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2016-07-06 21:38高岑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闽南纹样传统

高岑

摘 要:文章从闽南文化的地域独特性出发,探析闽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五个创意切入点:形态元素、色彩元素、装饰纹样元素、象征元素、语音元素,与闽南传统元素可能带来设计上的不利因素: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度、及设计表达的有效性。

关键词:闽南传统文化;设计元素

现代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并继续发展的时代,现代设计与人类文化结合的趋势更加显著,运用传统形态元素或传统思维方式以现代的表现手法作设计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人类文化中的一支闽南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传承又有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等独特人文自然的融合,以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依靠闽南传统文化的丰富积淀与独特魅力,如果能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艺术、工业设计中去,不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现代设计的多样多元。

1 闽南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闽南就地理位置而言,泛指福建南部,以厦门、漳州、泉州、龙岩新罗和漳平等地区为主。居住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传承发展出了闽南文化,闽南文化的影响地区包括福建南部、台湾、新加坡等闽南人聚居的地区。闽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文化,集合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外来文化的多元性、和土著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拓性。闽南文化源于古时中原地区的汉文化,自秦统一中国在福建设立闽中郡始,数代中原居民迁徙入闽,古代汉文化在闽南地区传播发展。到后宋明闽南地区海上贸易繁荣,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元素融入闽南地区,多元文化交融发展。加上当地闽南先民靠海为生,开拓进取,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外多元文化而逐渐形成发展成为独特的闽南文化。鉴于闽南文化的传统性、多元性、开拓性,以闽南传统文化或地域特征作为切入点,将闽南元素的特点、气质、品格、神韵注入现代设计,会使现代设计作品带有强烈的闽南文化认同,从而使该作品兼具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

2 闽南传统文化元素创意切入点选择

闽南文化涵盖了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和宗族文化及方言等。闽南传统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建筑方面有极具当地特色的闽南古厝,工艺美术方面有漆线雕、剪纸、木刻,音乐戏曲方面有南音、歌仔戏,民俗活动方面有中秋博饼活动,传统服饰方面有惠安女服饰等不一而足,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为当地民众所熟识,将其与现代设计融合进行创意设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切入:

2.1 以形态元素为创意切入点

形态指的是物体的形状神态,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本文所指的形态元素为创意切入点侧重的是利用物体在形上的变化进行现代设计,比如形态上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闽南建筑、泉州惠安女形象等。

以闽南建筑举例来说,闽南建筑包括民居、祠堂、庙宇、庭桥、园林等,其中闽南民居最具代表性。“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屋脊,雕梁画栋宫殿式”描绘了闽南民居的形态特征,由此可得到多个创意切入点:一是,“红砖白石”的无规则的砖与不拘形状的石自然和谐组成了红与白的独特墙体,既有红白的色彩对比,又有石面与砖面的纹理对比,再有石块为面为点、砖缝为线的形状对比;二是,闽南建筑的屋顶变化优美,体态轻盈,屋面为双曲面, 屋面脊部坡度陡峭、檐部坡度平缓, 翘角的“燕尾脊”高耸凌空,厦门海沧文化中心的设计就借鉴了闽南古厝的中轴对称和屋顶上翘的燕尾形态。

惠安女是闽南形态元素的另一个代表,作为闽南泉州惠安地区的一个特殊族群,她们是女子勤恳劳作的代表,她们独特发式服饰也让人过目不忘。传统的惠女多戴着蝴蝶状的头饰和涂上黄漆的斗笠,小花巾包裹两颊脖颈,上身穿短窄的斜襟衫露出肚脐,下身着宽肥的玄绸裤。玄绸裤特意折叠留下折痕以象征层层海浪,彩色塑料绳编织成腰带与银裤链一起佩戴腰间。惠安女的服饰便于海边劳作且独树一帜,惠安县旅游局将惠安女的日常生活生产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制作成旅游纪念品“乐游风情惠安”,大姐古城寻踪游、二姐惠女风情游、三姐雕艺文化游、四姐滨海休闲游、五姐朝圣祈福游、六妹生态体验游。

