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6-07-04 12:28王帅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观念创新历史

王帅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课题。备课和教研方面,树立教师合作和学科知识综合、渗透的新观念;适应知识经济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科学地分析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指导现实,展望未来。

关键词:历史;创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37-01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规格的不断增大,向全国推行学科考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扩招意味着有更多的毕业生能升入理想中的学校。考试命题也必须会随考试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变化,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课题。为此,笔者在教学和教法改革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备课和教研方面,树立教师合作和学科知识综合、渗透的新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习惯于以学科为中心开展割据的单一教学。而历史教学的综合性、多变性,要求教师走渗透、兼容、团结、协作的新路子,尤其邻近学科知识的这种合作、迁移更为明显。例如政史地三科,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这三者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历史教学中,我们普遍经常地运用哲学原理,如: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主次矛盾,必然与偶然,内外因,阶级分析法去分析历史事件、评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又如,讲授巴以冲突问题,需同地理老师探求有关巴以两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点等内容。需要了解政治方面我国对解决类似问题的原则和立场等。通过这些学科渗透性问题的解决,学生对跨学科问题形成的认识就不是过去那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了。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合作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适应知识经济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是随意地创造和想象,甚至幻想,而是一般表现为打破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依据较为新颖的且有一定科学性的论据而支持的独创见解。而这种思维品质恰恰是素质教育今天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的。为此,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多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如:以历史知识和现实热点的结合而产生的知识美激趣,寻找学生关注的焦点设疑激趣等。如:讲到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等日本侵略问题时,设问:日本今天教科书否认侵略性质,你怎样看?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2、改变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问题式为主线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推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上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更重要的是课堂实践的操作上把鼓励、启发、训练学生的思维作为主旋律。

首先,课堂上随时诱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和积极竞答的课堂氛围。

再者,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如: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讲到中国古代史“两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两宋为什么又积贫积弱?”启发引导学生从宋初封建集权的弊端为起点,对北宋历史发展重新认识,然后得出多种讨论。另外,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增强换位思考的意识,即逆向思维方式。如:讲到世界现代史“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有的同学提出了疑问:若二战前大国早早放弃绥靖政策,世界大战是否有避免发生的可能性?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但要多加引导,而且对有此思维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

3、努力增大学生知识的外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因素。例如,讲到清朝摊丁入亩而实行的地丁银制度时,与明朝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进行对比,教材主要是简单介绍了背景、内容、结果,表象上看均为赋税折银摊丁人亩而收税,但实质上内容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介绍和扩展两项税改的不同内涵。即:一条鞭法虽人头税折银摊丁人田亩,但国家税收项目始终包含有人头税,并随国家所控制的人口数额及其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人头税并未废止,而地丁银则是把固定的人丁税额摊入团,以后田亩成为惟一的征税标准,而不随人口变化而变化。实际上中国古代史长期存在的人头税被废止了。通过这些知识的扩展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分析,才能创造性地得出两种税法推行后,纳税的丁身所承担的义务及国家对人身的控制是不同的这样的理性结论。

三、科学地分析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指导现实,展望未来

历史知识都是对过去的记录和总结,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代,展示未来,做到以史为鉴,指导现实和未来,这应该是历史教学的归宿。

例如:中国近代史讲到本世纪末,1957年以后“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给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教育。这样,需要对“左”倾错误的根源、表现及当时和深远的危害进行透彻的分析,并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规律速度与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去分析,然后得出以下结论认识:1、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否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2、统治者制定的经济政策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繁荣和衰亡;3、以史为鉴,正确认识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使

学生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是总结以前正反经验教训的伟大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祖国的信心。

猜你喜欢
观念创新历史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新历史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