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互联网+”视域

2016-07-02 08:13朱兆珍毛志忠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东南大学会计学院南京200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财务管理

朱兆珍,毛志忠(.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东南大学会计学院,南京200)



PBL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互联网+”视域

朱兆珍1,2,毛志忠1
(1.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东南大学会计学院,南京211100)

摘要:互联网技术对PBL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实施具有正面效应。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将互联网技术与PBL教学法相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层面重新定位专业方向、革新教学管理体制、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断更新、补充与完善教学问题、优化学习过程并实施多元化评价;学生不仅要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创新和利用等方面素质,而且需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关键词:PBL;财务管理;互联网+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互联网+”是指创新2.0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作用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1],它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及其生活带来变革,而且对高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冲击[2-3]。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独立学科,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思想等植根于管理实践,而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4]。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prob⁃lem)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这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5]。但是现有学者运用的PBL法属于传统的经典的PBL教学法,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将互联网技术与PBL教学法进行有效融合,打破时空局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灵活性,从而为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崭新的理念及思维方式[6]。

二、“互联网+”对PBL教学法的正面效应分析

传统的PBL教学法存在学生社群狭窄、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缺乏相关培训及教学辅助材料、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7-8]等缺陷,而“互联网+”视域下的PBL教学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弥补传统PBL的各种缺陷,为PBL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提高学习群体与思维水平[7]、拓展教学资源新途径[8-9]、搭建学习交流新平台以及促进评价多元化[6]。本文主要通过将传统的PBL教学法与“互联网+”视域下PBL教学法进行比较来说明“互联网+”对PBL教学法积极的正面效应,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传统PBL与“互联网+”视域下PBL的比较

资源获取资源来源狭窄,获取途径较少。仅限于课堂上现有的资源或当时、当地可供利用的资源;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也很有限学生只需输入相关资源名称利用搜索引擎,便可不受地域限制,搜索到所需资源。这些资源形式上多样生动,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另外,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界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交流交流对象较少,仅为同学与任课教师;交流形式单调,主要为面对面交流问题表征评价方式主要是文字参与评价的主要是任课教师,从而也以个别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交流与协作更加快捷便利。通过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老师、同学、专家等交流对象都可以进行学习交流,亦可通过QQ、BBS、微信、Netmeeting等在线图文及视频通讯交流工具;通过互联网交流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更坦白、直接的交流言语能够减少交流时师生之间的隔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网络课件等除了传统的任课教师,网络教师和专家都可以给予学生专业评价;亦可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的评价模块记忆功能统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取得量化且客观的评价信息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互联网+”环境下PBL教学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4A型学习”变成现实①事事可学(Anything)、人人可学(Anybody)、处处可学(Anywhere)和时时可学(Anytime),简称“4A型学习。。

三、“互联网+”视域下PBL教学法优化路径

“互联网+”只是为PBL教学法的应用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1],是构建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3]。如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PBL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层面的支持与保障

1.重新定位财务管理专业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迅速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要求,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变革及发展与时代要求密不可分,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调整迫在眉睫。“互联网+”推动金融创新,促进投融资行为一体化、互联网化,企业财务管理更加靠近金融学科。然而现有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配置体系与会计学专业非常接近,比如有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高级财务管理》和《项目投资管理》课程,教学计划中没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而会计学专业设置《高级财务会计》,没有设置《高级财务管理》和《项目投资管理》课程,微小差别没能体现自身专业特色设置课程。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社会处于现代化与信息化叠加、经济新常态、全面改革的关键期,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应独立于会计学专业,有些课程应有选择的偏重于金融方向[10]。有“互联网女皇”称号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2014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在科技技术的带动下,教育行业将迎来发展拐点[11]。笔者建议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除了保留《货币银行学》和《商业银行学》外,可以考虑增设《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等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2.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在革新教学管理体制方面,首先,学校应加大宣传、促进新老教师了解“互联网+”视域下的PBL教学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P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有必要对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模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成员围绕现实理财生活或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目标及效果等展开讨论,最为重要的是要训练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激励应用互联网技术实施PBL教学法的教师。对将互联网技术熟练应用于PBL教学法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通过职称评定、长期聘用、加薪等激励措施给予一定奖赏,提高教师运用PBL教学法的积极性。再次,建立与PBL教学法相匹配的考核制度。目前缺乏对PBL教学法进行客观评价和有效考核的完整评价体系,考核制度处于不断摸索实验阶段[12],学校可以尝试将教师实施PBL教学法进行知识传输的效果和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两个模块纳入到教学考核范畴中。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强化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建设,方便任课教师随时随地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设计科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

