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问题探讨

2016-07-05 10:13朱瑞杨红亮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朱瑞 杨红亮

【摘 要】所谓思想政治(以下称:思政)教育载体,就是思政教育中传递与承载思政教育信息,可以成为思政教育主体主观操作和联系思政教育客体的一种活动方式或者物质存在方式。本研究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分析与探讨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探讨

一、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载体研究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载体研究现状

1.从界定思政教育载体内涵来看,因为思政教育载体概念比较新颖,概念说法不一,其具体观点也具有一定差异性,比如,一些学者提出思政教育载体属于一种活动形式,也有些学者提出思政教育载体是一个连接思政教育课题和主体的纽带与桥梁,是思政教育核心要素。虽然学者在界定思政教育载体内涵上存在一定分歧,然而却在思政教育载体构成条件上却形成一个共识:a.承载思政教育任务、目的、内容及原则等信息,而且为思政教育者主观操作;b.是一种连接教育客体与主体的物质形式。在该共识前提下,很多学者不断探讨与研究思政教育载体和方法、介体等思政教育组成部分。

2.从思政教育创新及应用来看,因为现阶段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因素开始,所提依照各内容与目标选择的载体也具有很大差异性。因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政治经济背景及新媒体对思政教育载体的追问,使得很多学者极为注重思政教育载体的实际应用,因为受传统因素影响,一般都会集中在以下几点:(1)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的和实际教学内容予以明确,有效利用思政课堂教学载体;(2)将学生思政学习意识激发出来,设计完善的思政教学载体,同时全面发展谈话与谈心教学载体;(3)不断优化教育管理载体,尤其注重管理学生公寓。

(二)思政教育载体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

1.各思政教育载体存在明显的条块离散与分割状态,分化教育载体整体性功能。

从根本上说,思政教育本身是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及动态性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该过程并非仅仅是采用校园文化活动或者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就能提升教育效果。每一个思政教育载体力量条块分割都非常显著,且彼此配合与呼应极为匮乏,一般会表现出无序、自发等分崩离析的状态,缺乏合理的结构分布。

2.随意应用载体与盲目跟风,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育实效。

尽管现阶段学术界逐渐意识到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地位,然而,因为在研究思政教育载体方面依旧比较落后,再加上欠缺思政教育载体实际应用能力,对发挥思政教育载体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在实际应用新媒体上充分表现出来,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比较热衷于讨论互联网中比较流行的话题或者视频,并不会深入性讲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二、思政教育载体合力形成的相关适应性

(一)载体合力的形成以系统论为其理论基础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分支,思政教育是系统化的一个过程。就此方面来说,系统论为形成思政教育载体合理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思政教育是由很多根据相关规则实施非线性彼此作用的一个动态系统,同时也是由教育目标、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共同组成的统一体,要想发挥思政教育载体合理的作用,需要各要素有效协作。第二,系统论观点(像调控性、整体性及动态性等),对运行单个思政教育载体的效力远不如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合力”可以将思政教育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载体合力的形成以社会复杂性为其现实背景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与近期目标,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代化适应系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及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使我国政治、生活、经济及文化等均具有多样化特征,一方面,继续变革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经济,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民主化政治进程,保证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启动变革文化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加不稳定性因素,区域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使社会分化极为明显。

三、新媒体时代下形成思政载体合力的措施及途径

(一)构建互联网教学资源中心与教学平台,完善设计思政学习资源,对新媒体话语权予以充分发挥

就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环节来说,必须对传统思政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演绎,发挥理论灌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教学方法领域对多媒体技术予以有效应用,增加思政教育理论灌输的创新性与新颖化,而且还要设计出完善的思政学习方案,而主干内容、扩展内容、辅助内容共同组成思政学习资源。思政教育理论是主干内容的根本,包括马列理论,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课程。

(二)创建校园特色网站,完善校园导航系统,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辐射力

思政教育教学中,导航系统指的是路径指引、内容检索,和学生共享校园体制要素与物质要素,这就需要打造极具特色的校园网站,比如,在本校互联网中构建视频新闻及图片鉴赏等,能够以视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静态的建筑风格与学院风貌,对该校精神和文化进行有效传递。点击图片,用直观性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情操等产生影响,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对学生理性具有启迪作用,督促学生修身立德。

(三)通过新媒体密切联系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在影响受教者方面主要是施教者的个人魅力与理论水平,这些都以辅导员、教师及班主任的学识与道德为源泉,以往咨询活动与谈话均在该模式下进行,具体表现为辅导员和教师以撰写博客、开设空间、讨论话题及上传学习辅导材料等方式,在互联网中公开教师MSN、QQ等网络联系方式,构建QQ群与飞信平台,和学生实现心灵接触,同时还要确保工作通道与信息传递的快捷畅通。

(四)将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校学生精神升华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而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课外活动,开展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与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对美化高校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等具有重要作用。建设高校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新媒体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内涵予以不断拓展,进一步延伸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功能。

四、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载体合力的形成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消除或规避对载体合力不利的反向作用

重视新媒体将更多机会提供给合力形成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其中的反向作用。因为新媒体本身具有隐匿性、开放性及虚拟性等特征,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为个别人创造了蓄意破坏的机会。例如,在互联网中发表虚假言论,制造垃圾信息,对媒介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还有的学生甚至侮辱他人名誉等,这些既是媒介行为的失范,同时又触犯了道德底线。

(二)避免过分依赖新媒体

我国以往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社会实践和课堂讨论为辅。而现代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于始终探索怎样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教育者而言,让人对其产生依赖,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化程度的迅速提升,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强了当代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意识,在新媒体时代下,单一载体模式给人一种苍白无力之感,设计一个具有现代化的载体平台,形成高校思政教育载体合力,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面服务,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科研探讨的新课题。总之,思政教育载体合力并非单一个体,高校只有对思政教育载体合力进行充分挖掘与开发,并对其有效应用,思政教育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阚宝奎:《借助新媒体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年第15期.

[2]朱文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文教资料》2009年第31期.

[3]龚翠英:《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高教论坛》201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