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农村生猪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2016-07-01 06:58养猪技术网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消化率养猪母猪



技术
农村生猪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农村不少养猪户在选留种猪、科学饲养、防病、配种等诸多技术问题上认识不高,掌握得不好。因而,使母猪产仔少,仔不壮,生长慢,肥猪育肥期长,饲料浪费多、猪发病多,养猪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朋友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特提出如下农村科学养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好猪苗 不要乱留自产的杂交种猪

第一,杂交的亲本种性要纯,质量要好。第二,父母本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要大,则杂交优势效益愈高。第三,猪苗最好选杂交改育猪或良种猪。杂交猪应是具有良好杂交效果的良种与地方猪间,或良种猪间的二元、三元杂交猪。为保证质量可自繁自养良种猪,或从专业猪苗繁殖场购入。选购猪苗时,一定要弄清猪苗的父母品种、来源和质量,观察体型外貌、精神状态、活动及粪便情况,应一切正常。要从同窝中选体大健壮的猪,如一次购买2~3头或几头,最好从同窝中挑选。尽量就近选购种好、健康无病、生长快的猪苗育肥。

生喂与熟喂

在农村,许多养猪户有饲喂熟食的习惯,认为熟食可以缩小饲料体积,软化粗纤维,猪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

试验证明,饲料的类型不同,生喂和熟喂有所区别,青、粗料类型日粮熟喂比生喂好,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组高,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二者无差别。精料类型日粮中,豆类仔实熟喂比生喂好。但多数精料类型日粮,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后的精料要损失5%~10%营养成份,生料饲喂肉猪,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每增一公斤毛重可节省精料0.2~0.3公斤,干物质消化率二者无差别,蛋白质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此外,生料喂猪可以节省许多人工和燃料。然而,有些有毒或易污染饲料,如菜子饼、棉籽饼、泔水等经过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稠喂与稀喂

稀喂因含水量多,稀汤灌大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加速胃的排空,使饲料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缩短,势必降低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率。稠喂特别是生干喂青和生湿喂,能加强猪的咀嚼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延长饲料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提高营养成份的消化率,因此提倡稠喂,干饲料拌水或干饲料拌青饲料浆水的干湿程度以捏得拢、散得开为宜。

少餐与多餐

必须根据猪的类别、年龄、季节和饲料性质来决定餐数,不能一概而论。

哺乳仔猪胃容积小,消化力弱,从7日龄开始主要是诱食,可不限餐数,20日龄起至断奶,每天可喂6顿以上;刚断乳的小猪对饲料的消化机能正处于日趋增强的阶段,每天可喂4~5顿;带仔母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需要养分多,每天可喂4顿;架子猪、大肉猪、空怀母猪、公猪日喂3顿即可;夏季气候炎热,昼长夜短,猪的活动时间也长,可酌情加喂1~2顿稀食,以防饿补水。冬季寒冷,昼短夜长,则早晨第一顿要喂得早,晚上一顿要喂得迟,以适当拉开了顿的间隔时间。而且晚上一顿还要喂得稠,以防饿御寒。

喂养要定时定量

规定每天喂养的时间、次数和喂量,一般每天喂料3~6次,小猪数多,大猪次数少,每次喂量基本相同,如更换或增饲料,要逐渐进行。

生喂饲料:充肥猪饲料多为粉状配合饲料颗料饲料,应生干喂,粉状饲料可用与水为1∶1~1∶3的比例浸泡,达到用手握湿料指缝含水而不滴水,松开后饲料自然松散。

及时供水:喂料后必须供给充足饮水。夏天需供给喂料量5倍的饮水,冬天为2倍。

使用育肥促进剂:土霉素和金霉素都是广谱抗菌素,可治疗猪喘气、白痢等许多疾病,治疗僵猪效果也好。土霉素还能促进猪的食欲和增重。育肥促进剂还有喹乙醇、痢特灵、磺胺等多种,可从市场选购,按说明使用。

