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类专题编导的专业素质提升研究

2016-07-06 16:57李楠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体编导民生

李楠

摘 要:在当前新兴媒体的崛起后,传统媒体在巨大的冲击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民生专题节目作为传统的电视节目,在未来的挑战中如何及时调整,节目编导的责任任重道远。编导能够决定一档节目的好坏,其创作活动一直贯穿于节目的录制前、中以及后期。当前需要加强对编导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管理协调等能力的培养。只有拥有了上述素质,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收视率。本文分析了当前新环境下民生专题节目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编导的专业素质,并提出了对未来的构想。

关键词:媒体;编导;民生

1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当前传统的媒体正在逐步流失用户,很多传统媒体正在积极转型,及时利用在线的互动模式提升收入,扩大影响力。我国的民生专题类节目,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互联网的发展下,互联网的模式在逐步固化中。在移动媒体的兴起中,观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在传统的电视媒介中,民生节目正面临着从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在多元化的发展下,必须打破原有的被动模式,变为网络受众为主的新局面。在多元化选择的背景中,民生专题节目应该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多方面进行积极创新。

一个优秀的电视栏目的成功离不开专业成熟的编导团队,专业的编导团队是民生栏目成功转型的关节。编导作为民生栏目的创造者, 如何让民生专题节目发展壮大是对自身的挑战。编导作为节目进行创作的灵魂,编导的创作贯穿于节目的中后期。当前需要完善编导的专业素养,在民生专题节目中发挥编导的作用,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编导必备的专业素养

2.1 编导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人际关系处理的关键,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沟通能力表达了自身的思想情感,这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与理解,增加自己的机会。民生专业编导在拍摄专题片,在外采访中需要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从摄像、配音到责编无一不需要编导的协调。编导在进行专题片的拍摄中,需要协调各采访对象,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民生专题编导在沟通中和普通的人有一定的差别,因为民生专题片的范围涉及比较广,采访到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专业广泛,由于对方的文化、职位等各方面的迥异,这就要求民生编导有着缜密的思维逻辑。在进行一档节目的制作中,编导需要清楚该期节目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能够带给观众的又是什么。在了解观众的特点后,需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片的前期构思。编导对采访对象了解的越全面,在沟通拍摄中就会更加顺利。

2.2 专题片的策划与摄像艺术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电视栏目在时效性中处在了劣势地位,专题类节目和新闻栏目的及时跟进不同,民生专题编导需要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一个优秀的专题片需要选好角度,兼顾广度与深度。民生专题片一般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比如说走基层,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感动观众,让观众对生活情节产生认同感。当前中央二套播出的电视节目《等着我》就是一档比较出彩的民生专题节目,将漫漫寻亲的过程展现给观众。观众在感动伤心之余,会同情纪录片中人物的命运,同样也会更加重视身边人,电视节目高瞻远瞩,引人深思,这是编导的魅力所在。

从故事的情节以及发展角度而言,电视的镜头语言源于对电影的借鉴。一个优秀的片子在拍摄的过程中必须有全景画面,这种镜头能够很好地看清环境间的逻辑,较之新闻语言会更加清晰。在民生节目中,同样需要又能让人记住的情节,比如一个不经意的神情与动作,这种内容特点是人物刻画的特色所在。在进行人物的刻画中,可以将机位离远一些,用长焦镜头捕捉生活细节。在进行民生节目的拍摄中 ,利用长镜头与串场是比较容易获得认可的。好的片子定然需要摄像老师与文字编辑的默契配合,在沟通中尽量用镜头表现细节,表现更加直观的画面。

2.3 后期的制作技术

后期的制作就是完成拍摄后以及文字编辑之后,编导利用手头的素材进行动画的合成,在制作中加入配音,剪辑镜头,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专题。影视节目的形成一般是按次序进行组合的,这种镜头的包装与剪辑需要广泛的使用,使得观众在影片中融合成主体。在进行镜头的组接中,需要符合思维逻辑,根据自然规律进行组接,使得画面更加流畅。在镜头的组接中需要把握好时间,注意色彩的统一。在镜头的组接中,节目的样式、风格以及题材是节目的依据,根据配音、配乐的节目选择切入点。在画面的组接中需要采用光学的原理,利用一定的规律进行镜头的切换。

3 在媒体環境下编导的发展

3.1 民生时代的到来

当前,无论是以国家政坛作为导向的中央电视台,还是以微信、微博为主导的自媒体,与人们生活有关的民生都是当前的主流话题。在当前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信息量了,人们希望更多地参与话题的讨论中。在网络的发展下,人们的诉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在生活品质的提升下,与当前人们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就成了关注的重点。民生类编导身上需要具备专业的策划力,对新闻需要有敏锐的嗅觉,高超的语言叙事能力,这是媒体工作者的未来生存基础。

3.2 民生专题编导的职业思考现状

当前的很多民生专题的决策者与策划人员对于编导的创作团队并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在编导团队中并没有专业系统化的技能培训。一些团队的内部尚未发展出适合编导成长的环境,个体是团队成功的基石,团队成功地塑造了个体。民生的专题栏目的决策类似园丁的决策,编导团队是花苗。在自媒体和网络的冲击下,很多决策者还是没有转变思路,他们过于随意,使得群体产生了审美疲劳。

在未来进行电视节目的编导中需要讲好故事,了解故事的素材。对于事件总体的把握,逐步进行人物的分析,而后进行背景的铺陈以及结构的构思。在片子的设计中需要加入闪光点,从开篇就吸引观众,这必须要让故事具有冲击力,将反差最强的地方展示出来,强调专题片的出彩主体。在专题片的制作中加入矛盾,进行细节的铺垫,在惊艳的开头与中间的铺陈结束后,编导需要给观众一个宣泄点,就个点就是故事的高潮。民生类编导在做出优秀专题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脉络,确定自己拍摄与准备中还差哪些。民生编导及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休息之余多看些专业书籍以及优秀的同类型纪录片,向优秀的编导取经。

4 结束语

在近年来的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的民生专题类的编导如何合理的应对挑战,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民生类编导,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在前期进行稿件写作,后期的编辑中,需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当前传播媒介的冲击下,需要提升编导的整体素养。编导素养的提高不仅关乎该编导的发展,更是整个传媒界需要深刻思索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杨尚鸿.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定位再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160-164.

[2] 宋万恒.新媒体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的新要求[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

[3] 李琳.浅谈电视编导的能力与素质[J].北方文学(中),2015(1).

猜你喜欢
媒体编导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