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虽古匠心不老
——记诸暨竹编大师袁建虎

2016-07-05 06:39谢琼环
浙江林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诸暨篾匠竹编

◇本刊记者/谢琼环

特别策划

竹艺虽古匠心不老
——记诸暨竹编大师袁建虎

◇本刊记者/谢琼环

编者按:

林木手工艺品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由手工艺人代代相传,颇具地方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林艺品在新时代的林艺大师手中,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且走出国门,扬名天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些林艺大师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人,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本期选取诸暨竹编大师袁建虎、东阳工艺美术大师吴腾飞、绍兴红木家具大师陈水堂三位浙江省林艺品创作大师的个人事迹和创作故事,突出浙江省林艺品的独特之处以及林艺大师的精湛技艺、傲人成果。

老袁是个普通人,学过篾匠,下过海经过商,略微黝黑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给人一种憨厚朴实的好感。老袁说自己是个粗人,可是在很多人看来,他做的可都是精细活。

老袁全名叫袁建虎,绍兴诸暨人,今年56岁,是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自2013年全身心投入竹编创作以来,老袁凭借精湛的手艺,在业界获得了许多肯定和嘉奖。在两个月前的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老袁的10幅《毛泽东诗词精选》竹编字画作品还获得了金奖。虽然荣誉给老袁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却看得很淡,用他自己的话说,做竹编“不为钱,不为名,纯粹图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觉得很开心”。

潜心钻研重拾竹编乐趣

从14岁学篾匠开始,老袁便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家里人给安排学做一门手艺已经算是条件不错了,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由于学得快,对自己要求也严,老袁的基本功练得很扎实。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篾匠这门手艺渐渐没落,老袁也只好把手艺搁置,改行做起了其他生意,这一搁就是三十几年。

而真正让老袁重新拾起这门手艺的“功臣”,还是他家那块方方正正的竹编电视背景墙。前几年新家装修,缺少一块电视背景墙,老袁在商店里转悠一圈也没看到合适的,后来他转念一想,自己学过竹编,干脆自己编一个,于是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还真的编出了一面背景墙。从那以后,老袁便重拾了做竹编的信心。这面电视墙现在还摆放在老袁的客厅里,暗红的油漆上色,古朴简约,上面还编有方块汉字对联:“一时之间三朝六代,几寸屏景五湖四海”,颇具书墨古韵气息。“其实这面电视墙编得比较简单,我不是很满意,但对我来说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老袁说,“这么大尺寸的作品我现在很少做了,工程太庞大,既费时也费工,需要长时间弯腰、蹲着,我的身体也吃不消。”

现在,老袁的作品主要以竹编字画为主。字画的难度远比具体的竹物件高得多,对竹子劈成篾后的粗细、薄厚要求更精准。“劈篾后,要根据纸稿上字的笔画粗细来估算和调整篾的薄厚,没有科学的计算公式,全靠自己的经验和手感来估算,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很难掌握好。”老袁介绍说,“选材也很重要,一般下半年尤其是冬天的竹子比较适合,开春后的竹子就不太适合拿来做竹编。挑选的时间也有讲究,通常选在下午去挑,上午有露水,容易霉烂,下午就比较干燥,挑选时还要看竹节的长度、粗细,这些细节一步都不能省。”

从选材、劈篾、刮丝、编织,到最后成型上油漆,老袁对每一道工序的把关都一丝不苟、精细到位。也正因为老袁的细致,他的作品在各类工艺美术展会上获得了不少奖项。他编织的八角篮,还在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出。慢慢地,老袁的名气越来越大,上门定制竹编作品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其中接过最大的单子是去年的一单30万元的字画作品,是一位做外贸生意的老板在去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看到了老袁的作品,于是主动要求定制以寓意好运吉祥的字词组合的字画作品。

这些定制或获奖的作品老袁都备有一份在他的工作室,作品量不大但却十分精致,每件作品都编有“袁建虎”字样的落款。“这些(作品)就像我的小孩一样,每件我都喜欢。”对于下一步的创作,老袁也有自己的打算:“接下来,我想编一套‘古代四大美女’,现在已经在找朋友合作画纸稿呢!”

四处寻访留住传统技艺

这几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竹编技艺,老袁去过很多地方,拜访了四川、江西、湖北等地的竹编大师如刘国才、卢光华、刘嘉峰等,都是国内知名的竹编手艺人,从他们身上汲取有关竹编的知识和技能。“不亲自去一趟,没法真切地领会他们的技艺和想法,只有去过、看过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和学习。这些大师的年龄基本都已经很大了,最大的已经80来岁高龄。像我这个年纪的,有些传统的技艺也都没见过呢。”老袁说,每次去拜访,他都觉得受益匪浅,也希望自己能将老一辈留下来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除了上门讨教技艺,老袁还时常钻研相关的书籍,系统地学习竹编知识。其中,新昌竹编大师刘国才的《竹编探源》一书,让老袁启发颇多。“这本书有不少关于竹编的珍贵资料,从竹编材料的挑选、加工等基础知识到竹编的各种编织手法和技巧,涉及范围很广,内容也很全面。”老袁介绍说,“像编织手法这种东西,现在知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再往后可能就要失传了。把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技术和经验写下来,编成一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传承,而且还是一种很不错的传承方式。”

“竹编这门手艺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里面的门道很多,很复杂。我想好好研究,也不单是为了自己,以后万一有年轻人想学,也可以教他们,这是我的一个‘梦想’。”老袁略微感伤地说,“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会的人也越来越老。年轻人需要养家糊口,竹编学起来耗时也花精力,回报率并不高,一年下来在竹编上的报酬可能还抵不上他在外头打零工来得多,即使有兴趣,经济压力也很大。想要把老手艺延续下去,还挺困难的。”

《毛泽东诗词精选》竹编作品

袁建虎在编织字画

八角篮

近年来,尽管社会各界、各部门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重视不断提高,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仍然状况窘迫,把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人的喜好结合起来,或许是一个“老”手艺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现在诸暨有不少人喜欢山水画,挂在客厅、卧室做装饰用,我也想把这个融合到竹编里,做竹编山水画。”老袁说,做点创新,说不定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

这几年,除了偶尔参加展览,其余的时间,老袁一直在埋头编作品。老袁觉得做竹编要能静得下心来才能做得好,做的时间久了、乏了,就出来透透气、钓钓鱼,生活很是闲散安逸。

对于未来,老袁希望能再多做几件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竹编,让篾匠不再式微,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竹子刮丝

猜你喜欢
诸暨篾匠竹编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东篾匠
诸暨人爱荷至深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快实效 大体量 重深度 显高度——县市报开展“两会”报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篾匠父亲
篾匠的端午
卢立军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