2.2 以色彩元素為创意切入点

人们观察物体首先关注到的就是色彩,其次是形状,再次是物体的质感与细节,因此色彩作为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在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闽南传统色彩继承发展了中原文化中的“五行五色”(即黑、白、红、青、黄),现代设计亦可从此点切入。中原文化中的典型色彩是“五行五色”,《黄帝内经》将其描述为“东方木,在色为苍;南方火,在色为赤;中央土,在色为黄;西方金,在色为白,北方水,在色黑”。闽南文化中的色彩传承于中国传统文化,木=青色,为木叶萌芽之色,火=赤色,为篝火燃烧之色,土=黄色,为地气勃发之色,金=白色,为金属光泽之色,水=黑色,为深渊无垠之色。闽南古厝的典型配色为红砖白石,运用了砖的红色与青石的白色对比;闽南庙宇建筑屋脊上五色搭配艳丽夺目,运用传统剪黏工艺,烧炼过的、颜色鲜艳的彩釉陶瓷碗盘等碎片拼塑成龙凤、人物、花鸟造型;惠女的头饰衣饰配色协调,斗笠油漆选取象征大地的黄色,绸裤选取象征水的黑色,腰间的银裤链是金属光泽的银白色。

2.3 以装饰纹样元素为创意切入点

装饰纹样是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图案形式,表达人们审美品位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闽南文化中的装饰纹样种类繁多,闽南民居中装饰纹样的表现从技法到题材较其他设计门类更为丰富,民居中的装饰纹样多出现在大门两侧、门厅、檐廊墙面、厅堂梁枋举架等各处,装饰技法手段有砖片拼砌、砖雕、木雕、彩绘泥塑、五彩瓷片剪贴等,不同的装饰技法常见的纹样图案也略有不同。民居主要墙面常以红砖片拼砌、白灰勾缝构 “福”“禄”“寿”等吉祥文字,或万字锦、八卦及龟甲形、团花等图案。民居大门两侧或门厅、檐廊墙面也常见用窑前雕和窑后雕的手法砖雕组拼成方形或长方形的花鸟、博古或人物故事图画。石雕装饰技法如浮雕透雕等则常见于民居墙堵、门厅旁、凹寿门两侧、护厝过水门及檐廊旁、天井周围,纹样有浮雕花鸟、夔龙图案、诗词楹联、匾额、“渔樵耕读”、“士农工商”、壶瓶钟鼎、花鸟鱼虫、“二十四孝”、“封神演义”等。木雕装饰常装饰于门窗、厅堂隔扇、檐廊和厅堂梁枋举架,杉木和樟木浮雕或透雕后髹以棕漆、敷以金箔,再镶于缀有银白点贝壳粉、砂粒的青绿、深棕或紫红、粉黄等彩色地子的木框上,纹样有山水、花鸟、博古、湖石、戏曲故事、瓜果鱼虫、水族静物及书法文字等。彩绘泥塑则常装饰于山尖“财神洞”、“墀头”和门旁,为防风雨侵蚀罩以玻璃;五彩“瓷片剪贴”则因其不怕风雨又耐酸蚀,常装饰于屋脊上,纹样有戏剧故事中舞枪弄棒的刀马人物、龙凤麒麟、花卉果蔬、鸟兽鱼虫及山水田园等图案,以及八宝、杂宝、博古图案和各种吉祥文字、诗词、对联等。

现代设计中有借鉴装饰纹样设计的标志,比如泉州企业九牧王、福兴集团、劲霸男装等。“九牧王”品牌标识以回纹为原型稍做变化,寓意连绵不绝、吉利永享;“福兴集团”标识从企业生产拉链的企业形象出发,取形于井田纹;“劲霸男装”品牌取自青铜器时代钟鼎铭文古韵的“王者归来”形象。

2.4 以象征元素为创意切入点

象征是用直观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心理情感,在闽南文化的民俗活动、建筑文化中多能看到人们用借物言志的美好意愿。中秋博饼是极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结合了宣和牌、状元筹的游戏规则以掷骰子获得奖品,有博得头筹、讨好彩头的象征意义。中秋会饼是传统的奖品,故称博饼,博饼体现了中原文化对闽南文化的影响,融合了科举文化和民俗文化,至今仍在闽南一带盛行。闽南民居中也有许多以纹样象征美好寓意的例子,民居中常出现的八角形图案寓意“八吉”、吉祥,六角形图案寓意六六大顺,圆形寓意圆满,六角龟、“寿”字图案寓意延年长寿,蝙蝠寓意福寿,葫芦寓意福气,莲花寓意清白,石榴寓意硕果累累,蝴蝶寓意美好,金钱图案寓意富贵发财等。民居屋脊的形态不同象征含义异同,屋脊的马鞍形是方形的代表“土”,锐形的代表“火”,曲形的代表“水”,直形的代表“木”,圆形的代表“金”。

2.5 以语音元素为创意切入点

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因交通不便,生产生活相对封闭,形成不同方言区域,如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语、客家方言、闽语、粤语、湘方言、赣方言,闽语地区的方言影响着闽南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而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现代设计中以语音元素为创意点切入,可以从闽南语的发音谐音入手,借由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创作现代设计的地域特色和闽南文化认同。

