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2016-06-30 04:21杨郁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

杨郁松

【摘 要】 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教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又是从情景中产生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探究来自于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引入问题诱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在课堂上教师要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调控课堂活动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让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师生反思总结,对探究知识进行整合。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施化学探究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探究教学环节设计不到位,就会使课堂探究效率低下。看起来表面“热闹”的课堂,结果却是学生思维活动深度不够,知识落实不到位,探究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呢?我认为,教师优化设计探究教学环节,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教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又是从情景中产生的。情景是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生活中的现象、化学事实、化学实验等。创设的情景应该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素材的有效性不仅只是体现在引入新课,引出探究问题上,更要体现在促进对课堂核心问题的解决上,也就是说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要围绕情景展开。情景与问题和内容之间,要有内在的知识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脱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探究。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金属及化合物”一节:教师活动:做“滴水生火”实验(在石棉网上放上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团,然后用滴管滴入几滴水,结果棉花团冒出熊熊火焰。);“吹气生火”实验(在石棉网上放上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团,然后用长吸管对着棉花团吹气,结果棉花团冒出熊熊火焰。)学生看到这一现象,觉得很好奇,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为何水和二氧化碳又能生火的疑问,可以自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氯气”一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2005年3月高速公路上运送液氯的运输车发生事故,造成液氯泄露,空气中出现黄绿色雾气,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农作物叶茎变黄,发白,事故现场消防队员利用稀碱液喷洒处理,附近人群用浸有小苏打的毛巾掩住口鼻,并向高处转移。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得出关于氯气的哪些性质?一组图片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由自主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设计引入问题——诱导探究的方向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设计课堂引入问题,既要紧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又要考虑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难度要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能学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需探究就能回答;太难的问题,不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无所适从,逐渐丧失探究的信心和乐趣。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成阶梯递进式问题,浅入深出,循序渐进,同时给学生以相关信息提示,辅助学生完成。

案例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一节:首先让学生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A.酸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B.碱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盐溶液酸碱性的检测实验,学生发现有些盐溶液呈酸性,有些呈碱性,还有的呈中性,对此非常困惑,产生认知冲突。随后教师设问: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说明其水溶液里c(OH-)>c(H+)。醋酸钠本身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那醋酸钠溶液里的氢氧根离子是从哪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设计分步递进式的问题为: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之间可以形成弱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请你试着归纳盐类水解的实质。

三、调控课堂活动过程——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评价活动,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不可能使活动完全按教师备课时预想的方案进行。因为只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促进知识的自然生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这里要强调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调控,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积极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为他们搭建平台。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完成。案例4: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节: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让学习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设计方案多种多样,选出比较典型的方案:

方案一、先配制一定量的0.1mol/L CH3COOH溶液,然后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方案二、先配制一定量的0.1mol/L CH3COOH溶液,测0.10mol/L CH3COOH溶液的pH,然后将其加热至40℃,再测pH,如果pH有变化,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判断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接着让学生总结如何判断电解质的强弱,最后教师做点评及补充。

四、师生反思整合——对探究知识进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也可以通过典型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思维更具有条理性。从中教师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对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情况,还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反思总结环节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部分教师认为总结部分可有可无的,时间不够就省略,如果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学生知识条理性不强,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通过课堂反思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点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过程中生成新的能力增长点,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迁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新课标理念有效地落实。

参考文献:

[1]冯新平.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