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粗心”的成因及其对策

2016-07-04 01:16吴运秦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粗心形式方法

吴运秦

摘 要: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让那此“粗心”的同学能说“我不粗心了”。

关键词:“粗心”;必然;偶然;形式;方法;告别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21-02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粗心”是必然的。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13周岁到15周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史上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开始发育,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直接影响大脑的脑垂体,使得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大稳定,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有所降低。所以,少年在各种活动中容易分心,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指向性不稳定;虽然他的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无意注意还在起主导作用。总之一句,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因此,“粗心”总会存在的。

就学生个体而言,“粗心”是偶然的,它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

1、受以往知识的干扰、形成思维定势的“粗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物理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有些习惯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学生却误以为是真理,在头脑中留下不易消除的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生经常在电台等地方听到某地的气温为多少度、汽车时速是多少码、教室中没有回声等说法,在物理中,他们也会拿来应用,而与物理学中的准确叙述相抵触。

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和经验的累积,各种知识、尤其是相近、相似的知识之间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干扰,从而容易混淆不清。例如,在学习了质量和重力以后,学生会对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后的质量不变,错误的理解为重力而变小。

2、学生认知的偏面性、解题不注意条件造成的“粗心”。有些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理解不深,或者对问题考虑不周,就会出现乱套公式的毛病。例如一重10牛的物体底面积为10厘米2,把它放在面积为100厘米2的物体上,它对物体产生的最小压强是多少?有的学生答:p=F/S=10牛/100厘米2=0.1帕。这里,学生没有分析物体的受力面积究竟是哪部分。

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存在往往有它的条件,有的同学只注意结论而忘记了它们成立的条件。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汽车在匀速上坡的过程中,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而此题中有外力对汽车做功,因此,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3、审题不清、脱离实际造成的“粗心”。不认真审题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没弄清楚题目意图的情况下就给出答案,例,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往往答: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这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而题目要问的是加快蒸发的方法。

二、虽然初中学生出现上述“粗心”问题是难免的,但作业一个教育者,不能听之任之。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避免他们的“粗心”、努力提高其解题能力、降低学生的失分。

1、首先,要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广泛有效的讨论。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求真去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与观念,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人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也是学生减少初中物理中“粗心”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了有一条题目全班有5个不同的答案。我就找了5个代表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进行讨论并且按下面程序:

(1)明确5个同学需解决的“粗心”问题;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其他同学分别指出他们错误的原因;

(4)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2、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许多学生反映,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说明学生除了必须掌握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定则等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即要解决好“怎样做”的问题。教给学生规范的解题方法,培养一定的解题习惯,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是要培养良好的审题意识,这是解好题的基础。有时学生到办公室来问问题,若反问他“疑”在何处,往往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显然他并没有认真审题,连题目的意思都不明白,不会解题当然也在情理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差之毫厘,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方面寻求突破。二是确定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规律、应用数学工具正确进行求解。在弄清题意的情况下,根据题目的意思,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或模型。

在帮助学生进行浮力计算时,也可通过画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使问题清析化。三是重视题目的解后分析,提高解题思维质量。教师在帮学生分析题目时,一定要进行解后的小结,总结解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角度分析,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等臂杠杆两端不同距离处分别放一支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蜡烛,杠杆平衡。点燃一段时间后(设燃烧速度相同)则A:长的一端下沉;B:短的一端下沉;C:继续平衡;D:无法确定。解此题时,可先从杠杆平衡知识入手,用F1L1=F2L2,比较变化后两端力与力臂的积的关系。然后可用“极限思维”法迁移拓展,设短的已经燃烧结束,而长的一端还没有燃烧掉,则一定是长的一端下沉。使学生在学会“走”的基础上练习“跑”,从而提高他的解题能力,同时,因为有前面的基础,这种新的思维方法又不会是“空中楼阁”。还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题型的变换,拓展思维空间,巩固已有知识,又可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再次,在教学上要做到规范化。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日趋深入及掌握学习的要求,对初中物理学习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1)思维首先要做到规范化。思维是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原始的“工具”。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们在学习中应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论证,应用推理、类比、反证、联想等方法去伪存真,去误取正。如有的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可以这样进行论证,如果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那么速度越小,惯性越小,速度为0时就没有惯性了,显然,这与“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相违背,是不对的;(2)语言的规范化,物理概念、专有术语、物理量及其单位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格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乱用,更不可生造。否则,会造成一些认识上的错误。比如说“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就不能说“电压与电阻、电流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等;(3)实验操作的规范化。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应规范操作,例如,酒精灯不可过火、不能用嘴吹灭等,看似细节,其实对学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总之,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让那此“粗心”的同学能说“我不粗心了”。

猜你喜欢
粗心形式方法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初中物理学生“粗心”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
可能是方法不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现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德商界大腕因“粗心”访华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