3.革新教学理念

基于“互联网+”视阈的教学方法给过去传统的高校教学理念带来巨大冲击[13]。首先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使以教师与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不合时宜,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写作学习,不断改善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其次,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师生共同完成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学习的中心,而是“问题提出者”“指导者”和“监督者”[14];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积极学生”“自主学生”和“独立学生”。显然“互联网+”视域下PBL教学法的实施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教师教学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进外,学校层面有必要注意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培养,突破“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和“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的桎梏,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观保持一致。

(二)教师层面的调控与引导

1.设计有效问题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谈到,现在他所追求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抛出一条线或者是一个观点,让学生和教师都有话说”[15]。在此,一条线或者一个观点指的就是PBL教学法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更新与优化,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应用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时代需求,达到现代教育教学目标[9]。

在PBL教学方法中,教师是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分析外部世界问题的引导者[2]。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大容量存储技术和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教学平台,依据财务管理专业优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创设、改进科学有效问题,并指导学生随时上网查阅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从资源中选择不同难度、重点、层次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筛选、归纳、总结,学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材料,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9]。

2.优化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高校教学中,一般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知识传输;而通过学生课后复习、做练习及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完成知识内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得以“翻转”。简单说就是知识传输从课堂翻转到课外。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在课前根绝自己的需要,拟定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学习,完成知识传输过程;而知识内化则从课后转移到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互评总结、学生自主纠错等方式来完成。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13]。

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9],在这平台上教师可以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协作问题,同时需要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脚手架般的支持作用,鼓励并引导学生借助QQ、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网络通信工具组成合作小组自由提问、发表见解、讨论交流、展开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过程得以优化。在整个优化学习过程的全程,教师必须调控好PBL教学法进行中的秩序和节奏。

3.实施多元评价

教学是反思性的、持续性的对话过程。若没有教师对自己教学、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真诚反思,师生互动就难以深入[16]。因此,有必要对PBL教学法全程的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在PBL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诊断性评价;其次,在PBL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为引导和完善教学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量,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而改善教学工作,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有潜质,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学生的学习,即形成性评价。最后,在PBL教学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教学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例如期末进行的财务管理课程考试,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评定教师教学方案的有效性。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多样化、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9]。因此,在上述三个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模块中,笔者建议可以融合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三种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多元化,不仅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也应囊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合作、情感等多方面的评价。

(三)学生层面的配合与努力

1.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创新和利用等方面素质

(1)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学生能够做到依据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搜索、发现并识别重要信息,并可以借力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或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搜集并进一步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2)提高加工信息的能力

学生将获取信息按照自己需求进行分类、整理以及存储等,有利于后续查询、运用及传递给其它学习者。

(3)提高创新信息的能力

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学生能够通过归纳、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到各类信息的相关性和规律性,或者能够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和本质,得到创新的信息。

(4)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使用互联网技术将掌握的信息运用于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实践及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洞察及理解[17],自我认知由正确地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组成。自我观察是对认知主体对自己的感知、思想、情感、意愿等内部感受的观察;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学习反思,整理自己的个人评价[18]。对自己进行准确评价,应该做到如下三点:①认识到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思想因素、情绪因素以及目标因素等;②意识到自我评价错误对自己带来的危害;③认识到情绪对自我评价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得以提升,将会更容易从认知、情感或行为上真正反思所学内容,把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到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中。

在“互联网+”背景下,PBL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实施有必要融合互联网技术,学校层面重新定位专业方向、革新教学管理体制、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断更新、补充与完善教学问题、优化学习过程并实施多元化评价;学生不仅要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创新和利用等方面素质,而且需要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云亮.“互联网+”对高校的冲击和重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58-60.

[2]董文琪.移动互联网对参与式教学的双重效应分析[J].江苏高教,2014(2):81-83.

[3]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74-78.

[4]吕洪雁.设计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韩国大学教育,2009(5):61-62.

[5]毛志忠,朱兆珍.PBL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15 (12):172-173.

[6]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5(9):4-8.

[7]文艳平,泰国杰.PBL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朱兆珍.PBL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SWOT分析[J].商业会计,2015(2):110-111.

[9]杜洋.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5(4):177-178.

[10]周远祺.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思考[J].会计师,2015(7):67-68.

[1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未来空间无限[M].人民出版社,2015.

[12]郑娜,屈赟,张博.PBL模式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探讨和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15(2):102-105.

[13]钟秉林.互联网技术与学习革命[R].光明日报,2016-03-17.

[14]毛志忠.PBL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80-181.

[15]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赵明仁,李保臻.论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50-52.

[17]郑飞.大学生自我认知教学的探索[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3,2:8-14.

[18]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校谢贤德

中图分类号:F2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3-0153-04

收稿日期:2016-0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PBL教学法应用研究(2015jyxm718)

作者简介:朱兆珍(1982-),女,安徽淮南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东南大学在读博士;毛志忠(1959-),女,安徽黄山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