生猪养殖要定质

猪的饲料最好喂以正规饲料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饲养标准配制的配合饲料,如果养猪户自配,也应根据饲养标准大体确定混合料的消化能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每次配料的品种和配比不宜变化太大。

生猪养殖要定温

食温对猪的健康和增重有很大的关系,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温饲喂,各季应酌情用热水调制和喂温水。如果食温太低猪吃下去后,要消耗很多体热,才能把饲料升高到与体温相等的程度,而体热必须由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氧化后产生的热能来补充,无形中要浪费许多的饲料,对妊娠母猪还可能引起流产和胃肠炎。健康猪吃食时有抢食的习惯,所以公猪喂食时,不能喂滚热的烫食,否则容易烫伤猪的口腔粘膜甚至食道,长期喂烫食,还会引起脱毛症,使猪发育受阻。

猪舍建设不规范,舍内环境卫生差

有些农户猪舍建设极其简陋,夏无防暑、冬无防寒措施,舍内地面泥泞,粪尿不及时清理,饲槽内的饲料和饮水经常被带入的粪、尿污染,易造成猪的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不利于猪病防治工作。

购进猪时不注意隔离

农户从集市或外地购入仔猪后,不经隔离饲养观察直接入舍与原有猪混群或在临圈饲养,买来的猪只一旦爆发传染病,也引发原有的猪群发病,造成猪生长缓慢或死亡,甚至全群覆没。

饲料营养不合理,多易发生营养缺乏症

农户养猪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限制,饲料有时比较单一或营养达不到饲养标准的要求,这样会影响猪的生长、繁殖、造成营养缺乏症和母猪不孕症的发生。最后导致育肥猪料肉比升高,母猪产仔少或不产仔,养猪效益降低或亏损。

忌饲料单一

单一饲料成分不可能满足猪的营养,农村一般有什么喂什么,导致营养不充分、完全,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应因地制宜,广辟农家自有饲料资源,争取饲料成分多样化,绿肥草粉、树叶粉,松针粉就是良好的来源,应大力开发利用,并推广浓缩料,预混料配(混)合饲喂,多关注饲料行情。

忌饲喂周期延长

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90~100千克体重出栏效益最佳,若人为延长饲喂周期,只能增加养殖成本。应注意市场信息,选准时机适时出栏上市。

忌滥用药物和添加剂

有些农户一味迷信添加剂的作用,肆意增大使用量,把添加剂当作促进生长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措施。加之农村兽医人员技术水平较低,药物配伍不合理,滥用抗生素、抗菌素。往往造成猪只耐药性增强,给今后诊治带来困难,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减少药残是适应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的需要。

减少投入,不等于降低成本

如果采用的方法得当,减少生产投入,的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这并非必然结果,有时适得其反。在中、小养猪企业中,这一问题十分突出。

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左右,降低饲料成本以增加养猪效益确实是一条有效途径,但很多养猪经营者只注重降低单位重量饲粮的成本,而忽视了饲粮的质量,甚至采用劣质原料,结果导致饲料报酬大幅度降低,反而使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增加,事与愿违。

仔猪成本也是商品猪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养猪生产者不惜购买体重小、质量差的仔猪来降低生产投入,反而因仔猪遗传品质差,前期发育差而大大影响以后的增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降低了生产整体收益,猪场管理中应注意避免。

疫病防治费用虽然占养猪成本很小的比例,但很多生产者尤其是农村养猪户,存在侥幸心理,少用或不用疫苗,采用价低质差的药物,以降低生产投入,往往导致疫病发生增加或死亡率增加,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其他

后备、空怀、妊娠母猪不能喂得过胖。母猪应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后备母猪适龄配种,老龄母猪及时淘汰。

以上提出农村养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时有发生,如不及时解决,也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出现,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从宣传教育、科技示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资金扶植等诸多方面入手,让养猪生产获得更高的效益。

(来源:养猪技术网)

猜你喜欢
消化率养猪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养猪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挤压变量对小米-豆粕复合挤压膨化产品蛋白体外消化率、脆性和颜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