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丛

2016-07-06 04:28徐建文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泥娃娃木刻版画

徐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兴木刻运动先驱者——叶洛先生的艺术历程、新兴木刻运动和他的创作道路与风格的追忆,来纪念这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和革命者叶洛先生及“新兴木刻运动”85周年。关键词:叶洛;新兴木刻运动;红色;版画今年适逢鲁迅先生倡导与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85周年,也是衢州籍著名美术教育家、版画家叶洛诞辰104周年。前不久,收到中国美术学院方利民教授传来“新兴木刻运动”早期极为珍贵的电子文献资料、叶洛先生发表在《木铃木刻集》上的《街市战》和《斗争》版画作品影印件以及在孔夫子旧书网所淘得《叶洛画集》等资料。作为叶洛先生家乡的美术工作者感到尤为兴奋,亦觉得非常自豪。细细品读叶洛先生生前所创作的版画、年画、连环画、插图和油画等作品,从中可以清晰地窥视出作为艺术家、教育家和革命者叶洛先生的多彩人生和背后空间蕴藉的文化因子。1

叶洛的艺术历程叶洛(1912年12月25日~1985年7月30日),原名叶乃芬、叶岱洛,浙江衢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八中学,1928年曾主编校刊《峥嵘》杂志,1931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3年和曹白、力群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和“反帝反封建文化大同盟”。1933年10月被捕入狱,鲁迅为此发表《写于深夜里》文章描述了他们被捕的情况。1935年获释后去上海新华艺专求学,并组织了“读书会”,1937年春考入日本大学艺术科绘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叶洛先生回国参加了沙千里领导的上海蚁社救亡流动宣传队。1941年在重庆经周恩来介绍赴延安,先后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部研究室研究员、延安留守兵团艺术学校教员、延安大学美术系教员,并任延安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1946年任《晋察冀日报》社利民广告公司美术部副主任。1947年调入东北解放区任《齐齊哈尔报》社美术科长和《西满画报》、《嫩江画报》创作研究科科长。解放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创作组副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编辑室主任,美术创作室创作员,西安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浙江油画研究会顾问,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叶洛先生的木刻作品《街市战》、《斗争》、《狱》等曾被鲁迅、宋庆龄等搜集送往在巴黎举办的“中国革命艺术展览会”上展出。作品《斗争》还在法国《人道报》上刊用,而作品《狱》被鲁迅先生收藏,现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鲁迅先生逝世的当天,叶洛为其画的《鲁迅先生遗容》素描像,现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延安期间,叶洛以从事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设计地毯图案,他所设计制作的泥娃娃还被朱德作为赠送外宾的礼物。解放后彩色连环画《小兔子洗澡》和彩色插图《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两件作品被送莱比锡国际书籍插图装帧展览会展出。而油画《不平常的小褂》在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美展上展出,并发表于《中国青年》,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图1、图2。 2

叶洛和新兴木刻运动现收藏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木铃木刻集》,是1933年6月由木铃木刻社出版发行的,其中刊印叶洛先生《街市战》和《斗争》是仅存的两件木刻作品影印件,也正是这两件作品留住了叶洛先生光彩的艺术印记,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版画史的历史地位。20世纪30年代初,处于萌芽时期的新兴木刻运动,其版画创作在内容上能紧密地联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真实地反映出下层劳动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斗争。叶洛先生在创作《街市战》、《斗争》等作品就很好体现了“放刀直干”的革命艺术情怀,在当时及其艰苦的创作条件下,虽然没有充分的条件精雕细刻,难以达到技术上的尽善尽美,但在内涵上作者都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刀一刀刻画出来的,所以在画面上充溢着不可抑制的激情于冲动,具有鲜明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这也是当时的版画作品能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强大感染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作品《斗争》在艺术上的完美升华,是“美术革命”思潮影响下早期现代版画的巅峰之作。如图3、图4。 3

