子因为爱京剧,因为兴趣走向了戏剧戏曲学研究方向,他们有学传媒的、学法学的、学艺术学或者是学文学的,很多跨学科跨到我们这个学科里面了。

我们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学生,走向外交方向的不乏其人。很多学生是外语非常好,但是作为一个外交官的综合素质是不够的,我每一年到每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对他们做一次艺术的普及,都有一种很深的感触:我们中国艺术教育这么多年来的一种悲哀,作为一个人,应该是一个素质的人文的教育,才是一个综合的人,一个立体的人。

我记得我10年前写了一篇文章《用我们的文化,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军事国防有两弹一星,神五、神六、神七,我们的军事国防基本上还是稳固的。唯独文化是不设国防线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用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我们是从哪儿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往哪儿走!

我认为没有传承,没有继承,就不可能谈到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不知道从哪儿来,我们奔哪儿去。

首先,现在我们说京剧是非遗中的非遗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我认为京剧是上到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爱的艺术。我爷爷曾说过一句话,我认为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志向和决心, “个人不为发家致富,只为祖师爷的传承”。

在欧美工作了十几年,我才知道中国艺术多么的博大精深,多么令外国人睁大了眼睛,吸引了他们,而且赞美之声几乎是很热烈的,所以我认为京剧是中国国学一个立体的表现。

为什么要创新,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我现在在人民大学问很多学生看过京剧没有,都说没有。可能有的人音符不会,唱不准,这是我很痛心无奈的地方。所以我认为用中国优秀文化来浸润他们的话,是我们的财富。

当前青少年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在价值观的引导上,社会上一些家长、老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要从源头抓起,从学校开始,并且要用心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杜绝不良的攀比、跟风做派,老师和家长必须要言传身教。

我呼吁全社会关心我们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尤其是心理问题的教育,我认为这个可能是我们中国艺术教育的一个途径。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京剧表演开始了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