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处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价值

2016-07-04 12:43辛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3期

辛燕

摘 要:学生的自主探索应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自主不是放羊,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关键词:依据教材特点;灵活处理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51-01

新的一轮课改,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探索应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自主不是放羊,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通过实践,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学习部分新知初步扫清了学习障碍,拉近了对新知的认识距离,那么,教师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通透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依据教材特点选择材料,灵活处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功能。

案例:重视学生生活经验 灵活处理教材

我在备《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一天,我上二年级的外甥来家作客,小家伙很贪玩,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成绩属中等偏下水平。我突出奇想,何不把刚设计的方案试一试?于是我把教科书交给外甥说:“旦旦,今天小姨要考考你,这些数学知识你要到明年这时才学呢,小姨不教你小男子汉,你有信心学会吗?”外甥接过书欣然而同意了。

我又交给他一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介绍了一分米的相关知识(这是三年级第二期的内容)后,旦旦认真地看书来,并不时摆弄着桌上的学具。十分钟后外甥拿着书和一堆学具来到我面前:“小姨,我已经知道了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您看 “孩子从学中拿出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学具和一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学具,”这个小的就是1平厘米,大一点儿的就是1平方分米,还有最大的就是1平方米了。”“旦旦真聪明,那什么是“面积”呢?孩子迟疑了一下,打开书念了起来,“你会念了,但你理解吗?”孩子搔了搔头说:“我觉得书上的话太多了,您瞧--“孩子合上书用整个手把书的正面从上摸到下,“这不就是书的面积吗?”我心中窃喜,忙问道:“面积有大小之分吗?”“有呀!”孩子诧导得看着我,拿起桌上的备课本说“本子的面就比书的面大呀”

反思

孩子之所以诧异,是因为他感到“面积有大小之分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他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早就有了面积是大小之分的概念了,而书中却一次次通过数方格,重叠比较法来验证,连学生都觉得“话太多”,失去了数学的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这“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案例中的孩子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能自己通过探究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到一年后才学的内容,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将学生的“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教师的“引”,做好了铺垫,教师应重视这一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处理教材,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数学价值。

依据这一点,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将孩子认为“话太多”的部分删去,创设了两名学生用同样的速度擦两块大小不同的玻璃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面”这一概念,再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很快概括并掌握了“面积”这一概念。这样处理教材比传统教材更省时、省力、更有效能够“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探究,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多练习。这节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让”出了近十分钟的时间由学生下坐位自由测量,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个人认为,与生活相联系,才更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