叶洛在鲁艺的艺术实践抗日战争爆发后,1941年,叶洛先生经周恩来介绍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先后承担了地毯图案的设计、宣传画、电影海报的绘制等工作并创作了一大批设计工艺美术作品和广告宣传画。著名版画家张望先生在回忆延安岁月中就提到,叶洛先生在创作鲁艺戏剧部演出的苏联名剧《带枪的人》巨幅海报过程:在绘制中没有颜料,自己动手到山里找合适的矿物质和植物原料、红土以及炭黑锅灰等,叶洛先生就是用这些土颜料画出的海报为大家拍手称赞而传为佳话。延安鲁艺时期,叶洛先生最为突出的成就,莫过于主持了泥人组“泥娃娃”的艺术创作活动,创造出了具有陕北民间艺术风味和色彩的、反映解放区人民生活新貌的“泥娃娃”作品。这些只有1寸高的小泥人,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泥模反复推敲,翻制出的一批批泥娃娃都要经过裱纸、上色和浸桐油,完成的作品小巧精致、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题材上有妇女做军鞋、赶毛驴送军粮、儿童团放哨、小娃娃洗澡等,这些“泥娃娃”不仅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而且成了供销社文化用品的热门货,曾有一位农民愿以二斗粮换取一个泥娃娃(陕北一斗小米是三十斤,二斗小米够一个农村娃吃上两个月)。当时有些到延安访问的外国友人也对泥娃娃翘起大拇指,采购一包包带回国,使解放区的泥娃娃走向了世界。有的泥娃娃作品还被朱德总司令当礼品赠送外宾。爱国人士黄炎培到访延安后,在《延安归来》一书中,对鲁艺的泥娃娃盛加赞赏……正如叶洛先生自己总结的那样:“夸张而不失真,装饰而不失其实”,也是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理论的很好实践。如图5。4

叶洛的美术教育和油画创作解放后,叶洛先生任中央音乐学院创作组副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编辑室主任,美术创作室创作员。这一时期,叶洛先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和插图作品:彩色连环画《小兔子洗澡》在全国美展上展出,为严文井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陈伯吹的作品集《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和金近《蝴蝶有一面镜子》画插图。其中《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和《小兔子洗澡》两件作品送莱比锡国际书籍插图装帧展览会展出。1958年,经文化部教育司陈叔亮先生推荐,叶洛先生到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油画教学、科研、创作基地,在全国画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汪占非、叶洛、武德祖、谌北新、蔡亮、张自嶷、周正等名师在该系执教,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油画专业人才。叶洛先生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油画创作与教学实践成果,西北美术教育的奠基人、著名美术家汪占非先生对此做了高度的评价:“叶洛同志的油画静物,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是对人类劳动和智慧——精心培育出的蔬菜、瓜果、花卉等的礼赞。叶洛同志在描绘中,着力透出蔬果等的质地,甚至味道,例如那幅《南瓜》。由于叶洛同志的个性爱好,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 ‘大气。他使用的笔、笔触,多是大一点的笔、大笔触,甚至用秃笔以更好地表现质感,虽然他也有很繁的小笔触画,如《丁香》,那也是在掌握了大体前提下,多因素协同的浑然一体的圆熟、大气,令观赏者惊赏欣喜。”据油画家张伟民回忆,1977年曾经拜访过回到家乡的叶洛先生,从他的谈话中,感受到他革命的艺术观。文革后衢州首次举办的美展就有两件叶洛先生的油画静物作品与观众见面,印象极为深刻。1981年叶洛先生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期间,衢州油画家范展明也回忆道:84年他报考浙江美术学院时,专门前往位于岳坟后面栖霞岭家拜访过叶洛先生,他说,叶洛先生不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也是著名美术教育家和油画家,如图6。叶洛先生的艺术历程和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的文化骄子。参考文献:[1] 李桦,李树声,麻克.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2] 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3] 中国美术学院.叶洛画集[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4] 许江.重负与重觅[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泥娃娃木刻版画
彩泥娃娃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可爱的泥娃娃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给泥娃娃洗脸
我的泥娃娃