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门宴》看“问题教学”

2016-07-04 01:44练瑞源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鸿门宴问题教学语文教学

练瑞源

摘 要: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违背科学的教学形式,呆板的字词解释、句段划分、背景简介以及主题归纳,这样的教学反反复复,少有变化,让原本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走向了死胡同。新课改提倡教师和学生要互动教学,这就从某个角度揭示了问题的所在,让我们意识到课堂的活力是老师和学生互动而形成的!只有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语文课才无可限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教学;鸿门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376-01

一、《鸿门宴》里有“问题”

中国古代圣人和国外伟大的学者都注意要利用问题来进行教学。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然而“只有当你对问题采取行动的时候,问题才是我们的朋友。”

笔者在他们“问题教学”精神启发下指导了《鸿门宴》的教学,实践片段如下: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在组织这堂教学的时候,整堂课笔者就准备两个问题,一个情景引导。

笔者抛出的第一个问题,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作出的决定是否正确?学生肯定有争执,辩论的双方要说服对方,就会力求寻找证据,这就是笔者在《鸿门宴》采取问题教学的初衷。

这时候认为项羽的决定正确的一方,努力从原文找到两个有力证据:项羽的军事实力对刘邦来说,有着绝对的优势。40万对10万,而且项羽的军队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巨鹿之战—课文上有注解),这个时候战士的士气正高,携巨鹿之战的胜利之威,去攻打刘邦,简直是“以石击卵”般容易啊。所以说,项羽这个时候做的决定,对于他的集团来说,是个正确的决定。第二个证据是:范增作出的反映,说:“急击勿失!”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这个机会,和项羽的决定本质相同。范增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刘邦在他的老家,有两大特点,一好财二好色。可是他进了函谷关后,他是财也不要,女人也不要。这人这么克制自己的欲望,说明他的志向不小啊 ,而且范增还派人去看过他的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之气。最后范增的意见是4个字:急击勿失。范增到底不比项羽,看的比项羽来得远。

学生辩论到这里,笔者在组织课堂时抛出的第二个问题是:经过刚才大家的争论,渐渐达成共识,项羽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那么爱思考的同学就会想:为什么项羽在和刘邦在鸿门宴的交锋中还是失利了呢?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有很大难度,所以在备课之初,做了两个预案,如果学生的辩论找不到一点方向,笔者准备用上一个情景引导:《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周瑜在三江口放火,诸葛亮智算华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的理性的“三笑”,让学生自行对比理解项羽感性的“大怒”。

通过教师的情景引导,让学生明白项羽在鸿门宴的交锋中失利的原因就在于他作出的这种决定的基础很不牢靠,大家可以想想,他的这种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他的决定一是在大怒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不是在冷静、理智的情况下,所以这个决定的基础不牢靠。其次他做出这个决定是随意的,没有和他的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范增)商量下作出的,太专断,太随意了。综合上述两个情况,显而易见项羽他这个决定,随时都有可能给他自己撤销掉。

从《鸿门宴》片段课堂实践来看,笔者体会有二:

第一、有问题,才有进步,问题带来了思想的进步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就认为学生学习必须能提出疑问才能进步。

在《鸿门宴》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问题,他就不可能有思想的发展。听了课和没有听是差不多,所以当笔者带给他们问题的时候笔者是快乐的,当看到他们在问题的启发下走向思想的进步时,笔者更是欣慰的。

第二、有问题,才有个性,问题带来创新的能力

在《鸿门宴》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个性,就在于学生面对的问题具有多角度回答的可能,他们在解决的时候就体现了他们各自的个性化思维。这是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问题,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回答,每个同学都可以贴上自己的商标,标明这是我的答案。如果得到肯定,他们一定会感到成功的自豪,这应该是我们老师所真正追求的吧!

二、问题教学实践之路

古希腊哲人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应该探索“问题教学”的实践。

1、问题的来源。没有问题,就没有富有价值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以问题是教学的最有价值的资源,问题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我们的课堂能站多高、走多远。因此,问题的来源就是我们教师最关心的一块了。就课堂教学而言,问题有三大来源:教师、学生和教材编者。可喜的是,现在很多语文老师逐渐达成共识: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来源学生。学生可能会提出非常幼稚的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幼稚走向深刻。为此,我们老师必须在鉴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2、问题的解决。问题是怎样被解决的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组织对话,是解决问题最具可能性的途径。

组织师生对话,首先要给对话主体公平的话语权。只有给每个学生公平的话语权,才形成了一个“对话场”,如果教师巧妙运用教学智慧给学生以鼓励,可能会形成师生间的“对话旋风”,这样会把问题的研究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即使问题最后不被解决,也留给学生许多疑惑,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走入了下一堂课。

3、问题的再生。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思考求知的步伐,所以问题总是纷至沓来。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价值,因为它将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资源;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越多,说明课堂教学的资源越丰富,空间越广阔。所以问题的再生,最关键的是要“超越教师,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我们语文教学是一门问题的学科,我们要去深刻地理解他所具备的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这或许应该是我们语文的教学之道。

猜你喜欢
鸿门宴问题教学语文教学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