3 闽南文化运用于现代设计的问题与展望

闽南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让设计作品内含地域特色,焕发出独特光彩,但我们也要考虑,将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是否存在不利因素。

3.1 历史积淀的地域文化差异

对内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大,又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长期积累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闽南语是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即便是闽南语的主要使用地区因地区差异,闽南语发音音调有所不同,更不用说闽南及台湾以外其他地区,想要用闽南语交流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从语音元素着手设计要考虑到地域差异给现代设计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此为其一。其二,中国幅员辽阔,南涝北旱,南经北政,南轻北重,南船北马,南尖北平,南米北面,种种不同造成中国南北方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日常行为上,更根植于人的主观意识,因此将闽南形态元素、色彩元素、象征元素等运用现代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是否因为南北区域差异会带来误解或理解上的困难。

对外中西背景悬殊,文化差异客觀存在。从对颜色的好恶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里,黑白同属五色,在许多场合都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畏惧;黄色是五色之首,以其为大地的自然之色,亘古不易,为美为尊,是帝王之色,红色是喜庆、兴旺的象征,喜庆日子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绿色象征万物生长,有时又象征地位低下。西方文化中重白忌黑,圣经里“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和不幸,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黄色象征忧郁、病态、令人讨厌、胆小,红色是“火”与“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和屠杀,绿色象征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 从使用的语言文字看,中国使用汉语言和文字是汉藏语系的代表,没有字母概念,源于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而与中国完全不同的西方社会则多使用印欧语系,今天以某一种印欧语系语言作为母语的人口总数达到15亿以上。想将汉字运用于现代设计,考虑到地域独特元素的同时,又不得不注意到文字沟通上的阻碍。从图形纹样象征意义上看,中国文化里龙凤是神化的图腾形象,龙能兴云降雨,凤也是集合多种动物特征的神异形象,都是美好的象征,麒麟是灵异瑞兽能够保佑子孙繁衍,龟象征长寿。而在西方文化中这五兽的造型与中国迥异,象征意义也大相径庭。龙造型与中国文化中的龙不同,龙像长着翅膀的巨大蜥蜴,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凤是长尾鸟的形态,象征着不死鸟,复活再生;与麒麟相近的动物形态是独角兽,象征纯洁与自然,也是一种灵兽;乌龟没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只是一种行动迟缓的动物。

因此,闽南文化元素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劣势所在,考虑将闽南元素融入现在设计需要深思熟虑,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形式表达传统文化内涵,做出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好设计。

3.2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传统元素的有效传达

利用闽南元素进行现代设计很容易走偏的一条路是对传统元素的照搬和模仿,缺少转化和融会贯通的运用,也许正像日本的平面设计师永井正一说的那样“当我观看中国的现代设计时,我觉得你们对于传统艺术过于珍惜,以至于直接将图案应用于设计。”传统元素要真正融入现代设计,光靠物化形态的借鉴是不够的,一是要加强设计者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浸没在闽南传统文化中,设计的时候才能自然得拈取传统元素,体现传统韵味,二是开拓设计者的国际视野,熟练运用现代设计语汇,超越既定的形态、纹样,对传统元素有所用有所改有所舍,方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得将传统与现代结合。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行为,闽南传统元素要表现于现代设计中难免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进行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用户的期望、需求与动机,委托方与使用方是否接受闽南传统元素的现代设计,接受的形式与程度如何,设计最终落到实物上技术实现是否有难度。此外,闽南传统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计,复杂具象的纹样可能需要简化抽象,丰富多层次的颜色可能需要凝练典型色彩,形态、图底关系可能需要所提炼深化,甚至传统元素为今人改造后可能被赋予更多重寓意,这些都将影响传统元素的表达,也将影响今天人们对传统元素的再认识。

诚如玄奘《楞严经》中说:“万法唯识。”设计需要计划、规划、设想,是依靠心力创造,设计完成后的或平面或立体的造物过程需要心力来指挥,完成的设计作品被人们接受使用反馈需要心力来认知。现代设计与闽南传统元素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传统图案加现代设计手法,是需要用心考虑的设计全过程,是将传统元素符号化、差异化和信息化,以其为独特特征的视觉符号语言,成就现代设计之形,从传统文化精髓发端再设计,成就现代设计之魂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祖砚.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 邹文兵.闽南传统元素在泉州民企品牌塑造中的运用[J].泉州: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闽南纹样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