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语言行为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之功效性

2016-07-05 07:16刘晋军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受训者教员目光

刘晋军

一、非语言行为的概念

非语言,即无声语言。何谓军事共同科目教学的非语言行为?笔者认为,它指的是在特定的军事共同科目教学环境之下,教员运用无声语言将自身所要表达的综合信息通过各种载体传递给受训者的一种活动。其载体包括面部、眉目、手势、身姿、衣着等。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中,非语言行为能够延伸、拓展语言表达的含意,使之更加贴切和富有成效,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并且能够刺激受训者的视觉系统,增强受训者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充分调动起专注力,使之时刻保持兴奋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员的非语言行为是教学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它给军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鲜血液。

二、非语言行为的种类及其特点

1.面部语——亲切自然

众所周知,人的感情流露总是起之于内心,发之于外表的体现在面部表情上。所以,人的面部经常能够发出丰富的非语言。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中,由于教员的面孔和受训者的视角恰好形成一条直线,这就使教员的面部表情显得“众目睽睽”,成为受训者视线最易集中的目标,从而成为师生心理接触碰撞交流的重要凸显点。因此,教员在面部语言的表达上,应做到让自己的内心活动真实自然地反映在表情上,切忌表情娇柔做作。一是要和蔼慈祥、平易近人,这样无形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受训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情感的需要在变换面部语言时,脸色脸形变化、喜怒哀乐的表现恰如其分,十分得体。

2.眉目语——炯炯有神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它的变化最能直接反映心理情感状态,虽然不是有声语言,但恰似有千言万语的随心传播,是进行非语言沟通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员要依靠眼睛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教学要求。尤其是在动作技能的讲授上,教员一定要流露出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受训者充满信心的情感,做到两眼生辉,炯炯有神,坚毅自信,胸有成竹,切忌目光无神,无精打采,眼神虚晃,游移不定。在目光分配上,要扩大目视范围,不能老盯着前排或少数受训者,应把全体受训者纳入自己视线之内,使自己的目光与全体人员的目光时刻保持“对流”。

3.手势语——举止适当

教员在授课时,手势语有助于语言陈述,强调语言所表达的重点,重要的是可以增强语言感染力,吸引受训者注意力。在手势语的运用上,军事技能课体现的“淋漓尽致”,教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情感需要来选用,手势要有一定的力度美,符合受训者知觉,易于理解和接受,手势的速度、频率、幅度要适当。手势过快,一闪而过,起不到启发、说明的作用;使用频率过高,就变成了手舞足蹈,会使人心烦意乱;手势幅度太大,则有失雅观。因此,手势语运用应做到准确、恰当、自然、形象,充分展示教员过硬的军事素养。

三、非语言行为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中的效能

1.有助于捕捉受训对象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中既有认知性一面,又有情感性一面。作为一名军事教员,目光炯炯有神,瞬间就会给人以振奋之感;用威严目光向全体受训者扫视一遍,队列中立刻就会肃然寂静;在组织练习时,教员用和蔼可亲的目光认真关注受训者每个动作的细小环节,就会让大家有受尊敬和重视之感,更会进一步激发训练热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训练中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的受训者而言,教员犀利的眼神无疑释放出的是一种责备、批评和期望。

2.有助于丰富课堂氛围

寓教于乐是军事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思想,它相对于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纠正等环节无疑是“雪中送炭”,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著名的学者季羡林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如果军事教员能够将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运用恰到好处,就会使枯燥的训练场变成欢乐的海洋,受训者从被动地“要我练”变成主动地“我要练”,真正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训练热潮,教学秩序有条不紊,气氛生龙活虎,彰显出新时期军人的血性虎气,从而促进受训者身心和技能的健康发展。

3.有助于受训者对动作要领的感悟升华

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操场或野外进行,而内容主要以技能练习为主。所以,教员在讲解动作要领或示范动作时,如能将各种非语言行为灵活恰当地综合运用,就能够加深受训者对动作的直观印象,帮助受训者进一步增强对技能动作的理解和领悟,更好地提高军事共同科目教学训练的“直观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

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中,有的教员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军事技能单纯就是练”这种狭隘观念的影响,忽视了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都是民主平等的,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员充满关爱的非语言行为,既是对受训者的一种内在压力,同时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它能鼓舞和激励受训者的学习行为,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彼此感情融洽。

5.有助于教员驾驭课堂

在课堂上,受训者同样会表现出各种非语言行为,而且具有真实可靠性,它对于教员准确判断受训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受训者在训练中无精打釆,萎靡不振,这表明他身体状况欠佳或者有什么思想問题,教员应安排其暂时休息或与其谈心交流;有的受训者在训练中对于一时难以掌握的动作出现了心浮气躁,摇头跺脚的现象,教员应及时送去肯定的目光,鼓励其放下包袱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师生双方之间非语言行为的互动,受训者就会在成功时感到喜悦,失意时得到鞭策,契合了新时期军人不甘示弱、力争上进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如珂,朱兵.现代军校课程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2]刘志辉.军队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武警警种学院)

猜你喜欢
受训者教员目光
会变的目光
您的目光 我的成长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请别告诉她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背后的目光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